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考050107T秘书学(专升本)专业计划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秘书学(专升本)专业考试计划

专业名称:秘书学(专升本)

专业代码:050107T 

专业层次:专升本 

主考学校:湖北大学

新旧计划过渡期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过渡期内,在籍考生满足旧专业计划毕业条件的,可按照旧专业计划申请办理相应专业层次毕业证书;2025年12月前,仍不满足旧专业计划毕业条件的在籍考生,可按照新旧专业课程对接表,转到相应新专业继续报考,满足新专业毕业条件的,可申请办理新专业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课程设置与学分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3 00523 中国秘书史 6 学位课程
4 00527 中外秘书比较 6  
5 00525 公文选读 6  
6 00524 文书学 6  
7 00526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6  
8 05007 秘书心理学 6  
9 00107 现代管理学 6 学位课程
10 13000 英语(专升本) 7 二选一课程,申请学位者必考英语(专升本)
06779 应用写作学 5
11 00509 机关管理 6  
12 00511 档案管理学 6  
13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5 学位课程
14 19993 秘书学毕业考核 不计学分  

说明: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发布的《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开考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科)等9个自学考试专业的通告》获悉,秘书学(专升本)专业新旧计划过渡期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过渡期内,在籍考生满足旧专业计划毕业条件的,可按照旧专业计划申请办理相应专业层次毕业证书;2025年12月前,仍不满足旧专业计划毕业条件的在籍考生,可按照新旧专业课程对接表(详见下文课程顶替表),转到相应新专业继续报考,满足新专业毕业条件的,可申请办理新专业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秘书学(专业代码050107T)专升本专业课程顶替表

原专业计划规定课程及代码 新专业计划规定课程及代码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3 00015 英语(二) 14   13000 英语(专升本) 7 申请学位者必考
4 00523 中国秘书史 6 学位课程 00523 中国秘书史 6 学位课程
5 00527 中外秘书比较 6   00527 中外秘书比较 6  
6 00526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6   00526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6  
7 00054 管理学原理 6 学位课程 00107 现代管理学 6 学位课程
8 00511 档案管理学 6   00511 档案管理学 6  
9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5 学位课程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5 学位课程
10 00525 公文选读 6   00525 公文选读 6 已合格课程组学分需大于或等于未合格课程组学分,申请学位者可不考06779
11 00524 文书学 6   00524 文书学 6
12
13
14
15
16
17
18
00151
00320
02628
06093
08022
08118
06779
企业经营战略
领导科学
管理经济学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秘书外事管理实务
法律基础
应用写作学
6
4
5
6
6
5
5
  05007
00509
06779
秘书心理学
机关管理
应用写作学
6
6
5
    其他同层次已合格理论课程  
19 19993 秘书学毕业考核 不计学分   19993 秘书学毕业考核 不计学分  

说明:1.注册原专业的考生符合原专业毕业规定的要求,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也可完成课程顶替后,选择按新专业毕业规定的要求申请毕业。

2.原专业计划中课程未安排考试的,可按课程顶替表中选择新专业中有对应关系的课程考试。

3.原专业计划中推荐选考课可从同层次课程中,或新计划对接课程组中,自主选择与本专业课程名称及代码不相同的理论课程考试,达到原专业毕业规定的要求。

4.凡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考核两部分相结合的课程视为一门课程,考生必须取得两个部分的合格成绩方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秘书学(专升本)专业,旨在通过自学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动秘书学专业在职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培养和选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课程设置在总体上应与一般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相应层次秘书学专业要求保持基本一致。结合新时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特点,突出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应用性、实用性、选择性和发展性,突出强调对学习者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秘书学(专升本)专业的学历层次为本科,学科门类为文学,专业类为中国语言文学类。

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合格课程门数为14门(其中考试课程相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总学分为70学分(申请学位者需72学分)。

凡按照本专业考试计划的规定,取得相应课程合格成绩且达到规定学分要求,实践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经审核通过,由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秘书学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副署,国家承认学历。符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主考学校按规定授予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秘书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外语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文化、宣传、公关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掌握秘书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秘书及现代文职人员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主要包括:

1.掌握文秘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文秘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2.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

3.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处理各种文书的能力和档案管理能力;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相应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5.精通各项办公室工作,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基本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7.熟悉国家有关文秘工作的法律和规定。

四、主要课程说明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略)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略)

3.中国秘书史

本课程全面系统讲授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的秘书工作发展情况,探讨我国秘书工作的产生、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使学生对中国秘书史有深入了解。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秘书工作发展规律的探讨,总结历史上秘书工作的经验,吸取反面教训,为现实的秘书工作服务。同时,通过对中国秘书工作历史的考察,加深学生对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更好的角色和素质意识。

4.中外秘书比较

本课程对中外秘书性工作发展各历史阶段、中外现代秘书各项业务活动的进行对应比较,比较相同相近之处和差异之处,分析造成异同的原因,从而更为清晰地认识中外秘书工作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的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综合应用中外秘书比较的知识分析我国与外国秘书工作的现状和发展中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的能力。

5.公文选读

本课程主要通过对所选我国历代公文范文的评析,及对各公文种类、特定用语、文书制度沿革的掌握,使学生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厚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对古今各类公文的阅读、领悟、鉴赏、分析能力,提高公文写作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以期更好地适应当代秘书写作,并不断自我完善。

6.文书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和原则,文书工作的组织,文书工作者的素养,并讲解文书处理和管理工作的基础知识,训练文书工作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文书处理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文书工作的效率,实现优质高效的文书工作。

7.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秘书参谋职能是秘书学的重要学科组成部分,是理论实践相结合、侧重实际应用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本课程主要阐述参谋与秘书的同异,秘书参谋与领导职能的关系,中外秘书参谋的比较,秘书参谋的机理、范畴、效应、素养、规律、形态、方法及艺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秘书参谋职能的基本理论,掌握秘书参谋的基本方法,具有秘书参谋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各个方面领导工作对相应秘书参谋辅助的现实需要。

8.秘书心理学

秘书心理学揭示秘书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主要内容包括秘书的工作能力、秘书的情绪、秘书的个性心理、秘书的人际交往、秘书的人际关系、秘书的群体心理、秘书的工作态度、秘书的工作激励、秘书的工作心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秘书职业活动中的应用,增强秘书的心理素质,掌握并提升管理水平与能力。

9.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和主要职能的科学。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以及管理方法与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积累管理的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从事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培养管理素质和管理意识,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和技巧,形成一定的管理能力。

10.英语(专升本)(略)

11.应用写作学

本课程系统讲授应用写作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应用文体的特点和作用、应用写作的思维特征和语体风格、应用文拟制程序等内容,以使学生掌握常见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具体文章展开评析,具有基本的应用写作能力。

12.机关管理

机关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所涉及的对象范围宽泛。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机关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机关管理的环境、组织、保障、制度、程序等,与机关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事管理、信息管理、计划管理等,以及机关管理的技术,包括机关管理的实施、方式方法、效率与改革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专业训练,帮助他们探索和掌握机关事务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使他们能适应实际工作活动的基本要求。

13.档案管理学

档案管理学以档案和档案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的规律,阐述档案管理的一般原理、技术和方法。档案管理学既研究档案管理的理论,又研究档案管理的实际,实践性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特点,系统掌握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门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等内容及其实施,培养学生掌握档案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14.中国文化概论

本课程介绍和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文化形成的条件与背景;中国文化史与文化交融;中国文化形态;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基本精神、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等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机制和发展规律,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论思维能力,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做出分析,以提高其人文素质。

五、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为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建议在以下四类实习中挑选一类进行短期实习,并写出不少于3千字的实习报告:

1.中小学以及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实习;

2.媒体或文化出版机构实习;

3.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

4.与专业相关的调研活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