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1952互换性与测量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01952]

《互换性与测量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八年十二月

指定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陈于萍、周兆元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参考书目:(1)廖念钊等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五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2)邵晓荣等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互换性与测量基础》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产品质量工程等专业的必考课程。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自学应考者获得有关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几何量公差、标准化以及计量学的基本知识。深刻领会上述几方面在实现发展互换性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互换性与测量基础》教材内容共分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测量技术基础、尺寸公差配合与检测、形位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与检测、圆锥和角度公差与检测、尺寸链基础、光滑极限量规设计、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以及计算机在公差与检测中的应用举例等。自学考试只要求其中九章的内容。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能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为从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的设计、制造、维修、研究、开发与质量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试者应掌握几何量公差、标准化以及计量学的基本知识。深刻领会上述几方面在实现发展互换性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确切理解有关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标准的内容和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公差、进行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考核目标

第1章    绪   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互换性概念,了解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掌握优先数系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互换性的定义;

(二)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意义;

(三)优先数系的特点。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与步骤;掌握测量的四个要素、了解尺寸传递系统;掌握量块的分类及选用;了解角度传递系统。

二、考核知识点

(一)检测的意义;

(二)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过程的四个要素;

(三)检测的步骤;

(四)尺寸传递,量块及其传递系统;

(五)量块的六级与六等,级与等的比较;

(六)量块的选用;

(七)角度传递系统。

 

第3章    尺寸的公差、配合与检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有关尺寸的基本术语及定义,理解有关公差与偏差的基本术语与定义;理解有关配合的基本术语与定义;掌握基孔制与基轴制的选择;掌握配合的三种类型,不同配合的间隙量与过盈量计算;了解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的国家标准;掌握标准公差值查表;掌握基本偏差值查表并计算另一极限偏差;熟练掌握尺寸公差带图的绘制;了解各尺寸段的配合特点;了解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孔与轴的公差带与配合、基准制、公差等级与配合的选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有关尺寸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最大实体尺寸、最小实体尺寸);

(二)有关公差与偏差的基本术语与定义;

(三)尺寸公差与尺寸偏差,极限偏差与实际偏差;

(四)公差与极限偏差的比较;

(五)尺寸公差带图(零线与公差带);

(六)有关配合的基本术语与定义;

(七)基孔制与基轴制;

(八)配合的三种类型,不同配合的间隙量与过盈量计算;

(九)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的国家标准;

(十)标准公差20个等级与公差值计算、查表;

(十一)轴和孔的28种基本偏差代号与基本偏差查表;

(十二)轴和孔的另一极限偏差值计算;

(十三)尺寸公差带图的绘制;

(十四)基准制的选用,公差等级的选用,配合的选用。

第4章    形位公差与检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形位公差的国家标准、种类;了解形位公差要素及要素分类;掌握直线度、平面度公差及其标注;掌握圆度、圆柱度公差及其标注;掌握平行度、垂直度公差及其标注;掌握倾斜度、同轴度公差及其标注;掌握对称度、位置度公差及其标注;掌握径向圆跳动与全跳动公差及其标注;掌握端面圆跳动与全跳动公差及其标注;了解形位公差的选用原则,形位误差及其评定;了解基准的含义、作用、种类、建立与体现;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形位公差的国家标准、种类;形位公差要素及要素分类;形位公差的四大要素;

(二)直线度公差及其标注;平面度度公差及其标注;

(三)圆度公差及其标注;圆柱度公差及其标注;

(四)平行度公差及其标注;垂直度公差及其标注;倾斜度公差及其标注;

(五)同轴度公差及其标注;对称度公差及其标注;位置度公差及其标注;

(六)径向圆跳动与全跳动公差及其标注;端面圆跳动与全跳动公差及其标注;

(七)形位公差的选用原则;形位误差及其评定;

(八)基准的含义、作用与种类;基准的建立与体现;

(九)形位误差的检测。

 

第5章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表面粗糙度概念及其对零件性能的影响;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代号及标注;掌握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及几种测量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表面粗糙度概念,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二)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三)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四)表面粗糙度的代号及标注;

(五)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六)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几种方法。

 

第6章    尺寸链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尺寸链的定义及特点;了解尺寸链的基本术语及分类;了解尺寸链有关参数的计算;了解尺寸链的计算方式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尺寸链的定义及特点;

(二)尺寸链的基本术语及分类;

(三)尺寸链有关参数的计算;

(四)尺寸链的三种计算方式;

(五)尺寸链的完全互换计算法;

(六)尺寸链的大数互换计算法。

 

第7章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概念,分类;了解量规设计原则;掌握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带及其设计;了解量规的技术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

(一)光滑极限量规的概念,分类;

(二)孔用塞规,轴用卡规或环规;

(三)量规公差带图;

(四)量规制造公差带,磨损公差带,校对量规公差带;

(五)量规设计原则;

(六)量规型式选用;

(七)量规工作尺寸计算;

(八)量规的技术要求。

 

第8章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滚动轴承的作用、分类、组成、安装形式与结构特点;了解滚动轴承的国家标准与精度等级;掌握滚动轴承的内、外径公差带特点;理解滚动轴承与轴和箱体孔的配合及精度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

(一)滚动轴承的作用、分类、组成、安装形式与结构特点;

(二)滚动轴承的国家标准与精度等级;

(三)滚动轴承的内、外径公差带特点;

(四)滚动轴承与轴和箱体孔的配合制,公差等级,配合性质;

(五)滚动轴承的精度设计。

 

第9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公差与检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了解影响要求的误差因素;掌握圆柱齿轮精度评定的误差项目与检测;掌握影响齿轮传动准确性、平稳性、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项目;掌握圆柱齿轮精度等级的确定、选用、在图样上的标注;掌握齿轮检验项目的确定;了解齿坯精度的确定以及齿面表面粗糙度;了解齿轮副的中心距偏差与接触斑点;了解渐开线圆柱齿轮副的精度指标;了解渐开线圆柱齿轮副的精度评定;了解齿轮精度设计要求与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

(一)齿轮传动中单个齿轮及齿轮副的基本要求;

(二)影响齿轮传动要求的误差项目及分类;

(三)圆柱齿轮精度评定的国家标准;

(四)评定齿轮精度的同侧齿面误差项目;评定齿轮精度的径向综合偏差项目;评定齿轮精度的径向跳动;

(五)影响齿轮传动准确性、平稳性、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项目;

(六)圆柱齿轮精度等级的确定、选用、在图样上的标注;

(七)齿轮检验项目的确定;

(八)齿轮坯精度的确定;

(九)轮齿齿面及其它面的表面粗糙度;

(十)中心距偏差与轴线平行度偏差;轮齿接触斑点;

(十一)最小法向侧隙与齿厚偏差的确定;

(十二)齿轮精度设计步骤。

三、题型举例(题型举例仅供参考,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题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则形成的配合为(       )。

A.间隙配合;    B.过盈配合;    C.过渡配合;    D.不确定。

(三)填空题     

1、国标规定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幅度评定参数有               、              二项。

(四)名词解释    

1、互换性

(五)标注题     

将下列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在图1上。

① 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1mm ;

② 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4mm ;

③ Φ70H7孔的轴线对左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Φ0.02mm ;

④ Φ210h7对Φ70H7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3mm;

⑤ 左端面的Ra值为1.6μm,Φ70H7内孔表面粗糙度为3.2μm。

图1

(六)计算题     

根据表1中的数值,计算并填写该表空格中的数值(单位为mm)。

表1

基本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Φ10

Φ10.040

Φ10.025

     

Φ60

   

-0.060

 

0.046

Φ40

 

Φ40.025

   

0.039

Φ50

   

+0.051

+0.026

 

(七)分析综合应用题    

下列配合中,查附表1、表2、表3,确定孔与轴的最大与最小间隙或过盈以及配合公差,画出公差带图,并指出它们属于哪种基准制和哪类配合?

                ①                       ②

附表1

基本尺寸

IT5

IT6

IT7

IT8

IT9

IT10

10-18

8

11

18

27

43

70

18-30

9

13

21

33

52

84

30-50

11

16

25

39

62

100

50-80

13

19

30

46

74

120

附表2

基本尺寸

f

h

10-18

-16

0

18-30

-20

0

30-50

-25

0

50-80

-30

0

附表3

基本尺寸

K()

K(﹥8 )

Δ

IT7

IT8

10-18

Δ-1

7

9

18-30

Δ-2

8

12

30-50

Δ-2

9

14

50-80

Δ-2

11

1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