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生理学》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2899
1.C.多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解释生理功能机制
2.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3.D.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形式都有
4.D.类固醇激素进入细胞属于易化扩散(注“类固醇激素通常是通过简单扩散进入细胞的)。
5.C.2.2um
6.C.Ca2+
7.D.促红细胞生成素
8.B.使水和电解质紊乱
9.D.心室舒张而引起的“抽吸”作用
10.B.心指数
11.D.心室舒张期延长
12.B.备用
13.B.心率减慢,传导减慢
14.C.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15.D.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
16.B.胸膜腔密闭
17.B.促胃液素
18.D.内因子(注:内因子是胃液中的一种成分,有助于维生素 B12 的吸收)
19.C.蠕动
20.D.属于体温调节障碍(注:发热是一种体温调节机制,但不是障碍)
21.A.抗体
22.A.直肠温度
23.C.125ml/min
24.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25.A.钠离子内流
26.C.中脑
27.D.角膜前表面呈非球面
28.C.面部表情呆板
29.B.维持身体平衡
30.A.并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
31.B.心脏活动减弱(注:儿茶酚胺与B受体结合通常增加心脏活动)
32.D.乙酰胆碱
33.A.阿托品
34.C.下丘脑
35.D.食物中缺少碘
36.D.提高心肌兴奋性(注: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是升高血糖,不直接提高心肌兴奋性)
37.B.N 增加,L减少,E减少
38.A.睾酮
39.A.在妊娠 8~10 周内维持妊娠
40.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名词解释题
41.负反馈:一种生物体我调节机制,其中系统的输出信号会反馈到输入端,抑制或减少原始的输入信号,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42.微循环:指的是微血管系统中的血液循环,包括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43.血氧饱和度:指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反映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
44.内在神经丛:指的是位于组织或器官内部的神经细胞集合,它们通常负责调控局部的神经功能。
45.热敏神经元:是感知温度变化的神经细胞,它们对温度升高或降低有反应,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46.气传导:指的是声音通过空气等气体介质传播的过程,是声音传播的一种方式。
47.脊休克:是指脊髓受到严重损伤后,由于神经传导功能丧失,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出现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的状态。
简答题
48.骨骼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过程:骨骼肌细胞兴奋后,首先发生动作电位,这是由于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钠离子内流,使细胞膜去极化。
随后,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使细胞膜开始复极化。
最终,通过钠-钾泵的活动,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恢复到静息状态,准备下一次兴奋。
49.输血的基本原则:
血型相合: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 ABO 血型及 Rh 因子相匹配。
交叉配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适应症:仅在医学上明确需要时进行输血。
安全性:使用经过严格筛查的血液,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5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肺通气量: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影响肺通气量。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良好的通气与血流比例有助于有效的气体交换。
肺泡表面张力:减少表面张力有助于肺泡的扩张和通气。
肺组织的弹性和顺应性:良好的肺组织弹性有助于气体交换。
51.正常情况下,为何胃液不会消化胃黏膜自身:
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可以中和胃酸。
胃黏膜表面有一层粘液层,可以保护胃黏膜不受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胃黏膜的细胞经常更新受损的细胞被迅速替换。
52.简述内脏痛的特点:
定位不精确:内脏痛通常难以准确定位到具体的器官。
感觉模糊:内脏痛感觉较为模糊,常描述为不适、压迫感或疼痛。
反射性:内脏痛可能引起其他部位的反射性疼痛,如肩痛可能与心脏问题有关。
53.简述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降低血糖: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用于能量产生或转化为糖原储存。
促进糖原合成:在肝脏和肌肉中促进糖原的合成。
抑制糖异生:减少非碳水化合物来源的糖产生。
促进脂肪合成:增加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合成,并抑制脂肪分解。
论述题
54.试分析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前负荷:心脏舒张末期的血液充盈量,影响心肌收缩力,通常由静脉回流决定。
后负荷:心脏射血时遇到的阻力,如动脉血压,影响心脏每次收缩时的射血量。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直接影响心输出量。
心肌收缩力:心肌细胞的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神经体液调节、药物作用等
心脏的几何形状:心脏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影响其泵血效率。
血管系统的顺应性:血管的弹性和顺应性能够影响血液回流和射血。
55.试述尿生成过程中水的重吸收动力,以及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特点:
肾小球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压力差,形成初尿,其中大部分水和溶质被滤过。
近曲小管:在近曲小管中,约 65%的水和部分电解质被重吸收,同时几乎所有的葡萄糖和氨基酸也被重吸收。
髓袢:髓袢的升支粗段对水不通透,但会重吸收电解质;降支细段则对水通透,通过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重吸收水。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受 ADH 调节,ADH 增加时,水通道开放,增加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渗透压梯度:肾脏髓质内由于尿素等物质的存在形成渗透压梯度,有助于水的重吸收。·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血浆渗透压的升高或血容量的减少会刺激 ADH 的释放,增加水的重吸收。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