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0年10月自学考试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儿童发展理论试卷

(课程代码 12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冯德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时间是(B)
A.1869年
B.1878年
C.1889年
D.1899年

2.心理发展机械论的哲学理论提出者是(D)
A.达尔文
B.怀特
C.詹姆斯
D.洛克

3.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发生在(C)
A.1909 年
B.1919年
C.1929 年
D.1939年

4.婴儿用眼睛追随一个运动的物体,这属于(B)
A.发展差异
B.行为模式
D.发展平衡
C.发展阶段

5.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不是随意的,这种变化是受某种机制的影响而形成的,这种机制是(C)
A.文化
B.教育
C.成熟
D.社会实践

6.经典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A)
A.华生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巴甫洛夫

7.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即应答性行为和(D
A.文化性行为
B.神经性行为
C.本能性行为
D.操作性行为

8.《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的作者是(A
A.弗洛伊德
B.布洛伊尔
C.伯恩海姆
D.布鲁姆

9.人格的控制系统是(D)
A.自我与本能
C.超我与本我
D.自我与超我
B.自我与本我

10.一部分心理机能在某一阶段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阶段,不再继续发展到下一阶段的心理现象是(B)
A.退化
B.停滞
C.退回
D.自居

11.影响儿童信任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C
A.母亲
B.父亲
C.亲子关系
D.早期教育环境

12.个体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感被称为(D
A.自我同一性
B.平衡化
C.节制
D.同一性混乱

13.个体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和转换的心理过程是(B)
A.适应
B.认知发展
C.同化
D.顺化

14.皮亚杰认为介于象征性游戏与心理映像之间的是(C)
A.表象
B.延迟模仿
C.儿童绘画
D.直接模仿

15.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C)
A.创造性增强
B.心理活动的复杂化
C.随意性增强
D.心理活动的多样化

16.3岁以下儿童的学习依据是(A)
A.儿童“自己的大纲”
B.幼儿园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大纲
D.婴儿教育大纲

17.抓握反应实验表明知觉活动具有(A
A.主动性
B.选择性
C.回避型
D.参与性

18.乌类的印刻反射反映了学习的(B
A.敏感期
B.关键期
C.联结期
D.有效期

19.习性学的核心是(B)
A.顺应
B.适应
C.经验
D.知觉

20.影响依恋发展的因素有(D)
A.家庭经济条件
B.父母职业
C.儿童的体重
D.儿童的性别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发展的机体论:

认为发展是质的飞跃,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3分)

22.遗传决定论:

认为儿童所具有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物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或指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中把遗传或先天因素列在第一位,但绝不是只讲遗传而否认环境。)(3分)

23.现实发展水平:

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儿童发展系统的结果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3分)

24.关键期:

指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3分)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5.格赛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先天遗传素质。

答:x。(1分)

格赛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的时间表。(2分)

26.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性欲的发展。
答:√。(1分)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力比多的发展,包括了口唇期、肛门期和生殖期的发展,旨在产生快感。(2分)

27.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相互融合与交织在一起。

答:√。(1分)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建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基础之上。(2分)

28.吉布森认为,知觉发展与注意发展几乎是同义词。
答:√。(1分)
注意有赖于收集信息的行为,尤其是关于物体的可知度的信息,因此知觉发展与注意发展几乎是同义词。(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9.简述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答:格赛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向我们揭示出成熟机制在儿童身心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解过程中的重要性。(1分)这一基本观点对于学前教育至关重要,具体体现在:
(1)在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1分)

(2)利用成熟条件,及时教育:(1分)

(3)全面理解成熟理论,积极进行文化传递。(1分)30.根据霍妮的基本焦虑理论,简析儿童应对不良环境的主要

途径。答:(1)霍妮认为个体早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经历与后期感到受虐待的倾向有某种直接联系,基本焦虑是文化和神经症之间的中介。(1分)

(2)儿童应付不良环境的主要途径有三种:趋众、(1分)逆众、(1分离众。(1分)

31.简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方法论。

答:(1)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法,首先是治疗的方法。(1分)

(2)精神分析法包括三个要点:自由联想、(1分)精神分析暗示、(1分)移情。(1分)

32.根据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简析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答:思维与语言关系的实质是心理功能与意识活动的关系。(1分)首先,思维与言语各有不同的发生根源和发展路线。(1分)其次,内部言语过程对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特殊意义。(1分)言语思维既不能包含一切的思维形式,也不能包含全部的言语形式。(1分)

33.简述鲍尔毕关于婴儿依恋发展的基本原则。

答:(1)婴儿有一种喜欢注视某种类型的对象和活动对象的自然倾向性;(1分)

(2)婴儿能把熟悉的对象从陌生的对象中区分出来;(1分)

(3)婴儿有接近熟悉的对象的自然倾向性;(1分)

(4)某些结果的反馈导致行为的增加,而另一些结果的反馈则导致行为的减少。(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4.举例分析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环境,形成适宜学习的条件。

答:(1)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创始人华生认茶人的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2分)

(2)基于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只要仔细观察和分析某种行为产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就能够发现相关的环境要素:同时创造适宜环境,提供恰当刺激,可以塑造和修正行为。(2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营造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适宜的学习环境,对儿童知识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甚至是品格的养成,都能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2分)

(3)举例说明。(2分)

35.请结合实际阐述皮亚杰关于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答:(1)学习从属于主体的发展水平,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着当前学习的效果。(2分)

(2)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获得的知识源于主体的认知结构与客体的,同型关系。(2分)

(3)星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发展儿童主动活动,其重要任务是促进认知发展。(2分)(4)结合实际进行阐述。(2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小时候,我上的寄宿制幼儿园,一周只有一天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都说孩子小不懂事,也不记事,但我却不同。那段时光给我留下的记忆很深刻,那是一段压抑多于快乐的时光。我出生3个月就被送到托儿所,两岁半又被送到寄宿制幼儿园,因此很少得到父母的爱抚与拥抱,也无法享受到天天在父母膝前撒娇的幸福。正是这种环境使我特别缺乏安全感,导致我做事胆怯、缺乏自信心。我好像也感觉不到老师对我的喜爱,身边没有要好的伙伴。大班时,我们班来了一位陈老师,虽然她跟我说话不多,但常常向我投来和、关切、期待和信任的目光。在一次骑车比赛中我摔倒、落后时,陈老师给我鼓励、加油。我望着她的眼睛,感受到一股暖流汨汩流入我自卑和敏感的心田。就这样,鼓足勇气重新出发,最后我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陈老师兴奋地把我抱起来,在我的小脸蛋上留下了个深深的吻。我当时“哇”的一声就哭了,陈老师哪里知道,这是我上幼儿园以来得到的老师的第一个吻啊!

从那以后,我从陈老师的眼神里读到的都是温暖,从中获得了信心和勇气,也赢得了同伴的友谊。后来,我受到陈老师的影响,上了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我也成了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耐心、细致地关怀每一个孩子,以让他们开心快乐地生活。

我要让我的孩子们感受到这份温暖,感受到我对他们深深的爱。当有孩子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时,我会用鼓励的眼神带给他信心;当有孩子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用耐心的眼神安他紧张的情绪,当有孩子回答正确时,我会用赞赏的眼神让他体会到被老师肯定的快乐。我始终坚信温柔的眼神会造就身心健康的孩子。请结合观察学习理论,分析作者幼年生活中父母、教师等重要人物对其职业成长的不同影响,并谈谈观察学习的形成过程。

答:(1)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作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就能完成学习。(2分)

(2)作者本人的职业成长历程,就是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观察过程。作者幼年时候离开父母,托儿所和寄宿制幼儿园生活的经历让他特别渴望温暖。在大班的时候,新来的陈老师经了他这种温暖,因此,陈老师成了他观察、模仿的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注意的过程,是学习
者在环境中的定向过程。(3分)

(3)作者选择并吸收了榜样的行为后,就将其以符号形式储存在头脑中。在案例中,虽然经历了若干年,陈老师的形象和行为仍然鲜活于作者的记忆中,这一过程就是保持的过程当作者步入幼儿园老师这一岗位后,观察学习的过程进入了运动复现阶段。作者将陈老师的示范的范型转化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这就需要一定的运动技巧,要通过不断地尝试练习、调整,模仿动作才能越来越准确。(3分)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孩子身上轻易地看到父母、教师等重要人物的影子。这是因为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2分)

37.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松紧带、弹簧、篮球等材料,让幼儿探索弹性的特征。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了弹性的概念,接着引导幼儿区分弹性材料。幼儿甲说:“篮球也有弹性。”幼儿乙立刻反驳道:“篮球没有弹性。”篮球到底有没有弹性呢?教师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教师解释道,因为篮球弹起来时并未改变形状,所以篮球没有弹性,可幼儿甲坚持说蓝球能弹那么高,肯定有弹性。

请运用学习要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的原理分析以上案例。

答:(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在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上与成人有差异,因此学习应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2分)

(2)教师应了解儿童并根据其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教学就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该案例中呈现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目标是让幼儿探索弹性的特征,为此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儿童体验,以及儿童能在探索过程中了解弹性的特征,在活动中儿童就“篮球是否有弹性”展开了激烈讨论,表现出幼儿对弹性概念的不理解,这表明该概念已超越了儿童的认识水平,因此效果不佳。(3分)

(3)教师应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才能获得预期效果。(2分)

(4)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儿童通过“做中学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科学活动因以探究有趣的现象和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目标和内容,儿童掌握的是前科学概念,而该案例中的“弹性特征”需要儿童了解球的材质、硬度、重量和击球时的用力程度、不同的击球点、空气湿度等,这对于幼儿而言显得过于复杂,远远超越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这可能会挫伤儿童的自信和影响其后继性学习。(3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