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0419教育传播学自学考试大纲

[00419]

教育传播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六年七月

指定用书:传播学总论,胡正荣,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教育传播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必考课程。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等特点。

《教育传播学》教材内容:1、论述传播学自身的产生与发展;2、研究传播、传播材料(信息、符号)、传播类型和传播过程;3、研究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体、受众和效果;4、传播实践研究。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自学应考者对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总体框架有大致的认识;对传播学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能够为教育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传播学论

  • 学习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传播学的兴起

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二)传播学的发展

国外传播学的发展

(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

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三、考核要求

(一)传播学的兴起

识记:(1)最早的传播研究起源时间及相关文献;(2)传播学的最初提出和形成的国家。

(二)传播学的发展

识记:传播学创立者(威尔伯·施拉姆)。

(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1)传播学的概念;(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部分)。

(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识记:(1)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2)传播学研究的两个方法系统(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3)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概念;(4)定量研究方法的操作程序;(5)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实地调查、内容分析、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 传播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传播的含义、类型以及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和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

(一)传播

传播的含义

传播的类型

(二)人类传播的演进

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

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三、考核要求

(一)传播

识记:(1)传播的含义;(2)传播的类型。

(二)人类传播的演进

理解:(1)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2)人类传播的特征及规律。

第三章 传播材料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基本特征、功能、分类以及符号的界定及性质、符号类型、符号系统与传播和讯息。

二、考核知识点

(一)信息

信息及其实质

信息的特征与功能

信息的分类

社会信息化

(二) 符号

符号的界定及性质

符号类型

符号系统与传播

讯息

三、考核要求

(一)信息

识记:(1)信息的分类(三分法中的按内容分);(2)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的内容;(3)信息技术的含义。

理解:(1)教材有关对信息的几种解释;(2)信息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3)信息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4)信息与物质,能量与意识的区别;(5)信息的基本特征;(5)信息的功能;(6)社会信息化;(7)现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8)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核心观点。

(二) 符号

识记:(1)符号的含义(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2)符号的两大类型(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3)语言符号传播的类型(有声语言传播和无声语言传播);(4)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含义;(5)讯息的含义。

理解:(1)符号的基本属性;(2)语言的普遍特点;(3)常见的四种语言误用;(4)非语言符号的特性;(5)非语言符号的分类;(6)符号系统内部互补性;

第四章 传播类型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生应该了解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四种传播类型。

二、考核知识点

(一)人的内向传播

内向传播

内向传播的形式

内向传播的核心一 自我管理

(二)人际传播

符号互动与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的基础——自我表露

人际传播的动机

(三)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的形式、方向及功能

(四)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界定及特征

大众传播的功能

三、考核要求

识记:传播的类型(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一)人的内向传播

识记:(1)内向传播的概念;(2)内向传播的正常形式;(3)内向传播的异常形式;(4)感觉与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感情的概念 。

理解:(1)自我管理的含义及范围;(2)自我管理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二)人际传播

识记:(1)狭义的人际传播的概念;(2)自我表露的含义。

理解:(1)人际传播的特点;(2)自我认识与自我表露的关系;(3)人际传播的动机。

(三) 组织传播

识记:(1)组织传播概念及其要素;(2)组织传播的形式、方向。

理解:组织传播的功能。

(四) 大众传播

识记:(1)大众传播的概念;(2)大众传播的特点;(3)大众传播的功能。

理解:(1)大众传播的五个阶段;(2)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

第五章 传播过程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传播过程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

(一)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及其特征

传播模式

(二)线性传播过程

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线性传播过程模式的缺陷

(三)控制论传播过程

控制论观关照下的传播过程

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四)系统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的宏观系统认知

三、考核要求

(一)传播过程

识记:(1)模式的概念;(2)模式的功能;(3)传播过程分类。

(二)线性传播过程

识记:线性传播过程模式的含义。

理解:(1)拉斯韦尔模式;(2)申农-韦弗模式;(3)线性传播过程模式的缺陷。

(三)控制论传播过程

识记:(1)控制论观关照下的传播过程的含义;(2)反馈、前馈的概念。

理解:(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四)系统传播过程

识记:系统传播过程模式的含义。

理解:赖利夫妇模式。

第六章 传播者论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传播者及把关的相关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

(一) 传播者与把关

把关人与把关

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三、考核要求

(一) 传播者与把关

识记:(1)把关人与把关的含义;(2)传播者对信息把关的过程。

理解:(1)对信息把关的原因;(2)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第七章 传播内容论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传播内容形态、生产、流动、分析的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

(一) 传播内容及其形态

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的形态

(二)传播内容的生产与流动

(三)传播内容分析

传播内容分析的过程及方法

传播内容分析的作用

三、考核要求

(一) 传播内容及其形态

识记:(1)大众传播内容的共通性;(2)梅尔文-德弗勒分析美国大众传播任一媒体的内容。

理解:有关传播方式主要的研究成果。

(二)传播内容的生产与流动

     理解:(1)好的广播电视节目标准;(2)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与传播三个基本发展阶段;(3)科学化的、专业化的节目生产过程。

(三)传播内容分析

      识记:内容分析的概念。

理解:(1)传播内容分析的过程及方法;(2)传播内容分析的作用。

第八章 传播媒介论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传播媒介的意义、原则、分析及有关传播媒体的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

(一)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

认识传播媒介的意义及原则

媒介分析

(二)传播媒介的本体特征

传播媒介的本体特征

三、考核要求

(一)传播媒介

识记:(1)媒介分析的类别;(2)微观分析的含义;(3)宏观分析含义。

理解:(1)认识传播媒介的意义;(2)认识传播媒介的原则(八个角度);(3)麦克卢汉有关媒体的理论。

(二)传播媒介的本体特征

理解:报纸、广播、电视的本体特征分析(即特点)。

第九章 受众论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受众的分类、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受众权利的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

(一)受众

受众的界定与类型

受众的特征

(二)受众主体

受众行为的动机与目的

传受关系

受众与信息的关系

受众权利

三、考核要求

(一)受众

识记:受众的分类。

理解:大众传播受众的特点(多、杂、散、匿)。

(二)受众主体

识记:美国学者克拉伯对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的归纳(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理解:(1)受众的动机;(2)传者要想使自己的传播内容受到注意,可以把握的一些原则;(3) 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4)受众权利。

第十章 传播效果论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传播效果的概念和认识历程。

二、考核知识点

(一)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

传播效果的早期认识

传播效果的现当代认识

三、考核要求

(一)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

识记:传播效果的概念。

理解:(1)枪弹论;(2)有限效果论;(3)适度效果论;(4)强大效果论。

第十一章 传播实践论(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三、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1分 X  10题=10分

  • 传播,就是_______的流动过程。  
  • (二) 单项选择题     2分 X  15题=30分

1、传播学创立者是:(  )

A、哈罗德·拉斯韦尔            B、威尔伯·施拉姆    

C、保罗·拉扎斯费尔德          D、库尔特·卢因 

(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他们的提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2分 X  5题=10分

1、内向传播的正常形式是:(  )

A、感觉与知觉         B、记忆

C、做梦               D、思维

E、情绪和感情

(四)简答题    6分 X  5题=30分

1、大众传播的功能。

(五)论述题    10分 X  2题=20分

1、请阐述认识传播媒介的意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