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
(课程代码00658)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國报纸专栏评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1898年12月23日,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这份旬报上开设了
A.《国闻短评》专栏
B.《鼓吹录》专栏
C.《小言论》专栏
D.《自由谈》专栏
2.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的人是
A. 梁启超
B.王韬
C.谭嗣同
D. 严复
3.由蔡和森任主编的中共中央第一份中央机关报是1922年9月13日创刊的
A.《政治周报》
B.《向导》周报
C.《热血日报》
D.《中国青年》
4.与专栏小言论评论相比较,论坛型专栏评论的文章篇幅明显长一些,其字数一般在
A.八九百字左右
B.一千字左右
C.一千五百字左右
D.两千字左右
5.下列属于事实性论据的是
A.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
B.科学原理、定律、公理和权威性著作中的精辟见解
C.谚语、俗语、格言、警句、成语和典故等
D.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6.报纸评论中最重要的一种文体,被誉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的是
A. 新闻述评
B.编者按语
C.社论
D.评论员文章
7.20 世纪 20 年代初,世界报》等纽约报纸率先在本报社论版对页另设一个评论版,设置各种专栏,刊登由本报最出色的写手、辛迪加专栏作者和社会名人潠写的评论文章,把这个评论版称之为
A.“辛迪加专栏”
B.“国际时事评论”
C.“第四号社论”
D.“社论版对页”
8.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并于 1925 年创办了国民党中央刊物
A《政治周报》
B.《湘江评论》
C.《热血且报》
D.《新民丛报》
9.20 世纪 80年代,著名杂文家、报纸专栏评论家林放主笔的享有盛誉的评论专栏是
A.《未晚谈》
B.《小言论》
C.《今日谈》
D.《自由谈》
10.由主持人承担评论员职能,以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评点内容为主导,“隐性评论”变成“显性评论”,这档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是
A.《央视论坛》
B.《新闻周刊》
C.《新闻 1+1》
D.《新闻调查》
11.优秀新闻评论作品得以诞生的“助产婆”是
A.针对性
B.时新性
C.思辨性
D.趣味性
12.20世纪 20 年代到 40年代末,中国报刊评论史上先后出现过一些成绩斐然、影响深远的评论大家。在众多非职业报人评论大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首推
A. 李大钊
B.陈独秀
C.翟秋白
D.毛泽东
13.在新闻评论的三要素中,下面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这就是
A.论点比较明确,不易辨认
B.论据比较模糊,但易辨认
C.论证比较模糊,不易辨认
D.论证相对外显,易于辨认
14.不能够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二者同时发表(见报或播出),我们将这种评论文体称之为
A.专栏评论
B.编者按语
C.新闻述评
D.短评
15.与其他新闻评论文体(社论、评论员文章、编者按、短评等)最明显的不同之处,也可以说是杂文和随笔等短小言论基本的特性是
A.政论因素与新闻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
B.政论因素与文艺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
C.新闻因素与文艺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
D.政论因素与经济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
16.家常式的电视评论节目最典型的是
A.《央视论坛》
B.《新闻周刊》
C.《新闻 1+1》
D.《锵锵三人行》
17.很多广播电台的新闻栏目中都设有短评,经常播出两三百字,播出时间大约
A.1-3 分钟
B.4-5 分钟
C.5-7 分钟
D.7-9 分钟
18.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问题、政策问题和重大举措等,发表重要的意见观点和独到见解的评论员文章是
A.本报评论员文章
B.观察家评论
C.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D.编辑部评论文章
19.门户网站的原创评论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网站常设的由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撰写的专栏评论,另一种是
A.网站为配合日常工作开设的评论
B.网站为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开设的评论
C.网站为动态新闻事件及时配发的评论
D.网站为非新闻事件及时配发的评论
20.美国最负盛名的专栏作家、政论家李普曼不但在美国国内威望很高,而且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国。他主持的几个专栏风靡全美,其中在《纽约每日论坛报》担任专栏特约撰稿人的时间最长,这个专栏是
A.《自由与新闻》
B.《公众奥论》
C.《今日与明日》
D.《独立与联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依据新闻评论作者的身份进行划分,下列由非媒体专职人员撰写的评论是
A. 专栏评论
B.杂文
C.随笔
D.时评
E. 述评
22.论证方法按照论据材料的性质划分,可分为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反证法
D. 归谬法
E.喻证法
23.确定论题的基本原则是
A.四面出击,发散思维
B.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C.不落俗套,蕴含新意
D.抓住要害,突出重点
E.点面结合,由此及彼
24.我国最早的报刊评论出现在西方传教士主办的中文外报上,这些报刊有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C.《上海新报》
D.《申报》
E.《万国公报》
25.在按语的写作中有一些特别的要求,这就是
A.立足依托,有所超脱
B.配合及时,运用灵活
C.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D.明快犀利,讲求分寸
E.囿于报道,较少发挥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 12 分。
26.归纳推理
27.音响评论
28.微博(短新闻)+微评
29.张季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 24 分。
30.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技巧都有哪些?
31.简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评论发展的新趋势。
32.简答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3.电视评论的观念更新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
五、分析与操作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 34 小题 14 分,第 35 小题 20 分,共 34 分。
34.分析题,根据新闻评论写作原理,分析下面作品的写作特点。(400字左右)(14分)
决不允许恶意调侃救火牺牲英雄
孟嘉多
3月30日18时许,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30名扑火队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牺牲。
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人们逃离灾难时,消防队员逆火而行的身影被誉为“最美的逆行”,他们的遇难让人痛彻心扉。然而却有人毫无底线,公然调侃、侮辱逝去的英雄们。4 月1日,网名为“龙卷风等你”的网友尹某某在凉山大火30余名救火队员在转场途中失联的新闻中留言:“走,兄弟们到大凉山吃烤全人去,美滋滋的。”“四川人作恶多端,老天都开(看)不下去了。”在举国上下哀悼遇难的效火英雄时,这两条留言引起网友们的强烈愤慨,大家纷纷留言:“一定要把他找出来!”
这种充斥着地域歧视,又对逝去的英雄极尽恶意调侃侮辱的言论引起了凉山网警的高度重视,在尹某某留言的第二天,网警将其抓获,并依法拘留。
尹某某侮辱逝去英雄被抓,网友们拍手称快!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我们不忘过去的英雄,更珍惜当下英雄,荚雄在关键时刻为了公众利益挺身而出,牺牲自己,让人何其痛也!他们不应受诋毁,更应被牢记!在举国哀痛之际,有人跳出来恶意调侃,必然引起公愤。然而在互联网上诋毁英雄,调侃英雄的现象绝非个例。黄继光、邱少云、方志敏都曾在网上遭到恶意中伤,现在有些人又把目标瞄准了当下的英雄。
尹某某自以为很酷,他调侃牺牲英雄的留言突破了道德底线,毫无良知,泯灭人性,严重伤害了广大网友的感情,不仅对已壮烈牺牲长眠地下的英雄是一种侮辱,更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并于2018 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褒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
在互联网上,一些键盘侠、喷子躲在电脑、手机屏幕后肆意中伤、造谣,甚至故意制造虚假事件吸引眼球。他们认为正能量的东西难以引人注意,负面的东西才能吸粉儿,发布恶意颠覆人们最基本是非观的言论以求关注。尹某某在侮辱英雄当天,还在《河南焦作一幼儿园老师投毒 23 名幼儿亚硝酸盐中毒》新闻后留言:“干得漂亮,就差没有全部死,真可惜。”这些人毫无法治观念和道德底线肆意妄为,为了红可以践踏任何人的尊严,他们很少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严重伤害了别人还一笑而过,成了网络语言暴力的制造者。他们自以为穿上马甲,就可以不受良心道德的谴责,他们自认为侮辱调侃英雄、侮辱他人很酷,很拽,以伤害大众感情来吸引眼球,以侮辱英雄为乐。然而互联网绝不是法外之地,无论你穿什么样的马甲”,出于什么目的,打着什么样的旗号,终将对自己的言论行为负责并付出代价。
互联网绝不是没有幽默没有调侃,严肃死板地存在。但有些底线不能突破,有些玩笑不能开,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恶意玩笑和侮辱英雄的行为、言论我们坚决抵制、唾弃。
尹某某因恶意调侃、侮辱死难的救火英雄受到法律制载,给那些在网络上企图以丑为美,以黑求红的喷子们,敲敲警钟,再不收敛,下一个受到法律制载的就是你,绝不客气!
中青在线 2019-4-3
35.操作题:就下面材料写一篇论坛型专栏评论,题目自拟。(1000字左右)(20 分)本报讯(记者 李锦)“沿街的老旧楼房外墙粉刷一新,的确整洁美观,但是四面墙只刷临街的两面,而背街的两面墙却没人管,这到底是民心工程还是面子工程?”日前,银川市兴庆区自强巷居民拨打本报热线电18909599990反映。
据了解,自强巷65 号楼外墙粉刷工程,是7月中旬由银川市住建部门开始实施的。“我们最初以为整袜楼都会粉刷,但没想到工人按照要求,只粉剧了临解放路和凤凰街的北墙和西墙,背街的南墙和东墙却没有粉刷。”8月7日,记者在自强巷居民指引下来到 65 号楼前。
记者看到,65 号楼前有一名工人正在做收尾工作,北墙和西墙粉刷的颜色是深灰色套白色,看上去焕然一新。而走近背街的东墙和南墙,见到的是却是裸露在外的砖墙,显得陈旧破败。
65 号楼所处位置在凤凰碑的东南角,站在凤凰街和解放路交界处,一眼就能看到 65 号楼。
据了解,该标楼始建于1978年。去年,65号楼前的两栋危楼拆除后,原地建成了绿地小公园,65号楼也从以前的背街里巷“走”到了临街。
银川市兴庆区富宁街自强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65号楼粉刷工作开始时,社区就询问施工方是不是要将整栋楼都粉刷了,得到的答复是:按要求,只刷北墙和西墙。
“粉刷老旧楼外墙,我们都很高兴,但现在大家很闹心,刷两面留两面还不如不刷。”自强巷 65 号楼一名居民说。
《宁夏日报》2019-8-8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0658 新闻评论写作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国闻短评》专栏
2.B.王韬
3.B.《向导》周报
4.C.一千五百字左右
5.A.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
6.C.社论
7.D.“社论版对页”
8.A.《政治周报》
9.A.《未晚谈》
10.C.《新闻1+1》
11.A.针对性
12.D.毛泽东
13.D.论证相对外显,易于辨认
14.B.编者按语
15.B.政论因素与文艺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
16.D.《锵锵三人行》
17.A.13 分钟
18.C.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19.C.网站为动态新闻事件及时配发的评论
20.C.《今日与明日》
二、多项选择题
21.BCD(杂文、随笔、时评)
22.ABE(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
23.BCDE(有的放矢、不落俗套、抓住要害、点面结合)
24.ABE(《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
25.ABCD(立足依托、配合及时、言简意赅、明快犀利)
三、名词解释题
26.归纳推理:从个别事例中总结出一般性结论的逻辑方法。
27.音响评论:广播评论中通过现场录音、人物访谈等声音元素增强说服力的形式。
28.微博(短新闻)+微评: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简短新闻并配发精辟评论的传播形式。
29.张季鸾: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大公报》主编,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办报宗旨。
四、简答题
30.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技巧都有哪些?
(1)观点聚焦:标题需直接体现核心论点,避免模糊表述,如《疫情防控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2)语言凝练:用简洁有力的短句传递信息,如《莫让”算法”困住人生》。
(3)悬念设置:通过疑问或矛盾引发读者兴趣,如《年轻人”躺平”真是因为懒吗?》
(4)修辞运用:活用比喻、对比、借代等手法增强感染力,如《”流量至上”的直播乱象该降温了》。
(5)关键词前置:突出核心概念或事件主体,如《乡村振兴要抓住”人、地、钱”三要素》。
(6)时效强化:结合热点事件增强标题的新闻性,如《唐山打人事件后的全民法治课》。
31.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评论发展的新趋势
(1)载体多元化:评论从传统纸媒、电视向短视频、H5、播客等多模态形态延伸,如《人民日报》”锐评”短视频栏目。
(2)互动性增强:通过弹幕、留言互动形成观点交锋,如 B站“观察者网”评论区实时讨论。
(3)数据驱动:运用可视化数据支撑论点,如澎湃新闻”数读”系列评论。
(4)用户生产内容(UGC):普通网民通过微博、知乎等平台参与评论生产,形成草根评论”生态。
(5)传播碎片化:适应移动端阅读习惯,发展微评、快评等轻量化产品,如新华社”早知天下事”短评。
(6)跨界融合:评论与直播、虚拟现实等技术结合,如央视”主播说联播“融合新闻播报与观点输出。
32.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客观性原则:立足事实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如对经济数据的解读需引用权威统计。
(2)逻辑严密性:论点、论据、论证需形成闭环,如通过因果链分析社会现象成因。
(3)针对性: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论述,避免空泛说教,如针对“双减政策”讨论教育公平。
(4)通俗易懂:用大众化语言传递专业观点,如将”边际效应递减”转化为”投入越多收益越小”。
(5)辩证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如讨论”地摊经济”需兼顾民生需求与城市管理矛盾。
(6)价值引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层逻辑。
33.电视评论的观念更新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
(1)传播理念革新:从单向灌输转向”对话式”传播,如《新闻1+1》中白岩松与嘉宾的平等讨论模式。
(2)话语体系转型:摒弃”宣教腔”,采用年轻化、网感化表达,如央视”段子手”朱厂权的幽默评论。
(3)技术赋能创新:运用 AR/R 技术增强视觉说服力,如《东方时空》用三维动画还原事件现场。
(4)内容定位调整:从”全面覆盖”转向垂直深耕,如财经频道《央视财经评论》聚焦专业领域。
(5)互动模式升级:打通大小屏联动,如《焦点访谈》通过二维码链接观众实时反馈。
(6)叙事结构优化:采用”故事化评论”,如《新闻调查》通过人物故事引出深层社会议题。
五、分析与操作题
34.分析题(写作特点):标题:论新闻评论《决不允许恶意调侃救火牺牲英雄》的写作特点本文是一篇立场鲜明、论证有力的新闻评论,其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逻辑结构清晰,层层递进
文章采用“事件引述一问题定性一法律分析一社会批判”的递进式结构。开篇以凉山火灾事件与尹某某的恶意言论切入,迅速点明核心矛盾;随后通过法律条文(《英雄烈士保护法》) 强化论点权威性;最后上升至对网络暴力的社会批判,逻辑严密,说服为强。
二、情感与法理交融,增强说服力
作者巧妙融合情感动员与法理论证。一方面,以“痛彻心扉”“拍手称快”等感性语言引发读者共鸣;另一方面,引用具体法条(如“禁止歪曲英雄事迹”)和法律后果(行政拘留),凸显言论的法律边界。这种“情法并重”的策略既唤醒道德良知,又树立法治权威。
三、社会批判指向明确,现实针对性强
评论紧扣网络时代痛点,将个案上升为对“键盘侠”现象的普遍批判。通过列举黄继光、邱少云等历史英雄被诋毁的案例,揭示恶意调侃的长期性;再结合尹某某在其他新闻下的极端留言(如对幼儿园投毒事件的扭曲评论),直指网络暴力的危害性。文章以“互联网非法外之地”作结,警示意义突出。
不足与启示
若能在结尾提出具体治理建议(如加强网络实名制、完善举报机制),则对策性更强。但总体而言,本文以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清晰的论证层次,成功实现了捍卫英雄名誉、引寻网络舆论的核心价值。
35.操作题(论坛型专栏评论示例):
标题:刷墙莫刷“面子”,民生需重“里子”
—-从“两面墙”看形式主义治理之困
一面是光鲜的临街灰墙,一面是斑驳的背街砖墙–银川市自强巷 65 号楼的“阴阳脸”恰似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某些地方“重面子轻里子”的治理顽疾。当惠民工程沦为“半拉子工程”,我们需要追问:城市更新的初心,究竟是为了百姓的获得感,还是官员的“景观报表”?
一、被割裂的墙面:形式主义的视觉隐喻自强巷 65 号楼的两面墙,本质上是一场“选择性治理”的荒诞剧。临街墙面的深灰色涂料,是写给上级检查的“政绩答卷”;背街墙体的破败砖墙,则是留给居民生活的真实答案。这种“两面刷墙”的操作,与街道“从背巷变临街”的规划变动形成讽刺性呼应:当楼房因新建公园进入公众视野,管理者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改善居住品质,而是用涂料制造“视觉合格证”。若民生工程仅服务于“一眼能看到”的街角,与舞台布景何异?
二、病灶何在?扭曲的政绩观与短视治理
“刷两面留两面”的决策逻辑,暴露出三重治理误区:
1.成本优先思维:压缩工程开支,仅改造“门面区域”,本质是将民生工程异化为“最小成本应付考核”的投机行为。
2.景观至上主义:将城市更新等同于“外墙美容”,忽视建筑结构安全、管网老化等真正影的居民生活的“里子”问题。
3.参与机制缺失:社区工作人员询问施工方案时,仅得到“按要求执行”的机械答复,暴露出决策过程对民意的漠视。
这种“遮羞式治理”并非孤例。某市为迎接马拉松比赛,连夜给沿街破屋加盖“仿古墙纸”;某县城要求农民统一刷白临公路的院墙,屋内却仍是土坯房..当政策执行者沉迷于“看得见的政绩”,民生工程难免沦为“伤民工程”。
三、破题之道:从“景观治理”到“完整治理”根治形式主义,需构建三重机制:
1.需求导向的工程评估体系:老旧小区改造前应开展居民听证会,优先解决屋顶漏水、管线老化等“隐形需求”,而非仅关注外墙美观度。
2.全过程监督机制:引入第三方审计与居民代表监督,杜绝“半途而废”的敷衍工程。
3.政绩考核改革:将“背街小巷满意度””程完整度”纳入干部考核指标,从制度上遏制“选择性作为”。
结语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不是官员的“立体简历”。刷墙工程的“阴阳脸”警示我们:若治理者只愿为“面子”涂脂抹粉,却不愿为“里子”刮骨疗伤,再光鲜的涂料也遮不住民心的裂痕。唯有将每一面墙都视为“民生之镜”,城市更新才能真正照见“人民至上’的初心。
(答案仅供参考,以官版评分标准为准,部分简答与论述题可适当补充实例以丰富内容。)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