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浙江]2020年8月自考00484学校体育学试题

机密★启用前

浙江省 2020 年 8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校体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冶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属于隐性体育课程资源的是
A. 体育运动项目 B. 学校体育氛围
C. 体育场地器材 D. 体育图书资料

2. 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一般由 制定。
A. 主管校领导 B. 学校体卫领导小组
C. 体育教研组 D. 体育教师

3. 在组织某球类比赛时,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比赛,确定优胜者,应选用哪种竞赛方法?
A. 淘汰法 B. 循环法
C. 顺序法 D. 轮换法

4. 20 世纪后期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主流是
A. 军国民主义 B. 自然主义
C. 主智主义 D. 实用主义

5. 体育学习的 是体育学习策略结构的核心。
A. 元认知策略 B. 认知策略
C. 动作技能形成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6. 单元教学计划是对 学习内容的学习进程所进行的安排与规划。
A. 一个学年 B. 一个学期
C. 一项或一组 D. 一节课

7. 体育课程实施必须先有
A. 体育课程实施取向 B. 体育课程计划
C. 体育课程改革策略 D. 体育课程评价

8. 学校体育目标具有一定的
A. 层次性和过程性 B. 层次性和阶段性
C. 阶段性和过程性 D. 阶段性和终结性

9. 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被称为体能发展的
A. 突增期 B. 暴增期
C. 跃进期 D. 敏感期

10.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
A.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B. 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C. 促进学生体能发展 D.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11. 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祥地是
A. 中国 B. 日本
C. 美国 D. 欧洲

12. 合作学习法进行分组时应采用 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
A. 组内同质、组间同质 B. 组内异质、组间异质
C. 组内同质、组间异质 D.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13. 属于体育学习认知策略的是
A. 时间管理策略 B. 练习策略
C. 制定计划策略 D. 调节策略

14. 的训练应贯穿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全过程。
A. 关键技术 B. 高难技术
C. 基本技术 D. 特长技术

15. 竞技体操比赛采用的比赛方法是
A. 淘汰法 B. 循环法
C. 顺序法 D. 轮换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6. 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包括岗前培训、院校培训和校本培训。
17. 体育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的特点是因为同一体育课程资源对于体育课程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
18. 体育科学研究不属于体育教师工作职责范畴。
19. 竞赛规则的范畴大于竞赛规程。
20. 在实施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时应将绝对性标准、相对性标准、个体内差异性标准等多种评价标准结合起来使用。
21. 为更好地开展区别对待的教学,体育教师应采用异质分组的教学组织形态。
22. 预防与纠正错误是有机联系的,对于一个动作错误的预防措施,也可能是这一动作错误的纠正手段。
23. 如果学生的运动能力储备较多,运动学习能力较强,那么即使是比较复杂的动作技术的教学也可以采用完整法。
24. 体育教学的组织措施与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密切相关。
25.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对象是体育尖子生。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26. 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_______为主,强制规定为辅, _______指导,微观自主开放为特点的操作过程。
27. 体育课程资源根据形态可分为三类,即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体育课程_______资源和体育课程_______资源。
28. 体育学习策略是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29. 发现式教学法是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_______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_______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30.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两大组织形式是_______和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31. 健康教育
32. 体育课程设计
33. 领会教学法
34. 教案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35. 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校体育整体效益的获得。 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要做到哪三个“结合”?
36. 简述体育课程学习的特征。
37.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相比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8. 试述我国体育课程的设计思路。
39. 试述体育课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