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试题 答案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3000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 10分。
1.D 2.C 3.B 4.C 5.B
6.B 7.C 8.D 9.C 10.A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两共4小西,每小题3分,共12分。
1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数育过程。(3分)
12.教学体态是教师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空间距离等传通教学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2 分),它主要包括手语、头语、眼语、表情语言、空间语言等方面(1分)。
13.生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满足幼儿吃、、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活动(2 分),具体包括入园、餐点、洗、喝水、睡、如、离园等环节的活动(1分)。
14.学期教育计划是教师对一个学期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是指导班级一个学期各项工作全面、有效开展的依据(2分),学期教育计划除了包括班级日常教育工作安排之外,还包括家长工作、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内容(1分)。
三、简答题:本大顾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5.①目的性和计划性。幼儿园教育活动不是盲目的和随意的,它有明确的目的和清晰的计划。(2分)
②)生活性和游戏性。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越是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活动越有价值,越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幼儿园教育应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2 分)
③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生活相联系,采用游戏的方式,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能吸引幼儿积极投入和持续专注,同时,幼儿园教育活动不是空洞的说教,更需要有可操作性。(2分)
16.幼儿园教学的性质属于自发一反应型教学(1 分),幼儿园教学具有浅显性(1分);游戏性(1 分);活动性(1 分),综合性(1 分);生活化的特点(1 分)。
17.①通过动作示范和口头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口和洗脸的方法。
②通过儿歌、歌曲等方式帮助幼儿正确的洗手,漱口和洗脸的方法。
③)可以在照洗室墙上适宜的高度贴出正确盥洗的步骤图,提醒幼儿如何正确洗手、漱口和洗脸。
④)可以通过播放动面片、讲故事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洗与身体健康的意义。
⑤)对幼儿提出与年龄相适宜的洗要求。
⑥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⑦针对幼儿盟洗时喜欢嬉水打闹的现象,教师可以在科学区投放玩水材料。
【评分说明】答对1个要点得1分,答对6个及以上得满分。
18.①详细的周计划一般应在前一周的,周四或周五拟定。(2 分)
②)在活动安排上要遵循均衡性和灵活性的原则。(1分)
③制订周教育计划不仅要考虑教学活动,也要认真安排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环境创设、家长工作等各类活动。(1分)
④注意根据一周中不同时间幼儿的精神状态安排活动。(1分)
⑤为了避免幼儿的精神疲劳,相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之间应有适当的时间差。(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9.教育活动的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生动的和充满挑战的过程,虽然每个教育活动都有一些特殊的情境和流程,但教育活动还是有一些基本的环节的。(1分)
①把握幼儿的状态;(2分)
②引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2分)
③给予幼儿活动的机会;(2分)
④引导幼儿获得新的经验;(2分)
⑤评估活动的成效。(1分)
【评分说明】①-④每小点答对要点得1分,结合实际得1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0.①目的性原则是指主题活动的设计要紧累围绕对达成学期教育目标的贡献进行。案例中,围绕帮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学期教育目标而设计,创设多个“娃娃家区域环境,满足幼儿需要,开展了比较丰富的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2分)
②)适宣性原则是指主题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考虑本园的教育资源和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案例中,“比较人的差异”(社会)、“过生日的方式”(社会)的集体教学活动内容,不适合新入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学期教育目标。(3分)
③均衡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主顾活动时应注意五大领域的均衡,并兼顾不同实施途径和形式的均衡。案例中,活动涉及社会、科学、艺术、健康、语言等领域,社会领域内容较多,这是由该主题自身包含的信息要素特点决定的,但是,该主题活动局限于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忽路利用家庭或社区等资源。(3分)
④)弹性原则是指主题活动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灵活性,为即时调整或生成活动内容预留可能,例中,教师预设了一些活动,同时随荐活动开展情况,根据幼儿兴趣与需要,及时调整生成了新活动。(2分)
⑤有机整合原则是指主融活动的设计应考虑主题下各具体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合。案例中围绕中心话题从“我自己”“我的家”“我和爸爸妈妈”三个子主题在多个领域开展活动,既包含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又包含幼儿对环境与人关系的认识。(2 分)
【评分说明】答出1个原则要点给1分,根据该原则结合案例分析出优点给1分,分析出缺点给1分,共12分。
21.①)经验支持,当幼儿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无法进行某项活动时,教师为幼儿提供获得相应经验的机会(1分)。案例中,当幼儿缺少服装表演经验一哄而上时,教师及时组织幼儿观看祝频,为幼儿提供获得相应经验的机会(1分)。
②)材料支持,通过投入新材料或对所投放材料的数量、难度等进行调整,实现对幼儿活动的支持(1 分),案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表演头饰、腰带等制作材料,唤起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1分)。
③时间支持,通过调整、缩短或延长区域活动时间,实现对幼儿活动的支持(1分)案例中,教师延长表演区和美工区的活动时间,帮助幼儿更好地做好表演准备(1分)。
④空间支持,通过调整区域的布局、位置、面积、环境布置等对区域活动进行支持(1分),案例中,教师根据表演需要扩展表演场地,支持幼儿表演(1分),
⑤心理支持,通过营造安全、积极的心理氛围支持幼儿的探索和游戏(1分)。案例中,教师在幼儿排练时给子正面表扬,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1分).
【评分说明】表述清晰完整。(2分)
六、活动设计题:本大融共1小题,共20分。
22.(1)主题网络图内容
a.寻找春夫(美术:春天的公园;语言:春天在哪里、体育:栽树苗)
b.春天的变化(语言:植物的变化;社会:小熊种花;数学:春天的池塘)
c.春天里的花(科学:花朵的结构;美术:春天的花;音乐:赶花会)
d.春天里的动物(绘画:小蜊蝌找妈妈;健康:捉蝴;科学:可爱的蚕宝宝)
(2)主题墙板块
a.探素春天:呈现孩子们观察到的蚯蚓、蚕宝宝的表征和图片。
b.春天的水果:用图片呈现春天里的各种水果。
c.春天的植物:幼儿绘画作品展示。
d.春天在郭里:用图片和文字呈现孩子们找到的“春天”。
(3)相应的区角设计与布置
a.美工区;提供各种纸张、炫彩棒、丙烯颜料等美术工具和材料,以及绒球、珠片、扭扭棒等装饰材料以及各种自然材料,让幼儿描绘或制作与春天相关的作品。
b.故事区:提供与春天相关的绘本,幼儿可以边看绘本边讲故事。
c.表演区:提供各种服装、道具等,幼儿进行有关春天的戏剧、歌表演。
(4)家园共育
a.要求家长带着幼儿去公园、户外等地方现察自然界发生的变化,并在观察表上进行记录。
b.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一个风筝,并一起到户外放飞风筝,
c.和孩子一起饲养蚕宝宝,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并做记录。
(5)社区合作
a.联合社区街道一起开展“拥抱春天、播种绿色”植树主题实践活动,宣传建设绿色社区、人人有责的理念。
b.教师带领幼儿去社区里的公园春游,并邀请植物学专家介绍春天里的各种植物。
【评分说明】
①绘制主题网络图:按朋要求,每写出一个合适的次主融名称及3个领域活动名称得2分,最高得 6分。
②主题墙:每写出一个板块及内容得1分,内容完整恰当,最高得3分。
③区域环境:每写出一个区域及其材料与活动要求,得2分,最高得6分。
④家园共育:每写一个内容,得1分,最高得3分。
⑤社区合作:每写一个内容,得1分,最高得2分,此答案仅供参考,根考生作答,酌情给分。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