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 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1 .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中,全属于形符或声符在一角结构的一组是
A. 勝雷慙
B. 弑者徙
C. 徒疆穎
D. 幕闢辮
2.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
A. 信-伸
B. 内-納
C. 矜-鳏
D. 罸-罰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字关系的一句是
A. 晏子爲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闚】 (窺)。
B. 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詭)矣。
C. 名立而功成,美【章】(彰)而惡不生。
D. 黄帝伐涿鹿而【禽】(擒)蚩尤。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通假字关系的一句是
A. 昔也往【責】 (債)於東邑,人可問也。
B. 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啗】 (啖)君
C. 文士並【餝】(飾),諸侯亂惑
D.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須)之。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使用本字本义的一句是
A. 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
B. 齊桓任戰而【伯】天下。
C. 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視而笑。
D. 宋人背北杏之【會】。
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是复合词的一句是
A. 善哉!【雖然】 ,公輸盤爲我爲雲梯,必取宋。
B.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C. 計【猶豫】,未有所決。
D. 且下之化上疾於【景響】,舉錯不可不審也。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城”与“金城湯池”中的“城”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 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B. 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 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餘牛。
D. 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色彩褒貶差異”的一句是
A. 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
B. 亡人無【黨】,有必有讎
C. 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D.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图片[1]-【真题】2020年10月自考00536古代汉语试卷-自考菌](https://pics6.baidu.com/feed/e850352ac65c10383be56319b35bf31eb17e892d.jpeg@f_auto?token=1a99e04951e596a590312d64877f97b7)
10.“唯”和“諾”两词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 情感色彩不同:“唯”比“諾”更带有恭敬的色彩。
B. 程度深浅不同:“唯”程度深,“諾”程度浅
C. 语法功能不同:“唯”可以带宾语,“諾”不可以带宾语。
D. 范围广狭不同:“唯”使用范围宽,“諾”使用范围窄。
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
A. 過雍門,鬻歌【假】食。(不好的)
B. 誅其君而【弔】其民。(抚恤,慰问)
C. 【悖】亂不可以持國。(昏庸)
D. 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卷册)
12.下列句子,有形容词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輕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
B. 下義其罪,上其姦,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C. 於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於今秩之。
D. 凡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
13.下列句子,有双宾语的一句是
A. 故天予之時,地生之財。
B.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
D. 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
14.下列句中,用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A. 君子謂祁奚於是能舉善矣。
B. 有是哉,子之迂也!
C. 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
D. 執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
15.下列句中,省略动词宾语的一句是
A. 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B.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C.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
D. 誰爲爲之?孰令聽之?
16.下列句中,用判断句形式表示比喻关系的一句是
A. 良庖歲更刀,割也。
B. 今之王,古之帝也。
C.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D. 夫戰,勇氣也。
17.下列句中,“然”用作连词表转折的一句是
A.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B.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公喟然歎曰:“夫子釋之!夫子釋之!勿傷吾仁也。”
D. 今子長八尺,廼爲人僕御,然子之意,自以爲足。
18.下列句中,“爲”是介词的一句是
A. 夫執舆者爲誰?
B. 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
C. 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爲?
D. 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
19.下列注释术语中,表示“按照常见的读音来读某字,并按照常见的意思来理解该字”的是
A. 讀若
B. 讀與某同
C. 如字
D. 讀如
20.在古书旧注的类别里,宋代洪興祖的《楚辭補注》属于
A. 義疏類
B. 補注類
C. 音義類
D. 集解類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古文背诵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将下列文句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1.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
22.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23.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
24.穀與魚鱉不可勝食,(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25.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爲之泣,( ),亦哀之矣。
26.知不足,(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5分)
27.藕貨曰盗,匿行詐,易言曰誕。
貨:
28.靡不有初,鲜克有終。
鲜:
29.至殺不辜人也,祂其衣裘,取戈劍者…..
辜:
30.竊觀公之意,視釋天下若釋躧。
釋:
31.事必前定,二公恨自苦耳。
恨: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5分)
32.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焉:
33.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莫:
34.《詩》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之:
35.對曰:“既竊利之,敢不識乎?”
竊:
36.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邪: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7.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哪些用的是本字,哪些用的是通假字,并说明如何区分本字和通假字。
(1)爲叢【爵】者,鸇 也。
(2)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3)選賢【舆】能,講信脩睦。
(4)天有常【道】矣,地有常 數矣
38.解释下列句子中“引”字的意义,并归纳“引”的词义引申的脉络。
(1)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2)君子 引而不發,躍如也。
(3)項羽乃悉引兵渡河。
(4)故知持權引謗,招幸者非己。
3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名词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其语法特点。
(1)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2)今欲並天 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3)【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4)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五、古文翻译题,把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40.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爲酒甚美,縣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懐錢挈壺罋而往酤,而狗迓而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爲猛狗迎而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故桓公問管仲曰:“治國最奚患?”對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對曰:“君亦見夫社者乎?( 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間,掘穴託其中)。燻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則爲勢重而收利於民,(入则比周而蔽惡於君),内間主之情以告外,外内爲重,諸臣百吏以爲富。(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披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故人臣執柄而擅禁,明爲己者必利,而不爲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猛狗而有道之士矣,左右又爲社鼠而主之情,人主不覺,(如此,主焉得無壅?國焉得無亡乎)?
(1) 升概甚平,遇客甚謹。
(2)此人主之所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3)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間,掘穴託其 中。
(4)入則比周而蔽惡於君。
(5)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
(6)如此,主焉得無壅?國焉得無 亡乎
六、古文标点题,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12分)
41.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夫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對曰此蓋爲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虚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爲至誡故常置之於坐側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則正則覆夫子喟然歎曰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之道也
七、古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42.梗陽人有獄,將不勝,請納賂於魏獻子,獻子將許之間沒謂叔寬曰:“與子諫
乎!吾主以不賄聞於諸侯,今以梗陽之賄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獻子將食,問誰在庭,曰:“明、叔在。”召之,使佐
食。比已食,三歎。既飽,獻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憂。吾子一食之開而三歎,何也?”同辭對曰:“吾小人也,貪
。饋之始至,懼其不足,故歎。中食而自咎也。曰:豈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歎。主之既已食,願以小人之腹,爲君子之心,屬(
屬:恰好)餍而已,是以三歎。”獻子曰:“善。”乃辭梗陽人。
(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
獄:
賂:
比:
饋:
已:
饜: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主以不賄聞於諸侯。
(2)同辭對曰:“吾小人也,貪。”
(三)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在句中的词义、词性与用法。
(1)既飽,獻 子問焉。
(2)是以三歎。是:
(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一食三叹”的具体原因,并说明阎没、叔宽借 此使魏献子明白了什么道理。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