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美育基础
(课程代码0040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柏拉图认为最好的教育是音乐,音乐是求
A.心灵的美善
B.身体的健康
C.意志的坚定
D.知识的渊博
2.首先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和分年龄段进行教育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贺拉斯
C.卢梭
D.康德
3.马克思认为什么是人的生命自由的表现,且本身具有审美性质?
A.居住
B.劳动
C.生殖
D.觅食
4.提出利用音乐“移风易俗”、“以道制欲”的是
A.朱熹
B.孟子
C.王守仁
D.荀子
5.提出世界观教育应该依靠美育进行的是
A.周扬
B.朱光潜
C.王国维
D.蔡元培
6.杜卫的中国现代美育理论的局限不包括
A.美育作品的匮乏
B.感性的缺席
C.美育实践问题的缺席
D.夸大美育的社会改造功能
7.关于美育与德育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美育是德育的手段
B.美育与德育休威共生
C.美育赋予德育美感
D.美育赋予德育情感体验
8.关于美育与体育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美健双生
B.体育服务于美育
C.身心统一
D.塑造完美之人
9.关于学校开展自然美育的内容,错误的是
A.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
B.开阔视野,增加自然知识
C.了解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D.理解自然美的特征,增强审美感知
10.构建校园美育环境是哪一个阶段的美育目标?
A.社会美育
B.高校美育
C.小学美育
D.中学美育
11.下列不属于社会美育的宗旨的是
A.树立社会审美观
B.提升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C.增强社会财富总值
D.发现生活美,创造社会美
12.下列不属于人文景观的内涵的是
A.艺术作品
B.人类文化历史活动与自然景物的统一
C.人化的自然
D.融入了历史文化内容的自然景物
13.下列不属于社会美的是
A.人的形象
B.人类活动场景
C.艺术作品
D.人类活动成果
14.人的美首要标准体现在
A.人的体貌
B.人的服饰
C.人的风度
D.人的心灵
15.“丑得如此精美”的评语意味着艺术作品中的人物
A.有些人觉得丑,有些人觉得美
B.由丑变美
C.有时候丑,有时候美
D.形象丑,艺术形式美
16.将无趣的生活比喻为石缝的生活和沙漠的生活的是
A.王国维
B.梁启超
C.丰子恺
D.陶行知
17.现代儿童观在联合国层面获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是
A.《儿童社会公约》
B.《儿童权利公约》
C.《儿童权益法案》
D.《未成年人保护法》
18.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感知能力主要取决于
A.儿童的自我意识
B.家庭与幼儿园环境的好坏
C.父亲与母亲的遗传基因
D.儿童先天结构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
19.儿童的审美能力主要是在下列哪种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A.游戏
B.观看动画片
C.阅读
D.绘画
20.儿童审美活动的基本方法是
A.哲思和问答
B.幻想与夸张
C.身体活动和锻炼
D.参观和体验
21.下列哪种儿童审美活动的要素,其方法是类比挪移?
A.情感
B.节奏
C.情绪
D.想象
22.小学美育的目标以
A.品德教育为主
B.情感教育为主
C.理论教育为主
D.技能教育为主
23.不是小学美育教师的审美素养的特征的是
A.逻辑性
B.广泛性
C.专业性
D.发展性
24.不是小学美育教师审美素养的培养途径是
A.购买艺术作品
B.生活经验的积累
C.审美实践活动
D.理论学习
25.不属于学校美育现状的是
A.校园文化活动单调
B.美育考试过多
C.学生审美能力缺乏
D.美育师资缺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6.美育作为情感教育,其作用有
A.情感韵律化
B.情感现实化
C.情感价值导向
D.情感节奏化
E.情感趣味化
27.审美愉悦的三个阶段包括
A.审美惊奇
B.审美超越
C.审美感知
D.审美体验
E.审美陶醉
28.家庭美育的内容包括
A.心灵美
B.行为美
C.语言美
D.仪表美
E.装饰美
29.小学美育教师审美素养的培养原则有
A.实事求是
B.效率优先
C.内外平衡
D.理性主导
E.自觉持久
30.梁启超认为趣味教育的三条路径有
A.观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B.作品的形式培养审美兴趣
C.观看作品,获得会心一笑
D.作品内涵培养审美心态
E.作品的境界培养高尚人格
31.感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包括
A.概念、判断推理的能力
B.基于生理机能的感觉与情绪
C.形式逻辑思维的能力
D.基于人类文明积淀于感觉而形成的情感
E.身体机能的动作能力
32.学校美育的特点有
A.循序渐进性
B.集中性
C.计划性
D.系统性
E.科学性
33.审美标准由两方面组成,包括
A.审美对象的价值
B.相对稳定的形式美法则
C.审美作品的高雅程度
D.具有地域性、时效性和阶层性的审美理想
E.艺术理论与艺术史
34.艺术的价值包括
A.科学价值
B.认识价值
C.交际价值
D.宣传鼓动价值
E.教育价值
35.小学美育的内容有
A.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B.提高对美的想象能力
C.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D.提高对美的理解能力
E.提高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学校美育
37.审美能力
38.艺术活动
39.审美感知能力
40.美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简述席勒的《美育书简》中主要的美育思想。
42.简述美育和智育的关系。
43.简述教育学和美学在美育中的作用。
44.简述小学教师审美素养的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26 分。
45.论述美育的特殊使命。
46.论述小学美育实施的原则和途径。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