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答案】2024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

机密★启用前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课程代码 0052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提出“以意逆志”说的是
A.孟子
B.老子
C.荀子
D.孔子

2.“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提出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列宁
D.歌德

3.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不包括
A.内指性
B.音乐性
C.概括性
D.陌生化

4.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的理论家是
A.黑格尔
B.艾布拉姆斯
C.鲍姆嘉通
D.马斯洛

5.下列不属于艺术灵感的特征是
A.突发性
B.创造性
C.迷狂性
D.理性

6.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思想家是
A.庄子
B.王弼
C.老子
D.孟子

7.文学消费具有二重性,主要指
A.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B.商品消费和文化消费
C.精神消费和产品消费
D.商品消费和符号消费

8.文学接受主体的内在素质不包括
A.语言文字能力
B.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
C.审美能力
D.接受心境

9.叙述视角不包括
A.第三人称叙述
B.第一人称叙述
C.直接叙述
D.第二人称叙述

10,提出“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观点的理论家是
A.狄德罗
B.柏拉图
C.席勒
D.贺拉斯

11.下列不属于中国古典的文学批评方法的是
A.印象式批评
B.诠释式批评
C.精神分析批评
D.评点式批评

12.“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
A.普列汉诺夫
B.鲁迅
C.马克思
D.恩格斯

13.抒情作品的创作应该注意三个一般性的抒情原则,下列不属于抒情性原则的是
A.诚挚性原则
B.独特性原则
C.评价性原则
D.感染性原则

14.意境的结构特征是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韵味无穷
D.生命律动

15.提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的理论家是
A.柯勒律治
B.华兹华斯
C.科林伍德
D.克罗齐

16.下列不属于“文学客观说”观念的是
A.俄国形式主义
B.英美新批评
C.文学结构主义
D.寓教于乐说

17.下列不属于艺术想象的类型是
A.再造性想象
B.创造性想象
C.主观性想象
D.相似性想象

18.提出“扁平”和“圆形”人物性格的理论家是
A.鲁迅
B.福斯特
C.狄更斯
D.黑格尔

19.在文学观念上提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是
A.曹丕
B.鲁迅
C.刘勰
D.陆机

20.模仿说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对此没有展开相关论述的理论家是
A.德谟克里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弗洛伊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A.文学发展史
B.文学理论
C.文学创作史
D.文学批评
E.文艺美学

22.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的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它们是
A.语音层
B.意义单元层
C.再现的客体层
D.哲学层
E.图式化的外观层

23.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它的三种不同类型包括
A.景中藏情
B.韵味无穷
C.情中见景
D.情景并茂
E.虚实相生

24.抒情的修辞策略主要有四种,它们分别是
A.意象
B.隐喻
C.典故
D.悖论E.格调

25.文学的形象系统主要包括三个互补性形象系统,它们是
A.文学典型
B.文学意境
C.文学意义
D.文学象征意象
E.文学语言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6.陌生化
27.艺术直觉
28.文艺起源“劳动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简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30.简述艺术构思的基本阶段。
31.简述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及它们的区别。
32.简述文学风格的特点。
33.简述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差异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36 分。
34.论述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35.论述文学的文化意义。
36.阅读下列材料,论述艺术情感对于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
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
“诗缘情而绮廉,赋体物而测亮。”(陆机《文赋》)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0529 文学概论(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孟子)
2.A(恩格斯)
3.C(概括性)
4.B(艾布拉姆斯)
5.D(理性)
6.B(王弼)
7.A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8.D(接受境)
9.C(直接叙述)
10.D(贺拉斯)
11.C(精神分析批评)
12.A(普列汉诺夫)
13.D(感染性原则)
14.A(情景交融)
15.B(华兹华斯)
16.D(寓教于乐说)
17.C(主观性想象)
18.B(福斯特)
19.B(鲁迅)
20.D(弗洛伊德)

二、多项选择题。
21.A、B、D(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22.A、B、C、E(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图式化的外观层)
23.A、C、D(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
24.A、B、C、D(意象、隐喻、典故、悖论)
25.A、B、D(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象征意象)

三、名词解释题。
26.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概念,指通过语言或形式的创新,使常见事物显得新奇陌生,增强艺术表现力。
27.艺术直觉:艺术家在创作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感知事物本质或审美特征的能力。
28.文艺起源“劳动说”:主张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认为劳动中的节奏、协作和情感表达是艺术的雏形(代表人物:普列汉诺夫)。

四、简答题
29.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典型环境是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反映时代特征;
(2)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由典型环境决定;
(3)二者辩证统一,环境塑造人物,人物反作用于环境。

30.艺术构思的基本阶段:
(1)素材积累:收集创作素材;
(2)立意与主题:确定核心思想;
(3)形象孕育:形成人物或意象
(4)结构安排:组织情节与形式。

31.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的区别:
(1)故事时间:事件发生的自然时序;
(2)文本时间:叙述者对事件的编排顺序;
(3)区别:文本时间可通过倒叙、插叙等手法打破故事时间的线性。

32.文学风格的特点:
(1)独特性:作家个性化的表达;
(2)稳定性:贯穿作家创作生涯;
(3)多样性:随题材、时代变化而调整;
(4)整体性:思想、语言、形式的统一。

33.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差异:
(1)文学消费兼具精神性与物质性,一般商品仅为物质性;
(2)文学消费的价值在于审美体验,一般商品满是实用需求;
(3)文学消费具有再创造性质,消费者参与意义生成。

五、论述题
3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1)文学是意识形态与审美性的统一,既反映社会观念,又具有艺术特质;
(2)通过形象、情感、语言等审美手段传达意识形态;
(3)例:鲁迅作品通过典型人物批判封建思想,兼具批判性与艺术性。

35.文学的文化意义:
(1)传承文明:保存民族历史与精神;
(2)批判反思:揭示社会问题,推动进步;
(3)情感共鸣:连接人类普遍情感;
(4)审美教育:提升道德与审美素养.

36.艺术情感对文学创作的作用(结合材料):
(1)驱动创作: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2)深化表达:情感赋予作品感染力(陆机“诗缘情而绮靡”);
(3)形式创新:强烈情感促使语言突破常规(如“手舞足蹈”的直观表达):
(4)审美价值:情感与形式的结合成就文学的艺术性。
(答案仅供参考,以官版评分标准为准,部分简答与论述题可适当补充实例以丰富内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