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北京 天津 甘肃]2024年10月自考00223中国法制史试题

适用省/市:北京、天津、甘肃,其他省市见:【真题】[北大版教材]2024年10月自考00223中国法制史试题

对应教材:中国法制史 (2019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密★启用前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中国法制史

(课程代码 0022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根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朝法律总称为
A.《禹刑》
B.《汤刑》
C.《夏刑》
D.《吕刑》

2.《竹书纪年》记载,夏朝的监狱称为
A.蚕室
B.圜土
C.图圄
D.班房

3.西周时将故意犯罪称为
A.眚
B.惟终
C.非告
D.非终

4.《周礼·地官·质人》中有“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车辇、珍异。”西周时的买卖契约称之为
A.券书
B.书券
C.质剂
D.傅别

5.夏、商、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奉行“刑不可知,则危不可测”,认为法律越秘密越好。春秋时期,各国开始变法,并逐渐走上法律公开之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A.晋国的赵鞅将法典铸在鼎上
B.楚文王制定《仆区法》
C.郑国的邓析著“竹刑”
D.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

6.《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记载:“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可见,西周对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已有一定区分,刑事诉讼称为
A.鞠
B.狱
C.谳
D.讼

7.秦律对司法官员的责任有专门规定,严禁司法官员徇私枉法或职失职。故意有罪不判或减轻案情使罪犯逍遥法外的犯罪为
A.纵囚
B.不直
C.失刑
D.枉法

8.唐律中,对于外国人相犯规定了处理原则,凡是不同国家的人相犯,按照
A.国际法处理
B.任意适用当事人一方所在国家的法律处理
C.当事人协商适用哪国法律处理
D.唐律处理

9.汉朝初年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天讨
B.法组
C.敬天保民
D.无为而治

10.隋朝的第一部律,也是隋初重要的立法成果为私塾学苑
A.《开皇律》
B.《大业律》
C.《武德律》
D.《贞观律》

11.我国古代社会第一部刻版印行的法典是
A.《大周刑统》
B.《宋刑统》
C.《唐律疏议》
D.《元典章》

12.宋太祖时期有感于刑罚的苛酷,对刑罚进行改革,下列哪一种刑罚是改革的内容
A.刺配
B.流刑
C.折杖法
D.凌迟

13.明初统治者认为元朝法制之失在于法律过于复杂,司法官员无法掌握,百姓无法知悉,致使贪官污吏舞弊弄法,为此明太祖确立立法原则,即
A.法贵简严
B.明刑弼教
C.重典治吏
D.重典治民

14.明朝定期对官吏进行考课,奖优罚劣,以考绩决定官吏的升降去留。其中京察的考核对象为
A.外官
B.京官
C.太监
D.五品以上官员

15.根据“详绎明律,参以国制”的立法指导思想,清朝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国家大法是
A.《刑部现行则例》
B.《问刑条例》
C.《大清会典》
D.《大清律集解附例》

16.雍正元年颁布诏令,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将各地原定的丁税总额摊入田赋中,这种税收政策是
A.地丁合一
B.户税
C.丁税
D.商税

17.太平天国时期,在立法上强调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反映的思想是
A.正义
B.自由
C.平等和民主
D.和谐

18.太平天国根据“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教义,确定的婚姻原则是
A.男女平等
B.男尊女卑
C.女尊男卑
D.不婚

19.晚清时,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专掌审判”的机构是
A.检察厅
B.法部
C.刑部
D.大理院

2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
A.《大清律例》
B.《大清新刑律》
C.《大清现行刑律》
D.《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21.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28日颁发了《保护人民财产令》,提出一切人民财产,均应归
A.政府所有
B.国家所有
C.人民所有
D.前清官吏所有

22.北洋政府制定的对强盗、匪徒加重处罚力度的刑事特别法是
A.《暂行新刑律》
B.《惩治盗匪法》
C.《徒刑改遣条例》
D.《官吏犯脏条例》

23.南京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或者基本原则是
A.隆礼
B.三民主义
C.重刑
D.三权分立

24.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从渊源上讲由判例、解释和______构成。
A.成文法
B.习惯法
C.社会法
D.民族法

25.根据中国自古民商不分,商业不发达,商人本无特殊地位的现实,南京国民政府在民商事立法上采取的体例是
A.民商合一
B.民商分立
C.民主商辅
D.商主民辅

26.革命根据地时期,为加强一切抗日党派、团体、军队的合作与团结,在政治上,要求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非党的左派进步人士、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种原则是
A.自卫原则
B.民主集中原则
C.独立自主原则
D.“三三制”原则

27.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为保卫土地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设立的专门审理违抗和破坏土地法大纲、危害土地改革运动和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案件的机构是
A.肃反委员会
B.裁判部
C.土地改革中的人民法庭
D.华北人民法院

2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规定,犯罪者主观目的是意图保持或恢复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客体是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及工农民主革命所得到的利益,凡具备这两者,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构成的罪名是
A.汉奸罪
B.盗匪罪
C.反革命罪
D.战争罪

29.仿照《唐六典》体例,由地方官员自行编集的元朝中期以前的法律汇编,以各部职掌分列法条。该法的编纂体例对后来的法典编纂有直接影响,开启了明清律六部分篇之先河,该部法典是
A.《元典章》
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
D.《至正条格》

30.根据《法院编制法》,晚清的审判制度实行的是
A.二级一审制
B.三级二审制
C.四级三审制
D.五级四审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顾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商朝的酷刑有
A.炮烙
B.剖心
C.醢
D.凌迟
E. 脯

32.商鞅依据李悝的《法经》,结合秦国的实际,制定出一套方案变法,主要的内容有
A.改法为律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实行郡县制
D.焚毁诗书
E.奖励耕战

33.秦朝以先秦法家的法制原则为指导,通过一系统立法活动,建立了多种法律形式,主要包括
A.律
B.制、诏
C.式
D.法律答问
E.廷行事

34.汉朝建立后,基本沿袭泰朝的法律制度,在法律形式上也有所继承和发展,并使之更为规范,主要有
A.律
B.令
C.科
D·比
E.格

35.明朝中央司法机构号称“三法司”,即
A.审刑院
B.东厂
C.刑部
D.大理寺
E.都察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6.奴隶制五刑
37.上请制度
38.翻异别勘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9.简述《法经》的内容、历史地位与影响。
40.简述清朝的典权制度。
41.简述《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及其内容、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 分,共30分。
42.论述春秋决狱的内容及其影响,
43.论述明朝会审制度及其特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