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科目信息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教材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版次 |
02189 |
机械制造基础 |
机械制造基础(2024年版) |
万宏强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24年 |
教材配套电子课件
教材章节习题解答
出版信息
书名:机械制造基础(2024年版)(含:机械制造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作者:万宏强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25
字数:546 千字
定价:69.8
ISBN:978-7-111-75500-5
图书简介
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专业专科层次教材。全书共分15章 ,内容包括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及结晶、铁碳合金、钢的热处理、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切削加工方法、机械加工工艺、机床夹具设计、特种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
全书内容丰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便于自学。 本书不仅适用于自学考试,也可供全日制大专院校和成人教育相关专业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机械制造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大纲前言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3
Ⅱ.考核目标3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4
Ⅳ.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17
Ⅴ.参考题型及答案19
大纲后记26
机械制造基础
编者的话28
第1章 绪论29
1.1 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29
1.2 机械制造在社会中的作用31
1.3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32
1.3.1 零件的制造方法33
1.3.2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33
1.4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与学习方法34
习题与思考题35
第2章 金属材料的性能36
2.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6
2.1 .1 强度37
2.1 .2 塑性38
2.1 .3硬度39
2.1 .4冲击韧性40
2.1 .5疲劳强度41
2.2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42
习题与思考题44
第3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及结晶45
3.1 金属的晶体结构45
3.1 .1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45
3.1 .2 实际金属结构46
3.1 .3金属的结晶47
3.2 金属的同素异构48
3.3二元合金的晶体结构49
3.3.1 基本概念49
3.3.2 合金的相结构49
3.4二元合金相图50
习题与思考题52
第4章 铁碳合金53
4.1 铁碳合金基本组织53
4.2 铁碳合金相图及其分析54
4.2 .1 铁碳合金相图54
4.2 .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54
4.3铁碳合金相图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7
习题与思考题58
第5章 钢的热处理59
5.1 钢的热处理及钢在加热时的转变59
5.1 .1 概述59
5.1 .2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59
5.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61
5.2 .1 冷却方式61
5.2 .2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61
5.3钢的热处理工艺62
5.3.1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62
5.3.2 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64
5.3.3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65
5.3.4热处理新技术66
5.4钢铁表面防护处理67
习题与思考题68
第6章 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70
6.1 碳钢70
6.2 合金钢71
6.2 .1 合金钢的分类与牌号71
6.2 .2 合金结构钢72
6.2 .3合金工模具钢74
6.2 .4特殊性能钢76
6.2 .5粉末冶金材料77
6.3铸铁77
6.4非铁金属及其合金79
6.5非金属材料82
6.6新材料84
习题与思考题85
第7章 铸造86
7.1 铸造的工艺基础86
7.1 .1 金属的充型86
7.1 .2 合金的凝固与收缩87
7.1 .3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89
7.1 .4铸件中的气孔90
7.2 铸造方法91
7.2 .1 砂型铸造91
7.2 .2 熔模铸造95
7.2 .3金属型铸造96
7.2 .4压力铸造96
7.2 .5低压铸造97
7.2 .6离心铸造98
7.2 .7消失模铸造98
7.2 .8铸造方法的比较与合理选择99
7.3铸造工艺设计100
7.3.1 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确定100
7.3.2 浇注系统的确定102
7.3.3型芯的形式103
7.3.4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103
7.3.5铸件的结构设计105
习题与思考题107
第8章 压力加工108
8.1 金属压力加工的工艺基础108
8.1 .1 金属的塑性变形理论108
8.1 .2 金属的冷变形强化与再结晶109
8.1 .3金属的冷热塑性变形对组织结构和
性能的影响110
8.1 .4金属的可锻性111
8.2 锻造方法113
8.2 .1 自由锻造113
8.2 .2 胎模锻115
8.2 .3模锻116
8.3锻造工艺119
8.3.1 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119
8.3.2 锻件的结构工艺性122
8.4板料冲压123
8.4.1 冲压的基本工序123
8.4.2 冲模127
8.4.3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128
8.5其他压力加工方法130
8.5.1 轧制成形130
8.5.2 挤压成形131
8.5.3拉拔成形131
8.5.4精密模锻132
8.5.5液态模锻132
8.5.6粉末锻造133
习题与思考题133
第9章 焊接135
9.1 焊接的工艺基础135
9.1 .1 焊接的分类、特点和应用135
9.1 .2 焊接冶金过程137
9.1 .3熔池结晶和接头组织137
9.2 熔焊139
9.2 .1 焊条电弧焊139
9.2 .2 埋弧焊140
9.2 .3气体保护焊142
9.2 .4气焊143
9.2 .5电渣焊144
9.2 .6真空电子束焊145
9.2 .7激光焊146
9.3压焊147
9.3.1 电阻焊147
9.3.2 摩擦焊148
9.3.3高频焊150
9.4钎焊150
9.5焊接性和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151
9.5.1 金属焊接性的概念151
9.5.2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152
9.6焊接结构的工艺性153
9.6.1 焊接方法的选择153
9.6.2 焊接接头的工艺设计154
9.6.3焊接应力与变形158
习题与思考题160
第10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162
10.1 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162
10.1 .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及所需的运动162
10.1 .2 加工表面和切削用量164
10.2 刀具材料与刀具几何参数166
10.2 .1 刀具材料的性能166
10.2 .2 常用刀具材料166
10.2 .3刀具材料的选择169
10.2 .4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170
10.2 .5刀具角度170
10.2 .6刀具工作角度172
10.3金属切削的基本规律172
10.3.1 切削变形规律172
10.3.2 切削力规律176
10.3.3切削热和切削温度179
10.4刀具磨损和刀具寿命计算182
10.4.1 刀具磨损形态及其原因182
10.4.2 刀具寿命计算185
10.5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187
10.5.1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87
10.5.2 切削用量的计算189
10.5.3切削液的合理选用190
习题与思考题192
第11章 金属切削机床194
11.1 金属切削机床基础194
11.1 .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与基本组成194
11.1 .2 机床技术性能196
11.1 .3机床的运动197
11.1 .4机床型号的编制199
11.2 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要部件202
11.2 .1 机床主轴部件202
11.2 .2 机床支承件204
11.2 .3机床导轨206
11.2 .4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208
习题与思考题210
第12章 切削加工方法211
12.1 平面切削加工211
12.1 .1 铣削211
12.1 .2 刨削219
12.2 回转体切削加工(车削)221
12.3孔切削加工224
12.3.1 钻孔、扩孔、铰孔224
12.3.2 镗削230
12.3.3孔的拉削233
12.3.4孔的插削236
12.4齿轮加工237
12.4.1 滚齿加工237
12.4.2 齿轮的其他加工方式238
12.5磨削加工242
12.5.1 平面磨削242
12.5.2 外圆磨削243
12.5.3内孔磨削245
12.5.4磨具247
12.6钳工249
12.6.1 钳工的适用范围249
12.6.2 钳工常用的设备、工具和量具250
12.6.3钳工基本工艺251
12.6.4螺纹加工256
习题与思考题258
第13章 机械加工工艺259
13.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概念259
13.1 .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259
13.1 .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260
13.1 .3生产纲领、生产类型与工艺特征261
13.1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及种类263
13.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266
13.2 .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步骤266
13.2 .2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与毛坯的制造266
13.2 .3基准确定271
13.2 .4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274
13.2 .5加工阶段的划分277
13.2 .6工序的集中与分散277
13.2 .7加工顺序的安排278
13.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工序设计280
13.3.1 机床和工艺装备的选择280
13.3.2 加工余量的确定281
13.3.3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283
13.3.4切削用量的确定284
13.4工艺尺寸链284
13.4.1 工艺尺寸链的定义和特征、组成、建立及作用284
13.4.2 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286
13.4.3典型工艺尺寸链的计算288
13.5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与装配方法291
13.5.1 装配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工作内容291
13.5.2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292
13.6工艺过程的生产率与技术经济分析296
13.6.1 时间定额的计算296
13.6.2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297
13.6.3工艺成本的组成及计算298
13.6.4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定299
习题与思考题301
第14章 机床夹具设计303
14.1 机床夹具定位原理和定位设计303
14.1 .1 机床夹具基本概念303
14.1 .2 六点定位原理304
14.1 .3定位元件307
14.1 .4组合定位的分析方法312
14.1 .5定位设计的一般原则313
14.2 定位误差及其计算314
14.3夹具的夹紧装置及其他组成部件设计316
14.3.1 夹紧装置316
14.3.2 夹紧力三要素的确定317
14.3.3典型夹紧机构319
14.3.4对刀装置设计321
14.4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及常用夹具322
14.4.1 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322
14.4.2 车床夹具设计323
14.4.3铣床夹具设计324
14.4.4钻床夹具设计325
14.4.5组合夹具327
14.4.6现代机床夹具328
习题与思考题330
第15章 特种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333
15.1 特种加工技术333
15.1 .1 电火花加工334
15.1 .2 电解加工335
15.1 .3激光加工336
15.1 .4超声加工337
15.1 .5复合加工338
15.1 .6其他特种加工方法338
15.2 先进制造技术339
15.2 .1 增材制造339
15.2 .2 高速切削技术340
15.2 .3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341
15.2 .4微细加工技术342
15.2 .5纳米技术343
习题与思考题343
参考文献344
后记345
收起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