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4年4月自考00395科学、技术与社会试题

机密★启用前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科学、技术与社会

(课程代码 0039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8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1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国古代《中庸》里用了一个词表达实践出真知的概念,这个词是
A.实事求是
B.格物致知
C.寻根问底
D.追根求源

2.从社会条件的角度看,STS 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土壤不包括
A.和平运动
B.环境运动
C.人权运动
D.五四运动

3.下列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兴起的背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和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B.科学和技术发展带来重大社会问题
C.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要深刻的社会人文反思
D.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阻碍了社会发展

4.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一次空前的“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委托经济学家和生物学家主持撰写了一份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报告,报告名称为
A.《技术与文明》
B.《只有一个地球》
C.《关于事物的问题》
D.《关于技术的问题》

5.20世纪 50年代,美国著名的海洋学家雷切尔·卡逊从使用杀虫剂对生物和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入手,考察了农药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过程,于1962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环境科学研究力作,这部著作是
A.《寂静的春天》
B.《人的素质》
C.《文化与批判》
D.《人类的目标》

6.1966年,英国建立了跨学科的科学研究中心的大学是
A.耶鲁法学院
B.哈佛大学
C.爱丁堡大学
D.剑桥大学

7.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两大发源地分别是
A.美国和英国
B.美国和俄罗斯
C.俄罗斯和英国
D.美国和德国

8.美国第一个建立培养 STS 博士计划的机构是
A.麻省理工学院
B.弗吉尼亚工学院和州立大学
C.纽约州立大学
D.华盛顿大学

9.1994年美国两位自然科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和数学家莱维特合写了一本书,在他们看来,一种蓄意诋毁现代科学技术的后现代思想已经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扩散开来,此书就是他们对这种诋毁的公开回应,这本书是
A.《科学大战》
B.《高级迷信》
C.《纽约时报》
D.《社会文本》

10.“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
A.德国
B.美国
C.日本
D.俄罗斯

11.最早使用烧制的砖建房的国家是
A.古印度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阿拉伯

12.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发展较为突出的领域包括
A.炼金术、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医学
B.农学、中医药学、数学、天文学
C.冶金技术、农业、棉纺织和染色、建筑技术、数学、天文学、医学
D,手工业、商业、建筑技术、数学、天文学、医学、生物学

13.第一次科学革命的起点是
A.量子论的提出
B.天文学革命
C.粒子物理学的提出
D.分子生物学的重大发现

14.第三次科学革命发生在
A.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B.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末
C.1543年一1755年
D.14世纪末到十五世纪初

15.1782年,瓦特蒸汽机的发明被称为哪次技术革命的标志
A.第三次技术革命
B.第二次技术革命
C.第一次科学革命
D.第一次技术革命

16.下列关于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程不仅面对事实世界而且面对价值、审美的世界,建构的任何工程项目都是一次性的、个别性的–只是这一个或那一个,具有“当时当地性”
B.工程面对的是潜在的观念的世界,其手段和方法也是可重复的,具有一般适用性
C.工程产出的是方案(规程),具有私有性,发明的专利就基于此
D.工程面对事实的世界或现象的世界,其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17.据统计,当代工业发达国家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阶层占到人口总数的
A.10%以下
B.15%到 30%
C.30%到 40%
D.40%到50%

18.科学技术会导致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下列属于新的社会阶层的是
A.工人阶级
B.资产阶级
C.经营管理阶层
D.无产阶级

19.科学和技术成果的检验标准由
A.生产资料提供
B.生产关系提供
C.社会关系提供
D.社会生产提供

20.在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对科技发展
A.发挥重要作用
B.起阻碍作用
C.几乎没有影响
D.发挥作用较小

21.往往能成为科技发展最具爆发性的动力的是
A.经济
B.文化
C.战争
D.和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2.下列关于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有
A.根本目标的一致性
B.在当代,技术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科学则是高科技产生和形成的基础和知识源泉
C.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相互渗透,连成一体
D.两者要解决的问题相同
E.两者的目的和任务相同

23.技术发展的经典模式包括
A.证伪主义模式
B.研究纲领模式
C.仿生学发展模式
D.科学拉动模式
E.社会需求推动模式

24.科学的本质属性具体体现为
A.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B.科学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建制
C.科学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形态
D.科学是特殊的社会生产力
E.科学是一种探索真理、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

25.STS 自诞生以来可谓百花齐放,呈现相当大的多样性。随着 STS的学科化发展,它大体上形成了三种基本导向,这三种导向分别是
A.科学技术批判导向
B.科学技术反战导向
C.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导向
D.科学技术研究导向
E.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导向

26.科学和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包括
A.人科学和技术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B.科学和技术创造了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C.科学和技术革命引起生活方式变化
D.科学和技术革命影响生活方式的途径
E.科学和技术促使人们思维方式的改进

27、从20世纪80年代后,生态危机的破坏力主要来自于次生环境危机,如
A.世界各地的森林大火
B.咸海的干酒
C.贝加尔湖的污染
D.黄河的断流
E.几乎令人室息的都市

28.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学科化主要表现在
A.研究和教育的制度化
B.博士学位的出现
C.STS 课程的开发
D.学术交流渠道的形成
E.STS 在主流媒体中出现频率较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9.古代中国在辉煌的历史文化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技术,包括______、丝织技术、建筑技术、四大发明。
30.科学革命和______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和技术发明创造的过程中的重大变革。
31.为了满足特定工程目标,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方法,进而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的活动被称为______,它也是构成工程的关键环节。

32.一个合乎实际的科学技术______,不仅能合理地解释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将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33.经济学家把居家工作形成的经济称为“______”,这种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将会对雇佣制度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34.科学______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提高。
35.技术的进步则为______的实施提供了具体手段,比如印刷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民众分享信息的能力。
36.1990年,美国国会正式批准推动“______”(HGP),拟在15年内投资至少30亿美元进行人类基因组分析,并由能源部和卫生部下属的国立卫生研究院联合主持。
37.在中共中央、国务院1995年5月6日颁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______战略”。
38.科技工作者在从事任何研究工作时,不管是否承认、是否愿意、是否自觉,只要他们进入理论思维,就离不开原有______和哲学方法论的影响,所以说,哲学能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9.科学和技术的异化
40.科学
41.社会
42.STS
43.“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4.简述科学和技术对思维的影响。
45.简述社会影响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形式。
46.简述工程的社会功能。
47.简述引发工程安全的主要原因。
48.简述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9.联系实际,论述你对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目标的理解。
50.联系实际,论述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