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课程代码0053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小畜集》的作者是
A.王禹偶
B.苏轼
C.范仲淹
D.柳永
2.欧阳修《秋声赋》采用的结构是
A.主客对话结构
B.总分结构
C.并列式结构
D.递进式结构
3.《临川先生文集》的作者是
A.苏洵
B.曾巩
C.王安石
D.张先
4. 苏轼《前赤壁赋》提到的“曹孟德之诗”是指
A.《长歌行》
B.《短歌行》
C.《龟虽寿》
D.《观沧海》
5. 苏辙的号是
A.半山
B.小山
C.颖滨遗老
D.山谷道人
6.《片玉集》又名
A.《鹤林玉露》
B.《昭昧詹言》
C.《樵隐笔录》
D.《清真集》
7. 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宋代词人是
A.王安石
B.苏轼
C.欧阳修
D.李清照
8.陈与义《伤春》“岂知穷海看飞龙”句中,“飞龙”喻指
A.皇帝
B.敌人
C.自己
D.功名
9.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中的“孤剑床头铿有声”喻指
A.要改过自新
B.杀敌壮心犹存
C.要罢官隐居
D.醉后失落之态
10.下列人物不属于“南宋四大家”的是
A.张元幹
B.陆游
C.范成大
D.杨万里
11.辛弃疾《青玉案》(东凤夜放花平树)“玉业光转”句中,“玉壶”喻指
A.太阳
B.月亮
C.星辰
D.人心
12.文天祥《正气歌》的体裁是
A.诗
B.词
C.曲
D.散文
13.被誉为“杜甫嗣响”的诗人是
A.杨万里
B.文天祥
C.元好间
D.杨维桢
14.《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句中,“玉骢”指的是
A.相思
B.马
C.离情
D.舟
15.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句中,“北海”指的是
A.陶渊明
B.裴度
C.孔融
D.庄周
16.《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的作者是
A.马致远
B.张养浩
C.睢景臣
D.张可久
17.杂剧《莺莺牡丹记》的作者是
A.董解元
B.王实甫
C.马致远
D.睢景臣
18.刘因《观梅有感》“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句中,“西湖处士”指的是
A.张先
B.晏殊
C.曾巩
D.林逋
19.《逊志斋集》的作者是
A.方孝孺
B.归有光
C.冯惟敏
D.袁宏道
20.梁辰鱼首创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是
A.《浣纱记》
B.《红线女》
C.《牡丹亭》
D.《玉簪记》
21.“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句中,“李供奉”指的是
A.李白
B.李益
C.李贺
D.李商隐
22.与钟惺一起开创“竟陵派”的人物是
A.李贽
B.谭元春
C.张岱
D.陈子龙
23.“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句的作者是
A.王世贞
B.袁宏道
C.陈子龙
D.夏完淳
24.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完成的作品是
A.《水浒传》
B.《三国志通俗演义》
C.《西游记》
D.《喻世明言》
25.“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的出处是
A.《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B.《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C.《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D.《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26.能用鼻子辨识文章高下的瞽僧出自
A.张岱《柳敬亭说书》
B.蒲松龄《司文郎》
C.方苞《狱中杂记》
D.吴敬梓《儒林外史》
27.下列作品中属于郑燮的是
A.《狱中杂记》
B.《小山词》
C.《室语》
D.《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28.下列著作不属于袁枚所作的是
A.《阅微草堂笔记》
B.《随园诗话》
C.《子不语》
D.《小仓山房诗文集》
29.下列人物属于《老残游记》的是
A.琪官
B.茗烟
C.梦湘先生
D.马二先生
30.梁启超创作的散文打破桐城派古文的清规戒律,在清末轰动一时,号为
A.新文体
B.维新体
C.新体
D.学人体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下列关于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的解读,正确的有
A.这是一首长调
B.斜阳是这首词的核心意象
C.此词以铺叙见长
D.将当前送别与缅怀往事穿插安排
E.写出了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
32.被刘过在《沁园春》(斗酒彘肩)改造过诗句的作家有
A.陶渊明
B.李白
C.白居易
D.林逋
E.苏轼
33.下列有关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A.这是一首写景诗
B.这是一首咏史题画诗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E.诗中提到了李陵
34.下列文人属于明代“后七子”的有
A.宗臣
B.王磐
C.谢榛
D.李攀龙
E.王世贞
35.下列有关徐渭《狂鼓史渔阳三弄》的说法,正确的有
A.这是一部杂剧作品
B.这是一部传奇作品
C.取材于《三国演义》
D.取材于《水浒传》
E.该剧语言通俗读谐,但是缺乏文采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概括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构思特点。
37.举例说明史达祖《绮罗香》(做冷欺花)句法整炼工巧的特点。
38.简述元杂剧《窦娥冤》中窦娥的性格特征。
39.简述袁宏道《虎丘记》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表达主观感受。
40.简述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尾联的反讽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20分。
41.分析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层层铺叙的特色。
42.分析宗臣《报刘一丈书》对千谒者、权者和门者三个形象的刻画。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3.阅读下列文字:
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生民之初,固无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
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饭粝粱,吸藜藿,饮食未侈也;夏葛衣,冬鹿,衣服未备也;土阶三尺,茆茨不剪,宫室未美也,为衢室之访,为总章之听,故曰“皇帝清问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
请回答:
(1)这段文字选自哪篇作品?作者是谁?
(2)本段立论的思想基石是什么?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啜藜藿
为总章之听
绝密★启用前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 005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 30 分。
1.A 2.A 3.C 4.B 5.C
6.D 7.D 8.A 9.B 10.A
11.B 12.A 13.C 14.B 15.C
16.B 17.D 18.D 19.A 20.A
21.A 22.B 23.D 24.B 25.B
26.B 27.D 28.A 29.C 3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CD
32.CDE
33.BCE
34.ACDE
35.AC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全词围绕“伤离别”来构思,层次清晰。(1 分)
上片五句到“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别前留恋(2 分),“执手相看”四句写别时伤感(2 分);
下片写别后想象(1分)
37.此词句法整炼工巧,如“临断岸”两句是对偶句,意境优美,凝练工致(3 分)。同时,此词也用了上三下四句式,即“折腰句”,有流动之美感(3 分)。
38.剧中塑造的窦娥是一个十分丰满的人物形象(1 分)。她具有不甘屈辱、不畏强暴的刚毅性格(3 分),又具备善良质朴、对待亲人关怀体贴之情(2 分)。
39.本文以作者的感受作为内在脉络,记叙了中秋夜苏州人游虎丘的盛况(2 分),重点突出了唱歌的场面(2 分),从“唱者千百”到“壮士听而下泪”,层层深入情景交融(2 分)。
40.尾联以田横事收束。(2分)
对士人没有节操进行了反讽。(2分)
在咏史的框架内,讽刺了现实政治。(2 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1.全词借秋景言愁情,打破了上、下片的界限(3 分),开篇总写环境和心情(2 分),接下来层层铺叙,步步推进,依次写秋气、秋风、秋雁、秋花、秋雨,共同营造了愁的氛围(3 分),词人触目生愁,哀怨渐渐积聚,在篇末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感慨(2 分)。
42.本文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干谒者、权者和门者三个反面形象(1 分)。干谒者奴颜婢膝,作者着重刻画了他的媚相(3分);权者虚伪贪婪,作者着重刻画了他的伪相(3 分);门者狐假虎威,作者着重刻画了他的刁相(3 分)。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10分。
43.(1)《君道》(2 分);邓牧(2 分)。
(2)儒家民本思想。(2分)
(3)啜:吃。(2分)
总章:国君听政理事的场所。(2分)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