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053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 30 分。
1.B 2.A 3.C 4.C 5.B
6.C 7.D 8.D 9.B 10.B
11.D 12.A 13.D 14.D 15.B
16.D 17.A 18.D 19.B 20.A
21.C 22.C 23.B 24.D 25.A
26.C 27.B 28.A 29.D 3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 分。
31.ACE
32.AB
33.ACE
34.AB
35.A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分。
3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柔之落矣,其黄而陨”起兴的两章,比喻两人从情爱之深到由于男子负心,爱情失去光泽(2 分)。“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能沉溺于情爱之中(2 分)。“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反比男子坏到极点,简直无所约束(2 分)。
37.“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为近景(1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为远景(1 分),这些为静态的景物,十分清新宁静。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充满动感,富有生气,以动衬静,农村景象更显得静谧可爱(2 分)。“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转向对户内居住环境的描写,进一步披露了诗人内心的安适悠闲(2分)。
38.干将铸剑被杀,是复仇的起因;赤比得剑复仇,遭到楚王追杀,逃到山中,是复仇的延宕(2分)。山中客的出现,赤比的自刎,既是曲折的发展,又制造了悬念(2 分)。
为赤比报仇、客自刎是情节发展的高潮;最后分葬三王墓,是故事的结局(2分)。
39.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十分注意叙事的参差变化和开合呼应(2 分),把亲人送别征夫的场面置于篇首,从情感上入笔渲染悲剧气氛(1 分)。中间用对话方式写役夫伸恨(1 分)。在篇末又突出白骨遍野、鬼哭啾啾的凄凉画面与开头呼应(1 分)。通篇时合时开,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1分)。
40.本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柳毅见义勇为,一诺千金,施恩不图报,而且具有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2 分)。龙女面对苦难不屈服,敢于追求婚姻幸福,对柳毅一往情深,矢志不渝(2 分)。洞庭君仁慈、持重,和蔼可亲(1 分)。钱塘君则嫉恶如仇,暴烈勇猛,粗犷鲁养而又坦率天真,个性极为鲜明(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1.剪裁得法(3 分),详写苏武出使被扣的曲折经历,而略叙回国以后的事迹及苏武在匈奴娶胡妇生子之事,有利于突出其爱国主义精神(2 分)。
对比鲜明(3 分),将苏武与张胜、卫律、李陵对比,有利于表现苏武的高风亮节(2 分)。
42.作者下笔先声夺人,以“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振起全篇,论述紧扣一个“鸣”字(1 分)。文章从物鸣推及人鸣,由历史人物善鸣又推及唐人之鸣,然后电唐人归结到孟东野身上(3 分)。前面所论所言均为铺垫,文章蓄势至此,虽言孟东野只有寥寥数语,但是不觉单薄(3 分)。文章最后将“不得其平则鸣”“鸣国家之盛”“自鸣其不幸”归于天意,抒发了作者的愤激之情,也为孟东野的不遇鸣不平(3 分)。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10分。
43.(1)《孟子》。(3分)
(2)解释什么是浩然之气,如何培养浩然之气。(4 分)
(3)直:正直、正义。(1分)馁:弱小、没有力量。(1 分)不懒:不快、内疚。(1分)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