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科学思维方法论
(课程代码0048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方面等抽取出来,叫做
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概括
2.思维主体和客体分化的起因和标志是
A.实践
B.教育
C.政治经济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3.不属于感性材料的是
A.抽象
B.感觉
C.知觉
D.表象
4.主观对客体的反映,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为原型的,指的是
A.选择
B.构建
C.创造
D.模写
5.表征着人们的思维向四面八方的伸展性和开阔性,表征着人们思维所能达到的广阔程度的是
A.价值标准
B.思维空间
C.思维传统
D.思维客体
6.泰勒斯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水,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B.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C.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D.系统思维方式
7.现代思维方式的哪个特点是辩证法的发展原则的体现,是现代思维区别于历史上其它思维的特点之一?
A.动态性
B.多维性
C.综合性
D.开放性
8.科学抽象的基础是
A.分析
B.综合
C.概括
D.实践
9.从抽象的规定到思维中的具体是科学抽象的第几个过程?
A.一
B.二
C.三
D.四
10.不属于概念的抽象过程或抽象方法的要点是
A.抽取共同点
B.限制思路,深入抽取本质
C.用正确的概念代替错误的概念
D.理想地复现对象
11.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逻辑推理方法叫
A.比较
B.综合
C.分类
D.类比
12.可靠性最大而创造性最小的逻辑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方法
D.分析法
13.从不同的场合里找出相同的因素,这种方法叫
A.求同法
B.差异法
C.求同差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4.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这一辩证逻辑的原则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A.黑格尔
B.康德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15.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考虑问题,指的是
A.侧向思维
B.横向思维
C.逆向思维
D.纵向思维
16.不属于内部积淀引发的灵感是
A.无意遐想产生的思想闪光
B.情境感发
C.潜意识活动产生的思想闪光
D.创造性梦幻活动
17.思考时总爱在脑子里给这个事物下一个定性的判断,并以此来表明我们对它的基本态度,这叫做
A.视角的历时泛化
B.视觉的定性泛化
C.视角的主体泛化
D.视角的比较泛化
18.最原始的观察是
A.常规观察
B.机遇观察
C.肉眼观察
D.仪器观察
19.控制论诞生于20世纪
A.30年代
B.40年代
C.50年代
D.60年代
20.不属于自组织理论的是
A.耗散结构理论
B.协同论
C.突变论
D.控制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思维的基本要素包括
A.思维过程
B.思维原料
C.思维主体
D.思维工具
E.思维结果
22.思维主体的基本属性包括
A.社会性
B.历史性
C.实践性
D.能动性
E.问题性
23.类比的类型主要有
A.简单共存类比
B.因果类比
C.对称类比
D.协变类比
E.综合类比
24.下面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
A.独特性
B.求异性
C.发散性
D.突发性
E.跳跃性
25.创造想像的常见类型有
A.假设想像
B.幻想
C.启发式想像
D.猜想
E.联想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A”,错误的涂“B”。
26.逻辑思维是思维的最晚发展阶段。
27.思维是一种有形的资源。
28.思维活动必须以大量事实材料为基础。
29.语言把人的思维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并且成为人类自身和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
30.人们在思维运算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化仪器不属于思维的工具和手段。
31.外在的思维空间是思维角度、思维层次和思维因子的综合。
32.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首先被17世纪的唯物论思想家笛卡尔引进哲学。
33.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要使用多种逻辑思维方法,其中主要是综合方法。
34.在运用简单枚举归纳法进行推理时,可以根据少数的、粗略的事实得出一般性结论。
35.创造性思维是价值最高的思维。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分。
36.思维的客体
37.精神客体
38.科学思维方式
39.理想化方法
40.反驳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 分。
41.简述思维能动性的表现。
42.科学思维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43.客体的主体化包括哪些方面?
44.创造性思维方法有哪些?
45.简述系统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20分。
46.论述科学抽象的作用。
47.论述思维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0483 科学思维方法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D 5.B
6.A 7.A 8.D 9.B 10.C
11.D 12.B 13.A 14.D 15.C
16.B 17.B 18.C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
21.BCDE
22.ABCD
23.ABCDE
24.ABCDE
25.ABCDE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 10 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A”,错误的涂“B”。
26.B
27.B
28.A
29.A
30.B
31.B
32.A
33.B
34.A
35.A
四、名词解释题。
36.思维的客体:思维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目标。
37.精神客体:以观念形态存在的思维对象,如理论、情感、文化等。
38.科学思维方式:以逻辑性、系统性、实证性为特征,遵循科学规律的认识方法。
39.理想化方法:通过抽象建立理想模型,忽略次要因素,研究事物本质规律的方法。
40.反驳:通过逻辑或事实指出对方观点中的错误或矛盾,以否定其我。结论的过程。
五、简答题。
41.思维能动性的表现:
主动选择加工信息;
通过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
创造性地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
42.科学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系统思维能力。
43.客体的主体化:
客体被主体纳入认知范围;
客体通过实践转化为观念形态;
客体属性被主体赋予价值意义。
44.创造性思维方法:
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
类比联想
头脑风暴;
灵感思维。
45.系统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强调整体性与层次性;
优化结构与功能;
促进跨学科整合;
指导复杂问题解决。
六、论述题
46.科学抽象的作用:
揭示事物本质属性,超越表象;
形成概念、定理和理论体系;
指导实践,推动科学进步;
简化复杂性,提升认知效率。
47.思维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视野;
思维能力: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科学态度:求真务实、开放包容、勇于质疑;
实践能力: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伦理意识:遵循学术规范,尊重客观事实。
(答案仅供参考,以官版评分标准为准,部分简答与论述题可适当补充实例以丰富内容。)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