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答案】[贵州]2024年4月自考00819训诂学试题

贵州省 2024 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819 训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1分,共 29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商君书·农战》一篇中数次出现“偷”字,“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彊”“善为国者,仓康虽满,不偷于农”;又《君臣》:“治军事,故军本死节而农民不偷也。”以上句中的“偷”是什么意思
A小偷
B.偷窃,偷盗
C.通“愉”,高兴
D.苟且

2.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引谚语说“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反映了训诂学与哪门学科相互依存的关系
A.校勘学
B.词汇学
C.音韵学
D.语义学

3.下列书中“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
A.《史记集解》
B.《荀子集解》
C.《论语集解》
D.《春秋左传集解》

4.魏晋南北朝隋,除了注经外,还出现了注释史部的著作,下列哪一部不是史部范围内的作品
A.《续汉书注》
B.《国语注》
C.《世说新语注》
D.《水经注》

5.以下古书注解在“征引历史资料”方面哪一部与其他三部有明显不同
A.裴松之《三国志注》
B.刘孝标《世说新语注》
C.刘昭《续汉书注》
D.高诱《淮南子注》

6.《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是
A.朱熹
B.孔颖达
C.邢员
D.孙爽

9.义疏体注解著作,较早见于
A.魏晋
B.西汉
C.东汉
D.南北朝隋

8.大约从什么时期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从称“传”转而称“注”
A.先秦
B.西汉
C.东汉
D.魏晋

9.《史记正义》是谁的作品
A.张守节
B.鑠虽鮀痊給汰舀酩傖鍘惺导蹭
C.司马贞
D.颜师古

10,《方言》卷三:“庸谓之偿,转语也。”转语这一术语用来表示
A.词在语音上的变化
B.词在字形上的变化
C.字的假借
D.语义的引申

11.今存《尔雅》第一篇是
A.释诂:华
B.释言
C.释训
D叙篇

12.《广雅疏证》所体现出来的王念孙最重要的学术观点是
A.因声求义
B.以形索义
C.参证方言
D.例不十,法不立

13.周代的《史箍篇》及秦朝的“三苍”都是供儿童识字的字书,下列聊一本字书是汉代类似的著作
A.《仓额篇》
B.(凡将篇)
C.《博学篇》
D.《爱历篇》

14.《说文解字注》“服”字条注语云“凡段声多有红义,是以瑕为玉小赤色。”揭示了什么现象
A.字的音义关系
B.词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
C.字的假借关系
D.词义的引申方式

15.训诂学史上第一部以俚俗词语为研究对象著作是
A.何承天《纂文》
B.服虔《通俗文》
C.陈士元《俚吉解》
D.翟灏《通俗编)

16.“实字’“虚字”术语的明确提出是在哪个时代
A.唐代
B.宋代
C.元明
D.清代

17.根据王念孙的说法,“终风且暴”“终温且惠”“终窭且贫”“终和且平”中的”终”应解释为
A.既
B.北风
C.终日
D.西北风

18.《经典释文》是一本什么性质的著作
A.解释俗语词
B.解释虚词
C.通释音义
D.考据类笔记

19.“夫名之於实,各有其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麻应用之器,论叙指归..”以上是哪一本辞书的撰写动机
A.《尔雅)
B.《方吉》
C.《说文》
D.《释名》

20.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连文现象的是
A.岱不报,为爱憎所白,复徙苍梧猛陵
B.大夫跋涉,我心则优
C大夫不得造车马
D.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21.下列哪一部不是考据类训诂著作
A.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B.颜师古《匡谬正俗》
C.封演《封氏闻见记》
D.沈括《梦溪笔谈》

22.《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ム,背之谓之公”这句话用了什么训诂方式
A.形训
B.声训
C.描写
D.义界

23.《世说新语》:”股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盈盘,外无余肴。”此处“值水俭食常五怨盘”断句有误,其原因是
A.不明词文
B.不明通假
C.字形讹误
D.有脱文

24.“宫谓之室,室调之言。”用了什么训诂方式
A.同训
B.互训
C.递训
D.反训

25.《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 畔。胖,涯也。
A.破
B.读为
C.犹
D.一云

26.《诗·那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郑笺:”此用兵,_____治兵时。”划线处应填入的
训释术语是
A.谓
B.犹
C.为
D.谓之

27.“基,据也;在下物所依据也。”此句用了什么训诂方式
A.形训
B.声训
C.义界
D.描写

28.“疏不破注”是哪个时代的注疏思想
A.汉代
B.魏智南北朝
C.唐代
D.清代

29.近现代训诂学界提出著名“二重证据法(即用地下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相验证)”的学者是
A.章太类
B.黄侃
C.王国维
D.沈菲士

二、多顶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0.以下例句使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为
A.不间夏殷衰,中自诛褒姐
B.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战城南,死郭北
E.故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31.以下古书注解产生于魏晋南北朝的有
A.《三国志注》
B.《国语注》
C.《庄子注》
D.《老子注》
E.《战国策注》

32.下列哪些是专门用来研究虚词的著作
A.《助字辨略》
B.《助语辞》
C.(马氏文通》
D.《经传释词》
E.《古书虚字集释》

33.下列例句中“可怜”是可爱义有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原天寒
B.自名秦罗数,可怜体无比
C可怜元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D.浅束深状最可怜,明眸玉立更娟娟
E.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4.下列训话方式采用声训的是
A.乾,健也;坤,顺也
B.孔。甚也
C.德者,得也
D.《诗经》:”令议令色。”毛传:“仪,宜也。
E.裕,衣物饶也。从衣,谷声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35.高邮王氏四种
36.二义不嫌同条
37.右文说
38.浑言、析言
39.连文
40.都懿行

四、调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魏晋南北朝时期对训达的发展表现在要些方面?
42.《说文解字注》在训话学上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3.对以形家文这种训诂方法应该如何评价?
44.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与一般的集解有什么不同?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45.(《荀子修身》“辟违”条)“辟违而不悫。”杨注曰:“乖游违背,不能端表诚信。辟读为僻。”念孙案:杨分僻违为二义,非也。僻违皆邪也,《周语》:”动百姓,以还其违。”《晋语》:”若有违质,教将不入。”韦注并曰:“违,邪也。”《尧典》:“静言庸违。”《史记五帝纪》作“其工善言其用僻”。是僻即违也。上文曰:“不由礼,则夷固辟违,庸众而野。《不荀》篇曰:“倨傲僻违,以骄溢人。”《非十二子》篇曰:“甚僻违而无类。”昭二十年《左传》曰:“动作辟违,从欲厌私。”义并与此同,《成相》日:“邪回失道途。”辟回即僻违。《小雅·鼓钟》篇:“其德不回。”毛传曰:“回,邪也。”《大雅·大明》篇:“厥德不回。”毛传曰:“回,违也。”《尧典》:“静言庸违。”文十八年《左传》作“靖語庸回”。杜注曰:“回,邪也。”昭二十六年《左传》:“君无违德,”《论衡变虚》篇作“回德”。(选自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杂志》)
(1)文中杨注是指谁的注释?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 分)
(2)作者用了哪些材料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10分)

贵州省 2024 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819 训诂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额1分,共2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5:DADCD
6-10:ADCAA
11-15:AABAB
16-20:BACDB
21-25:AAABB
26-29:ABC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 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0.ABCDE
31.ABCD
32.ABDE
33.BCD
34.AC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分,共:24 分)
35.高邮王氏四种:清代高邮著名学者王念孙及其儿子王引之的四部专著,代表着清代训诂学的最高成就,分别是《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传释词》《经义述闻》。

36.二义不嫌同条:传统语文辞书释词同一词条中包含两个方面的词义,清人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指出《广雅》有“二义不嫌同条”的收词体例,这一现象在《尔雅》中就已出现。例如《尔雅·释诂》:“林、、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天”“帝”“皇”以下的八个词是君主的“君”;而“林”、“悉”二词则是众多义,用“君”作释,“君”实通“群”,乃群聚、众多的意思。
37.右文说:形声字的声符也表示字义的学说,因形声字声符一般位于字的右边,故称右文说,代表人物是宋代的王圣美。

38.浑言、析言:这些术语是用来说明近义词之间的通别的。所谓。”浑言”是指笼结地说,着眼於近义词之间的共同性,忽略其不同点;所谓“析言”则是分开来说,是指近义词同中有异,着重强调其异的一面。

39.连文:指同义、近义、反义词的并列连用,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固定为联合式合成词的临时性连用。

40.郝懿行:清代训诂学家,著有《尔雅义疏》等苦作,代表清代研究《尔雅》的水平。

四、简答题(本大融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魏晋南北朝时期对训诘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扩大了训话范围,虽然仍以经书注解为主,但史书和子书都出现了大量注解(史书和子书都举出例子)(3 分);不仅限于为古书作注,也为同时代作家的作品作注(举例)。其次是出现了新注解体式–集解和义疏(简要解释这两种新体式)。(3 分)

42.《说文解字注》在训话学上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破除通假,揭明本字本义。(1分)
2.揭明古义,纠正误说。(1分)
3.指明引申义,探讨词义演变的轨迹。(1分)
4.精心辨析词义,注意古书用词的区别。(1分)
5.注重对同源词的探求,善于总结规律。(1分)
6.注重方言俗语在训诂学中作用,每每微引方言俗语来印证词义。(1分)

43.对以形索义这种训诂方法应该如何评价?[公众号·私塾学苑]形训这种训诂方法有积极的作用,但也有较大的局限性,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联系紧密,无论是哪一种结构类型的字都可以从中得到意义线索,因而这种方法是有理论根据的。(2分)

但只对探索本义所起的作用较大,对探讨引申义作用不明显,结假借义不起作用,因而要在使用本学并用其本义时才适合使用形训,汉字形体凡经演变,笔意尽失,因而要还原成较古的文学才能进行形训。(2 分)

汉字形声字占绝对多数,形声字的意符只提示意义范围,并不表示具体意义,因而即使是对古汉字,也只是对象形、指事、会意字所起的作用较明显,而对形声字所起的作用并不十分到位(2 分)

44.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与一般的集解有什么不同?[公众号·私整学苑]一般的集解所汇集的各家注解,而杜预的集解所汇集的是原本各自成书的《春秋》经和《左传》;(2 分)一般的集解参与解释的人多,是多家之言,而杜预的集解基本是他自己的一家之言;(2 分)一般的集解性质上是在编辑旧注,而杜预的集解是给《春秋》和《左传》作新注。(2分)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45.1.文中杨注是指谁的注释?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公众号·私塾学苑]唐杨惊的注释。(1分)杨注对“违”的解释是错误的;“辟违”是同义连用,两字都解释为“邪”,古书中有时“违”写作“回”,义相同,(2分)

2.作者用了哪些材料从哪些方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韦昭把《周语》和《晋语》中的“违”解释为“邪”,说明“违”与“邪”同义(2分)《尧典》中的“违”在《史记》中异文为”僻”说明“违”与“僻”也同义(2 分);本篇上文、本书《非十二子》、《不苟》以及【左传》等处都有“僻违”或“辟违”说明这两个字经常连文,本书《成相》“辟回”与“避违”是同一回事(2 分);毛亨把《诗经》中的“回”解释为“邪”或“违”,说明“回”、“违”都与“邪”同义(2分);《尧典》中的“违”《左传》异文为“回”而杜预释“回”为“邪”,同样说明三字同义(1 分);《左传》的“违练”《论衡》作“回德”,也说明“回”“违”义同(1 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