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古代汉语
(课程代码0053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各组字中,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 逐 星 鳳
B.眉 女 晚
C.灾 岳 牧
D.戚 题 坑
2.许慎《说文解字》为“轉注”下的定义是
A.畫成其物,随體詰詘
B.建類一首,同意相受
C.比频合誼,以見指撝
D.视而可識,察而見意
3.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習,从羽,从白
B.徙,从辵,从止
C.脩,从肉,做聲
D.竟,从立,从日,从儿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
A.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鬻(粥)耳。”
B.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
C.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耗(眊)。
D.使主内亡邪辟(僻)之行,外無骞汙之名。
5.汉字隶变指的是
A.甲骨文向隶书演变
B.金文向隶书演变
C.篆文向隶书演变
D.隶书向楷书演变
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
A.民望之,若大早之望雲霓也。
B.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
C.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数
D.今有一人,入人圆圃,竊其桃李。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双音短语的一句是
A.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B.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錯習俗之節異也。
C.身勞而國乱,功廢而名辱,社稷必危。
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
A.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B.齊人歸其玉而予之耀。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
D.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A.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且,請敬易之。
B.晉盈公不君,厚敛以彫墙
C.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
D.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反义构词的一句是
A.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B.目不見青黄曰自,耳不聞宫商曰,鼻不知香臭曰。
C.“孰與君少長?”“長於臣。”
D.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間。
11.下列句中的“舍”与“鍥而舍之”中的“舍”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
B.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壊都舍。
C.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D.趣舍無定謂之無常。
1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是第二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公笑曰:“子近市,識贵賤乎?”
B.且單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C.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D.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3.下列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B.多多益普,何爲爲我禽?
C.嫂何前倨而後卑也?
D.子贡間:“師與商也孰賢?”
14.下列句中,“莫”作否定性无定代词,指代人的一句是
A.花林曲池,圈圈而有。莫不桃李夏綠,竹柏冬青。
B.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C.默然遥相許,欲往心莫遂。
D,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是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A.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B.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C.今有撙木鑽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爲鲧禹笑矣。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案。
16.下列句中,“以”作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的一句是
A.民多闕则有離叛之心,將何以封矣!
B.陛下以侯周勃何如人也?
C.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D.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以從。
17.下列句中,省略介词宾语的一句是
A.客從外来,奥坐談。
B.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C.项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鄚武公娶於申,曰武姜。
18.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A.其宗滅於絳。
B.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C.論世之事,因爲之備。
D.又何馬之能知也?
19.《經傳释詞》的作者是
A.杜預
B.王引之
C.俞樾
D.段玉裁
20.古人把每月的十六日称作
A.晦
B.朔
C.望
D.既望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古文背诵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将下列文句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1.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從心所欲,()。
22.有國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
23.北冥有魚,其名曰鲲。();化而爲鳥,其名爲。
24.福兮福所倚,()。孰知其極?其無正?
25.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普也:(),善之菩者也。
26.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 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5分)
27.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
措:
28.於是乘其車,揭其劍。
揭:
29.题不仁者,其爲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加:
30.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
株:
3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虞: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5分)
32.孕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則:
33.昔者晉献公欲假道於虞以伐虢。
於:
34.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雖:
35.以此爲治,豈不悲哉!
哉:
36.魏其銳身爲救灌夫。
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7.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哪些是异体关系?哪些是通假关系?并据以说明判断这两种字际关系的依据。(6分)
(1)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廷)教之。
(2)或令孺子懐錢挈壶饔(瓮)而往酤。
(3)齊桓任戰而伯(霸)天下。
(4)景公知晏子賢,迺(乃)任以國政。
38.根据下列材料,指出“飢”“餓”的词义及二者词义差异的类型,说明辨析同义词的方法。(6分)
(1)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
(2)宜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3)家有常業,雖飢不餓。
(4)寜一月飢,無一旬餓。
39.指出下列句中用作动词的形容词,解释其意义,并说明判断其活用的依据。(8分)
(1)夫徒虑而致利,安坐而广地。
(2)欲源其身,而亂大偷。
(3)君聞而餐之。
(4)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把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王送知整,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爲俘馘。執事不以釁鼓,使歸即减,君之惠也。臣贵不才,又誰敢怨?”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其忿以相宥也。兩釋累囚以成其好。二有好,臣不舆及,其誰敢德?”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无德,不知所報。”王曰:“雖然,必告不縠。”對曰:“以君之靈,累臣得歸骨於晉,寡君之以爲戳,死且不朽。若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若不命,而使嗣宗,次及於事,而偏以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臣,所以也。”王曰:“晉未可與爭。”重爲之禮而歸之。
40.使歸即戮
41.然則德我乎
42.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
43.各懲其忿以相宥也
44.次及於事,而帥偏師以饹封疆
45.重爲之禮而歸之
六、古文标点题:本题 12分。
46.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
太史公日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能至然心想見其爲人通仲尼堂往之余孔民查禮器諸生以時智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服下君王至於賢人聚當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傅十餘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楚有士申鳴者,在家而養其父,孝於楚國。王欲授之相,申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對曰:“舍父之孝子而爲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於國,立義於庭,汝樂,吾無受矣。吾欲汝之相也。”申曰:“諾。”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
居三年,白公爲亂,殺司馬子期,申鸣將往死之。父止之曰:“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聞夫仕者,身歸於君而禄歸於親。今既去父事君,得無死其難乎?”遂辭而往,因以兵围之。
白公謂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我,吾爲之奈何?”石乞曰:“申鳴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之必来,因之語。”白公曰:“。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與吾,吾與子分楚國:子不舆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應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聞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畢其能,今吾已不得爲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鼓之,遂毅自公,其父亦死。
(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4分)
47.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
相:
舍父之孝子而爲王之忠臣48.
舍:
49.申鸣流涕而應之
涕:
50.援桴鼓之
援: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部分的用法及意义。(6分)
51.楚王因授之相
授之相:
52.申鳴將往死之
死:
53.吾何得以全身
全:
(三)根据文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54.申鸣为什么不听父亲劝告,率兵包围白公?
55.申鸣为什么不顾父亲的生死而进攻白公?
绝密★启用前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B 3.C 4.D 5.C
6.C 7.A 8. A 9.C 10.D
11.D 12.B 13. A 14.D 15.C
16.D 17.A 18.B 19.B 20.D
二、古文背诵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评分参考】本题共6分。每空1分,每错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题可以写简化字。
21.不踰矩
22.不患寡而患不均
23.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24.福兮福所伏
25.不戰而屈人之兵
26.必勿使反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评分参考】本题共5分。每小题1分。
27.措:放弃
28.揭:高举
29.加:凌越,超越
30.株:树桩
31.虞:料到,想到
(二)【评分参考】本题共5分。每小题1分,其中说明词性0.5分,说明作用0.5分。
32.則:连词。连接谓词性成分,表示承接关系。
33.於: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34.雖:连词。表示让步。
35.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36.爲: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 20 分。
37.【评分参考】本题共6分。
指出字际关系2分,说明判断依据4分。
(1)(3)是通假关系:(2)(4)是异体关系。(2分)
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为异体关系。“”与“瓮”、“迺”与“乃”,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完全一样,形体不同,是异体关系。(2分)
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不同,在使用中可以通用的字为通假关系。“庭”和“廷”、“伯”和“霸”读音相同,形体、意义不同,借“庭”记录“廷”,借“伯”记录“霸”,二者是通假关系。(2分)
38.【评分参考】本题共6分。解释词义2分,指出差异类型2分,说明辨析方法(2分)
“饥”是吃不饱,腹中空;“饿”是严重的饿,指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2分)
词义差异类型:程度轻重不同(答“理性意义的差异”,也给分)。(2分)辨析方法:比较法(答“语言环境分析法”,也给分)。(2分)
39.【评分参考】本题共8分。指出并解释4分,说明判断依据4分。
(1)广:使……扩大。(1分)形容词后面加名词,且不能构成修饰关系,一般活用为动词。“广”后有名词“地”,且未构成修饰关系。(1分)
(2)潔:使……洁净、廉洁。(1分)形容词前有能愿动词,一般活用为动词“洁”前有能愿动词“欲”。(1分)
(3)賢:认为……贤能。(1分)形容词后面加代词,一般活用为动词,“贤”カ衮抄隐朵九哳锁堝仲驟牘蝾对代词“之”。(1分)
(4)高:认为高,看重,尊崇。(1分)形容词放在“所”的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高”在“所”字后。(1分)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评分参考】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译文词义有误每处扣0.5分,句式错误每处扣1分,扣完为止。
40.让我回国受死(或者:让我回国就死)。
41.既然如此,那么感激我吗?
42.两国各为自己国家谋划,希望缓和百姓的痛苦。
43.各自克制自己的怨恨来互相谅解。
44.按照顺序轮到我担任军事职务,率领军队保卫边疆。
45.很隆重地给他举行了礼仪,把他送回去了。
六、古文标点题:本题 12 分。
【评分参考】本题共 12分。当断未断、不当断误断均算1处错。每错3处扣1分,余数不足3个亦扣1分,扣完为止。逗号、句号互用不扣分。前、后引号按2处计算。
46.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爲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矣,當時则,没则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言’六’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0分。
七、(一)【评分参考】本题共4分。每小题1分。
47.相:使……为相
48.舍:放弃
49.涕:眼泪
50.援:拿起,拿过来
(二)【评分参考】本题共6分。每小题2分。
51.授之相:双宾语句;授给他相位
52.死:动词为动用法:为……死
53.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保全
(三)【评分参考】本题共10分。每小题5分。
54.申鸣认为:作为仕人,从担任职务的时候起,身体性命已经归属于君王而俸禄归属于父母了。如今已经离开了父母侍奉君王了,怎么能够不为君王的难事去死呢?因此,他率兵包围白公。
55.申鸣认为:当初自己是父亲的孝子,如今已经是君王的忠臣了。既然拿着君王的俸禄就得竭尽全力为君王而战。如今已经做不成父亲的孝子了,只能为君王尽忠了。所以必须全力进攻白公。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