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电视编辑
课程编号:00749、10682
(2010年1月修订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电视编辑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以影视语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法则为基本内容,是以电视作品编辑中的各个环节为研究对象,在电视作品前期的基础上研究后期编辑的理论依据、剪辑原则、规律、技巧及如何应用。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电视编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规律、技巧和应用方法,依据这些原则能够对某一电视片进行分析;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合理运用电视片编辑中,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电视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正确理解电视编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规律、技巧和应用方法,掌握电视编辑的学习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类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与电视节目制作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摄像与录像、电视美术与照明、电视摄像与构图、电视音乐音响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非线性编辑基础、电视节目制作实践互相衔接配合。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标准
第一章 电视画面编辑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掌握电视画面编辑的概念;了解电视画面编辑的几个阶段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了解大众传播学理论中的大众传播规律及在编辑电视节目时如何做到与传播规律相结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电视画面编辑的三个阶段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重点)
识记:电视画面编辑概念
理解:电视画面编辑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包括的环节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
(二)大众传播学理论极其在编辑电视节目时的作用(一般)
理解:大众传播学理论中大众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应用:在编辑电视节目时如何做到与传播规律相结合
第二章 电视语言:一种新思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掌握蒙太奇、图像思维、文字思维、电视屏幕造型的概念;了解蒙太奇的由来与发展;图像思维与文字思维的区别;电视节目中的图像与声音的关系;电视画面在表意上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蒙太奇的由来与发展(一般)
识记:蒙太奇的概念
理解:蒙太奇的由来与发展
(二)蒙太奇作为一种形象思维(次重点)
识记:图像思维、文字思维的概念
理解:图像思维与文字思维的区别;电视片中图像与文字在功能上的区别;电视节目中的图像与声音的关系
应用:在电视节目中如何正确运用图像和声音
(三)电视画面的表意特性(重点)
理解:独立电视画面的表意特性;蒙太奇电视画面的表意特征
第三章 电视叙事中的时间和空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掌握电视叙事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含义;电视叙事中的时间与现实生活中的时间的区别;电视里时间的几种形式极其含义;屏幕空间的概念、两种形态及各自的含义;长镜头的概念及在时空结构上的特性;了解长镜头与分切镜头式蒙太奇两种不同风格的影视语言,在叙事和表意时的区别。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电视叙事中的时间(重点)
识记:电视叙事中的时间;延伸;压缩;冻结;加速与减速;倒转;追溯;悬想
理解:电视叙事中的时间与现实生活中的时间的区别
应用:如何运用电视叙述中时间的各种形态
(二)电视叙事中的空间(重点)
识记:电视叙事中的空间;屏幕空间;再现的空间;构成的空间
理解:再现空间和构成在创作中的作用
应用: 屏幕上处理空间两种形式的运用
(三)长镜头——一种特殊的蒙太奇(次重点)
识记:长镜头;场面调度;镜头内部蒙太奇;分切镜头式蒙太奇
理解:长镜头叙事的特性;长镜头的时空结构特性;长镜头与分切镜头式蒙太奇两种不同风格的影视语言,在叙事和表意时的区别
应用:在创作电视节目中如何运用长镜头
第四章 剪接中的一些规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掌握剪接中的匹配原则;不同景别的画面在叙事中的作用;剪接的作用;了解镜头组接的依据;了解如何实现动态和静态屏幕方向的连续与一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剪接中的匹配原则(重点)
理解:剪接中位置的匹配原则;剪接中方向的匹配原则
应用:在制作电视节目中如何运用剪接中的匹配原则;如何实现动态和静态屏幕方向的连续与一致
(二)剪接中的景别安排(次重点)
识记:景别的定义;远景的定义;全景的定义;中景的定义;近景的定义;特写的定义;切入特写的定义;旁跳特写的定义
理解:各种景别在描述中的功能;在剪接时考虑景别变化的依据
(三)剪接中运动的表现(一般)
理解:剪接的作用;镜头组接的依据
应用:在剪接中如何表现运动
第五章 场面的转换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掌握转场的内涵极其内在的视觉——心理依据;了解场面转换和划分的依据;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寻求适当的转场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场面转换、划分的依据(重点)
理解:场面转换的视觉心理依据;场面划分的依据
应用: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寻求适当的转场方法
(二)转场的方法(次重点)
识记:技巧转场的定义;无技巧转场的定义;
理解:技巧转场的方法;无技巧转场的方法
应用:如何根据不同要求运用各种转场方法
第六章 两种类型的剪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掌握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两种类型的剪辑;了解叙事剪辑的内在依据、表现剪辑的特性和功能;达到能够正确运用这两种剪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叙事的剪辑(重点)
识记:叙事蒙太奇的定义;动作剪辑的含义;声音剪辑的含义;情绪剪辑的含义;节奏剪辑的含义
理解:叙事蒙太奇的依据;叙事剪辑的几种结构方式
应用:剪接中如何对过程进行分解和组合
(二)表现的剪辑(重点)
识记:表现蒙太奇的定义;
理解:表现蒙太奇的特性、功能;表现蒙太奇的结构形式极其各自的含义
应用:在制作电视片中能够正确运用表现剪辑的各种结构形式
第七章 剪辑中的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掌握不同的题材应该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剪辑中的结构形式有哪些;能够在剪辑时,创造一种适合于叙事的有意义的结构形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电视作品的叙事特点(一般)
理解:电视作品叙事的两个层面的意义;在叙事的内容和叙事的方法之间的三类相关关系;
应用:如何运用电视作品在叙事上的一些主要倾向
(二)电视作品结构的基本要求(次重点)
理解:电视作品结构的最基本要求极其含义
应用:在电视片中能够正确应用这些基本要求
(三)电视作品结构的形式(重点)
理解:顺序式结构、交叉式结构、板块式结构的含义极其特性
应用:能够根据电视作品的特点确定恰当的结构方式
第八章 剪辑中的节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掌握影视节奏的涵义,影视作品的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影视节奏和镜头长短的关系;在实际中能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节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影视语言中的节奏(重点)
识记:影视语言中的节奏的概念;视觉节奏的概念;听觉节奏的概念
理解:在影视作品中为什么要考虑节奏
应用:如何把握影视语言的节奏
(二)影视节奏与镜头长短(重点)
理解:影视节奏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应用:在剪辑时,如何依据影视节奏与镜头长短的关系确定镜头的长短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次重点)
理解:内在节奏、外在节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 实践环节
实验一 编辑基础实践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本课程第一章内容的理解;掌握电视编辑的三个阶段及各个环节,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二、考核内容
按电视编辑三个阶段及各环节操作。
实验二 编辑规律实践
一、目的与要
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本课程第二、三章内容的理解;掌握电视蒙太奇规律;熟悉蒙太奇表达形式,在编辑过程中创造意境。
二、考核内容
编辑表现电视叙事中空间、时间的各类片段,以及长镜头电视节目片段。
实验三 编辑原则实践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本课程第四章内容的理解;掌握电视剪接的原则;场面转接规律。提高运用画面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剪接一组符合匹配原则、景别要求、运动规律和转场规律的电视节目片段。
实验四 编辑技巧实践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本课程第六章内容的理解;掌握电视画面剪接的方法;结合已学知识规范剪接操作。
二、考核内容
剪接电视节目叙事片段和电视节目表现片段。
实验五 编辑综合应用实践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本课程第七、八章内容的理解;掌握剪接与节奏规律;运用前段所学知识全面提高剪接水平。
二、考核内容
剪接顺序、交叉、板块、结构的电视节目片段和有节奏感的电视节目片段。
第四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电视画面编辑》 何苏六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考生自学时,应先仔细阅读本大纲。明确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试目标及所列各章中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以便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掌握课程内容。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认真阅读教材,把握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方法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在自学各章节内容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联系实际问题思考,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因此,在自学过程中也应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复习,以便熟练运用。
5、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电视片。在指定教材中,有些章节提供了电视片名,考生应在自学过程中仔细观看,在观看中结合各章节内容认真体会,从而帮助理解概念和应用知识;此外,在各章节末均附有丰富的思考与练习题,动手做思考与练习题是达到理解、记忆、应知应会的好办法。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节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7学分,其中理论课5学分,实践课2学分。建议总助学学时不少于126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章次 |
课程内容 |
助学学时 |
1 |
电视画面编辑概述 |
4 |
2 |
电视语言:一种新思维 |
12 |
3 |
电视叙事中的时间和空间 |
16 |
4 |
剪接中的一些规则 |
12 |
5 |
场面的转换 |
12 |
6 |
两种类型的剪辑 |
8 |
7 |
剪辑中的结构 |
12 |
8 |
剪辑中的节奏 |
12 |
实验一 |
编辑基础实践 |
8 |
实验二 |
编辑规律实践 |
8 |
实验三 |
编辑原则实践 |
8 |
实验四 |
编辑技巧实践 |
6 |
实验五 |
编辑综合应用实践 |
6 |
|
机动 |
2 |
|
总计 |
126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5%、“理解”为50%、“应用”为25%。
- 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电视的剪接中,运动的表现主要在 个方面。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
1、电视观众选择信息的心理因素有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和 。
(三)名词解释
1、无技巧转场
2、屏幕空间
(四)简答题
1、电视叙事中的时间与现实生活中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简述影视节奏和镜头长短的关系。
(五)综合题
1、如何实现动态和静态屏幕方向的连续与一致?
2、如何理解电视的屏幕造型?电视节目中的图像与声音的关系怎样?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