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课程代码0039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照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美术起源学说中,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这一学说的观点属于
A.模仿说
B.游戏说
C.表现说
D.巫术说
2.下列选项中,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的是
A.雕塑
B.绘画
C.工艺美术
D.建筑艺术
3.“美术”这个术语专门用来指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即
A.听觉艺术部分
B.动态艺术
C.视觉艺术部分
D.静态艺术
4.日本自由画教育运动的领导人是
A.陈鹤琴
B.艾斯纳
C.西泽克
D.山本鼎
5.认为“不是把墓写(临摹)作为成绩,而是把创造视为成绩”的美术教育学派是
A.创造画教育
B.随意画教育
C.临摹画教育
D.自由画教育
6.为了避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过分关注教学秩序的整齐划一,高度控制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应实施
A.实践性原则
B.兴趣性原则
C.低控制原则
D.发展性原则
7.下列选项中,属于灌输法的特点是
A.强调儿童的自然天性
B.强调技能技巧的重复训练
C.强调使用新奇媒介
D.强调儿童自身的探索和发现
8.下列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偶然的写实一不完全的写实一知的写实一视的写实
B.不完全的写实一偶然的写实一视的写实一知的写实
C.知的写实一视的写实一不完全的写实一偶然的写实
D.视的写实一知的写实一偶然的写实一不完全的写实
9.在象征期中,幼儿描绘物体的形态多半是粗略、不完全的,主要原因是
A.表象符号未形成
B.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C.知觉不完善和缺乏综合概况
D.主观印象的表现
10.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的绘画类型叫做
A.自由画
B.想象画
C.命题画
D.集体画
11.在早期儿童画中,用来表现现实事物结构及其等同物的最基本成分是
A.构图
B.线条
C.色彩
D.变形
12.小班儿童绘画以平面为主,但必须加强
A.掌握已有经验
B.发展认知结构
C.培养空间观念
D.理解外界事物
13.儿童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着自主活动的快感,体验着手工工具和材料的特性。这一阶段是
A.模仿涂鸦期(1岁~2岁)
B.无目的的活动期(2岁~4岁)
C.基本形状期(4岁~5 岁)
D.样式化期(5 岁~7岁)
14.在学前儿童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中,剪的类型有
A.目测剪、沿轮廓剪、折叠剪
B.直线剪、曲线剪、按形状剪
C.单手剪、双手剪、按要求剪
D.大块剪、小块剪、按图像剪
15.学前儿童能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在头脑中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这属于手工创作的
A.制作阶段
B.意图阶段
C.装饰阶段
D.构思阶段
16.使用了小塑料片、毛笔、胶水、细沙、各色底板纸的活动是
A.粘沙
B.贴树叶
C.剪贴
D.撕贴
17.艾斯纳提出可以透过经验、形式、象征、主题、材料、环境六个层面来发展
A.叙述视觉形式的能力
B.美感知觉能力
C.感受艺术内容的能力
D.创作艺术能力
18.下列哪一时期的美术欣赏主要表现为对形式审美要素的知觉敏感性和注意的选择性,是纯表面的和直觉的
A.本能直觉时期(0-2岁)
B.符号认知期(2-7 岁)
C.写实高峰期(7-9岁)
D.写实终结和审美感受初期(9~13岁)
19.儿童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作品形式的感知。下列最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是
A.梵·高的《星月夜》
B.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
C.马蒂斯《舞蹈》
D.莫奈的《巴黎市街风景》
20,在绘画中,儿童把飘零的落叶看成离开大树妈妈的可怜的孩子,这表明美术教育
A.是培养儿童手、眼协调的操作教育
B.是以培养审美创造为核心的创造教育
C.有助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D.是满足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依据艺术形象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_______和时空艺术。
22.中国画在表现方法上采用一种_______的方法。
23.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_______的游戏。
24.西泽克认为儿童是依据自己头脑中对事物的独特理解和想象,以_______的表现手法来作画。
25.我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矾幼儿园是由_______创办的,采用平民化、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艺术教育活动。
26.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_______,列出当时被称为“工作”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27.在艺术和审美教育中也占据绝对支配地位,渗透于整个工业社会的普遍教育中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方法是_______。
28.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是_______原则。
29.在手工创作过程的_______阶段,教师应引导儿童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30.幼儿对色彩有一定的识别力。整个学前阶段的儿童都普遍表现更喜欢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图画法
32.最近发展区
33.审美能力
34.创造性原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
36.简述我国早期美术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出现的误区。
37.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
38.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园丁法的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20分。
39.论述小班儿童绘画的主要表现,
40.请联系实际论述在染纸活动中教师运用的指导策略。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4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过程可分为描述阶段、形式分析阶段、解释阶段、评价阶段。如果你是一位中班老师,请你针对描述阶段和形式分析阶段的特点,设计古斯塔夫卡耶博特的《下雨的巴黎街道》美术欣赏活动。
(1)描述阶段和形式分析阶段的理论知识:
(2)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语:
(3)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行为。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