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00302人口社会学考试大纲

广东省自学考试人口社会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0302)

目录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Ⅱ  考核目标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举例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专业的必考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人口学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对象有初步理解,课程具有贴近生活现实又适度拔高和理论化的特点。

二、课程目标

作为一门学科入门级概论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人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问题、相应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框架性理解。要求学生对人口过程与社会运行、人口结构与社会基础、人口特征与社会发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在理解生育、婚姻、贫困、老龄化等人口社会学基本现象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研究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和社会研究打下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与人口统计学的区别在于更侧重于从社会学的角度认知人口学的问题,对人口统计的技术方法的要求不高,但同时更注重与经典社会学理论的结合。本课程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更侧重于从人口学相关的角度去切入社会学问题,将社会学现象背后的人口学背景进行充分的展示与说明。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大纲将分章节指出学习的重点或难点。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各章中知识点,如人口的概念、人口结构与人口特征、人口普查的概念、人口的两种属性等基本知识点。

领会:人口社会学有关理论的背景有一定的认知。如认识到人口的双重属性,了解为什么人口有双重属性,双重属性各自是什么;认识人口与社会的关系,了解有哪些关系,相关关系的逻辑又是什么。

简单应用:能结合社会经济现实对有关人口社会学的概念与理论有一定的理解,理解其背后的运行逻辑。如,可以结合生育模式的概念与基本理论开展生育模式的简单分析

综合应用:在对一些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和深入理解的基础行上,综合相关的知识点,结合经济社会现实,综合全面地理解有关人口社会学重大问题的认知。如,可以结合生育模式的概念、生育模式的理论、生育模式的有关数据与现实背景,对中国人口生育模式的变化进行系统的说明与解释。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在厘清人口概念、人口属性、人口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的基础上,简要了解了西方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内容

1.1人口社会学概述

1.2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

1.3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口社会学概论

识记:人口的概念

领会:人口的双重属性、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二)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

识记:人口结构、人口特征

领会: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三)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识记:人口普查的概念

领会: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过程

简单应用:能够在人口社会学资料分析中体现其学科特点

综合应用:能够运用人口社会学的分析方法,结合全书各章知识点,进行人口社会学相关资料的应用分析。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在于对人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研究范畴有初步的了解。

本章的难点在于领会人口社会学分析方法中比较研究方法的具体使用。

第二章 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在对国内外人口社会学的思想、理论进行追溯与梳理的基础上,厘清其理论脉络和发展历程。

二、课程内容

2.1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2.2 中国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识记:人口的两种属性

领会:领会了解马尔萨斯的人口社会理论、新马尔萨斯理论及现代马尔萨斯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单应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领会:马寅初“新人口论”的基本观点

综合应用:理解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任务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在于对当代中国人口社会学理论中有关困难与任务的认识

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马尔萨斯人口社会理论与马寅初“新人口论”的基本观点与逻辑

第三章 生育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掌握生育的相关概念及测量指标、生育模式、生育制度和生育转变理论。

二、课程内容

3.1 生育及测量指标

3.2 生育模式

3.3 生育制度

3.4 生育转变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生育及测量指标

识记:粗出生率、一般生育率、总和生育率

领会:出生人口的概念

简单应用:终身生育率、净再生产率、累计生育率

综合应用:标准化生育率

(二)生育模式

识记:生育模式的概念

领会:生育模式与生育水平的区别与联系、世界人口生育模式的变化

简单应用:生育模式分析

综合应用:中国人口生育模式的变化

(三)生育制度

识记:生育观念

领会:广义和狭义的生育制度概念

综合应用: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四)生育转变理论

简单应用:生育的宏观分析

综合应用:生育的经济学分析、生育的社会学分析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有关生育制度的尤其是人口政策的理解

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和区分生育率的一系列测量指标

第四章 死亡模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掌握死亡的相关概念及测量指标,描述死亡率的影响因素、 死亡率转变理论、死亡模式及特点,讲述死亡原因及变迁,了解人口转变的概念、理论及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4.1 死亡及测量指标

4.2死亡分析

4.3 死因分析

4.4 人口转变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死亡及测量指标

识记:死亡人数、人口死亡率

领会:平均预期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的区别

(二)死亡分析

领会:死亡模式及特点

综合应用:能够结合材料分析世界(中国)的人口死亡模式变化

(三)死因分析

识记:健康预期寿命

领会:死因类别的划分,流行病转变理论的五个命题、三个阶段和三种模式

简单应用:能够结合材料开展中国人口死因分析

(四)人口转变

识记:人口转变的概念

领会:人口转变理论

综合应用: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死亡的测量指标,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人口转变理论及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

第五章 迁移分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掌握人口迁移的相关概念及测量指标、人口迁移的相关理论、人口迁移的作用与后果、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概况及特点、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

二、课程内容

5.1 人口迁移及测量指标

5.2 人口迁移理论

5.3 人口迁移的作用与后果

5.4 人口迁移分析

5.5 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口迁移及测量指标

识记:人口迁移的概念

领会: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的分类

简单应用:人口迁移的测量指标

(二)人口迁移理论

识记:人口迁移5W

领会:人口迁移的原因及经济原因在迁移决策中的支配地位

简单应用:李的迁移规律和推拉理论

(三)人口迁移的作用与后果

综合应用:人口迁移对移民自身的影响,人口迁移对移民婚姻家庭的影响、人口迁移对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人口迁移分析

识记:国际移民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分类

领会: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与趋势

简单应用: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人口流动的特点

(五)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

识记:城市化

领会: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区别

简单应用:城镇化的测量指标

综合应用: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结合人口迁移理论理解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第六章 年龄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掌握年龄结构及测量指标,了解世界人口年龄结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年龄结构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二、课程内容

6.1 年龄结构及测量指标

6.2 世界人口年龄结构

6.3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6.4 年龄结构与社会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年龄结构及测量指标

识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抚养系数

领会: 年龄分类

简单应用:少儿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少比

综合应用:年龄中位数、平均年龄

(二)世界人口年龄结构

识记:人口老龄化

领会: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分类

简单应用: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转变

综合应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三)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综合应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四)年龄结构与社会

领会:年龄结构的影响因素

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年龄结构对社会的影响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在于掌握年龄结构的测度指标

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理解年龄结构对社会的影响。

第七章 性别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掌握性别结构及测量指标、世界人口性别结构、中国人口性别结构、性别结构与社会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7.1 性别结构及测量指标

7.2 世界人口性别结构

7.3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

7.4 性别结构与社会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性别结构及测量指标

识记:性别结构概念

简单应用:人口性别比、出生性别比、总人口性别比

(二)世界人口性别结构

简单应用:了解世界出生性别比与总人口性别比情况

(三)中国人口性别结构

领会:熟悉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基本情况

综合应用:理解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四)性别结构与社会

领会:性别结构的影响因素

简单应用:了解性别结构对社会的影响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性别结构的测量指标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第八章 婚姻家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掌握婚姻家庭的概念及测量指标、了解婚姻家庭理论,了解世界和中国的婚姻家庭的基本状况。

二、课程内容

8.1 婚姻家庭及测量指标

8.2 婚姻家庭理论

8.3 世界婚姻家庭

8.4 中国婚姻家庭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婚姻家庭及测量指标

识记:婚姻状况的概念、家庭的概念、家庭核心要素

领会:结婚条件、家庭功能

简单应用:婚姻状况的测量指标

(二)婚姻家庭理论

领会:婚姻家庭经济论、婚姻匹配理论、家庭功能理论

(三)世界婚姻家庭

领会:婚姻变革

(四)中国婚姻家庭

综合应用:改革开放后的婚姻家庭变革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婚姻家庭的测量指标

本章的难点是了解婚姻家庭理论、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婚姻家庭变革

第九章 社会分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掌握社会分层的概念内涵及测量指标,了解社会分层的有关理论,社会分层的影响因素、内在机制及影响后果,了解国际国内社会分层的基本状况。

二、课程内容

9.1 社会分层概念及测量指标

9.2 社会分层理论

9.3 社会分层机制

9.4 国际国内社会分层基本状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社会分层概念及测量指标

领会:社会分层的内涵、社会分层的特征、社会分层方法

简单应用:社会分层测量指标的类别

综合应用: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

(二)社会分层理论

简单应用:社会分层理论的类别

综合应用: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新韦伯主义分层理论

(三)社会分层机制

领会:个体分层标准、按经济发展程度分的全球划分标准

简单应用: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

(四)国际国内社会分层基本状况

识记:社会转型

综合应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分层变化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社会分层的测量指标与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机制

本章的难点是了解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分层变化

第十章 人口贫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掌握贫困的概念和测量,理解贫困的相关理论,了解世界范围内的贫困状况和中国的贫困现状。

二、课程内容

10.1 贫困的概念与测量

10.2 贫困的相关理论

10.3 世界人口贫困和反贫困实践

10.4 中国人口贫困和反贫困实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贫困的概念与测量

识记: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

领会:贫困概念的演进

简单应用:四种贫困线确定方法

(二)贫困的相关理论

领会:经济学视角下的贫困概念

简单应用:理解社会学视角的社会排斥理论

(三)世界人口贫困和反贫困实践

领会:世界人口贫困原因分析

(四)中国人口贫困和反贫困实践

领会:中国人口贫困的原因与特点

综合应用:中国的反贫困实践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贫困的概念与测量

本章的难点是领会世界人口贫困的原因,以及中国反贫困的实践

第十一章 人力资本与人口质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理解人力资本、人口质量的概念内涵、测量指标,了解相关理论的演进、理解两者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后果,了解当下国内外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及人口质量的基本情况。

二、课程内容

11.1 人力资本与人口质量概念内涵及测量指标

11.2 人力资本理论演进

11.3 人力资本、人口质量与社会

11.4 国内外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口质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力资本与人口质量概念内涵及测量指标

识记:人力资本的概念和三种基本类型、人口质量的概念

领会:人力资本的特征

简单应用:平均预期寿命、生命质量指数

(二)人力资本理论演进

领会: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三)人力资本、人口质量与社会

简单应用:人力资本与人口质量的影响因素

(四)国内外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口质量

综合应用:中国人口质量状况(教育发展、人口健康、思想道德素质)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人力资本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本章的难点是了解人力资本与人口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中国人口质量状况的变动情况

第十二章 人口状况与政治格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了解人口状况与政治格局的概念内涵,理解人口政治相关理论、人口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国内外人口状况与政治格局,掌握有关我国人口状况发展及人口老龄化影响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

12.1 人口状况与政治格局的概念内涵

12.2 人口政治相关理论

12.3 人口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

12.4 国内外人口状况与政治格局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口状况与政治格局的概念内涵

识记:人口状况的概念、国际政治格局的概念

领会:人口的自然状况、人口的社会状况

(二)人口政治相关理论

领会:稳定政治系统的必要条件

(三)人口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

简单应用:战争对人口的影响

综合应用:人口对政治的影响

(四)国内外人口状况与政治格局

领会: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

简单应用:我国人口状况发展的复杂局面

综合应用:人口老龄化的深刻影响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人口状况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人口状况的复杂局面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人口老龄化的深刻影响

第十三章 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了解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13.1 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内涵和测量指标

13.2 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

13.3 世界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

13.4 中国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内涵和测量指标

识记:人口总数的概念、人口分布的概念

领会:人口指标的三个维度

(二)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

领会: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综合应用: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世界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

简单应用:了解世界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情况

(四)中国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

综合应用: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理解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第十四章 人口特征与民生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是了解人口变动与民生发展的关系,尤其了解信息化时代的人口与社会。

二、课程内容

14.1 相关概念

14.2 人口变动与民生发展

14.3 信息时代的人口与社会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相关概念

识记:人口变动的概念

领会:改善民生“七有”

(二)人口变动与民生发展

综合应用:理解“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要求与影响

(三)信息时代的人口与社会

简单应用:信息时代的社会变革、信息时代人口与社会的交互关系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理解改善民生发展的要求与影响。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

《人口社会学》,杨菊华、靳永爱 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2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一)系统学习、深入重点

自学者首先应系统地学习各章内容,掌握要求识记的概念,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知识点,掌握重点。

(二)科学学习方法,明确相关概念、方法之间的关系

考试前梳理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搞清楚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之间的关系,便于记忆、加深理解,从而掌握分析计算方法。例如第三章《生育制度》,首先明确生育及其测量指标,再了解生育模式、生育制度和生育转变理论,尤其注重生育测量指标在生育模式、生育制度与生育转变理论中的使用,即可掌握相关问题。

(三)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解

人口社会学,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加深理解,既要多学习也要多思考,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自学者做到学以致用。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考生可针对重点章、次重点章和一般章节进行不同的学时分配,建议优先掌握重点章节,泛读一般章节。

六、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 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60分及格。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6、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本大纲附录。

 

附录 题型举例

1.填空题:

(1)人口的双重属性是:生物属性(也称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人口抚养系数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名词解释:

(1)人口年龄结构;(2)社会分层

3.简答题:

  • 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社会思想可以概括为哪三个方面?
  • 人力资本的三种基本类型是什么?

4.论述题: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有哪些?

5.案例分析:结合案例,分析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背景、演变及影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