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4年4月自考03287食品毒理学试题

机密★启用前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食品毒理学

(课程代码 0328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良好操作规范的缩写是
A.GAP
B.GMP
C.GVP
D.GHP

2.在一群个体中仅引起个别发生死亡的最低剂量称为
A.最小致死量
B.致死量
C.绝对致死量
D.半数致死量

3.下列转运方式中属于被动转运的是
A.膜动转运
B.吞噬作用
C.胞吐
D.简单扩散

4.急性毒性试验的周期一般以为宜
A.2周
B.3周
C.4周
D.5周

5.遗传物质的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称为
A.突变
B.繁殖
C.转化
D.转基因

6.不属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是
A.促长剂
B.内分泌调控剂
C.免疫抑制剂
D.铬

7.人类的免疫器官的次级免疫器官是
A.骨髓
B.胸腺
C.淋巴结
D.肾脏

8.骨髓依赖的淋巴细胞的简称是
A.B 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NK细胞
D.自杀细胞

9.在危险度评价中,危险度评价的第一阶段是
A.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B.接触评定
C.危险度特征分析
D.危害性认定

10.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简称为
A.PCR 技术
B.SSCP 技术
C.DGGE 技术
D.TCR 技术

11.下列不属于 PCR 技术应用特点的是
A.操作复杂
B.省时
C.灵敏度高
D.特异性强

12.表示外源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是死
A.剂量-量反应关系
B.剂量-质反应关系
C.剂量-质量反应关系
D.剂量-反应关系

13.下列不属于在转基因生物中使用的标记基因的是
A.卡那霉素抗性基因
B.潮霉索抗性基因
C.庆大霉素抗性基因
D.青霉素抗性基因

14.常被用于外来化学物的急性毒作用试验的动物是
A.大鼠和小鼠
B.大鼠和豚鼠
C.小鼠和猴子
D.大鼠和狗

15.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包括倒位、缺失、重复和
A.碱基置换
B.易位
C.移码
D.大段损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6.影响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其性质的因素包括
A.剂量
B.接触途径
C.速率
D.接触期限
E.频率

17.常用的致突变试验包括
A.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B.微核试验
C.显性致死试验
D.染色体畸变试验
E.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18.毒物在体内的贮存包括
A.与血浆蛋白结合
B.肝脏贮存
C.肾脏贮存
D.脂肪组织贮存
E.骨骼组织贮存

19.机体的屏障作用包括
A.血-脑屏障
B.胎盘屏障
C.血-眼屏障
D.血-睾丸屏障
E.血-鼻屏障

20.毒物的联合作用形式包括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拮抗作用
D.独立作用
E.抑制作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A”,错误的涂“B”。
21.毒性可以反映毒物的剂景与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22.脑是锅的靶器官。
23.引起某一毒作用效应的剂量越小,表示毒性越小。
24.空气中的外源化学物主要是从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25.各种接触外源化学物途径中,静脉注射吸收最快。
26.化学致突物造成的遗传学损伤有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27.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都能够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28.外源性化学物引起超敏反应的机制分为3种类型:Ⅰ型超敏反应、Ⅱ型和 Ⅲ 型超敏反应。
29.黄曲霉毒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脏。
30.生物大分子是指核酸(DNA、RNA)和蛋白质。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根据来源可将生物毒素分为________、植物毒素、霉菌毒素和细菌毒素。
32.生物学标志包括接触生物学标志、________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33.蓄积毒性试验方法包括________和生物半减期法。
34.剂量-反应曲线类型包括________、抛物线型、S 形曲线、“全或无”反应。
35.毒作用带包括急性毒作用带和________。
36.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可以分成:吸收、分布、代谢及________四个过程。
37.生物膜是________和细胞器膜的总称。
38.毒物及其代谢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包括________、经肝和胆排泄、经肺和其它途径排泄。
39.根据化学致癌物对细胞成分作用及引起癌症发生的机制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40.为了更好地预测外源化学物对人体的危害,要求选择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试验动物,最好一种为啮齿类,一种为________。

五、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1.生物毒素
42.免疫应答
43.靶器官
44.绝对致死量
45.生殖毒性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6.简述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47.简述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主要内容。
48.简述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内容。
49.简述从试验动物获得毒理学数据外推到人群进行定量的风险性评价所需的重要假设。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0.论述外源化学物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检测方法。
51.论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