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2年10月自学考试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系绝密★启用前

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儿童发展理论

(课程代码1235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家,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平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8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3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878年,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冯德
B.华生
C.弗洛伊德
D.杜威

2.毕生研究思维的心理学家是
A.吉布森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卢梭

3.认为儿童所处的环境、教育、社会条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的理论学说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成熟说
D.外铄论

4.儿童的发展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这体现了
A.机能不对称的原则
B.相互交织的原则
C.发展方向的原则
D. 个体成熟的原则

5.格塞尔认为,推动儿童的学习取决于
A.生理机制
B.准备状态
C.遗传基因
D. 生理的成熟

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杜威
C.巴甫洛夫
D.洛克

7.下列描述中,属于人类明显遗传反应的是
A.抓握
B.游泳
C.思维
D.打球

8.华生认为,影响动作习惯形成的因素包括练习的分配和
A. 遗传
B.年龄
C.行为
D.成熟

9.斯金纳认为,强化可分为连续强化、间歇强化、偶然强化和
A. 持续强化
B.固定强化
C.一般强化
D. 替代强化

10.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编织的行为属于
A.观察学习
B.无尝试学习
C.尝试学习
D.模仿学习

11.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新的人格结构。其中,本我追求
A.信任原则
B.现实原则
C.理想原则
D.快乐原则

12.埃里克森认为婴儿期(0~1.5岁)的发展任务是
A.获取主动感和克服罪疚感
B.获得自主感和克服羞怯感和疑虑感
C.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
D.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13.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
A.自我中心
B.顺化
C.同化
D.平衡化

14.感知运动智慧的守恒性特征表现为
A.去中心化
B.主体永久性观念
C.客体永久性观念
D.位移群

15.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美系的观点是
A. 儿童的发展不依赖于教学
B.教学就是发展
C.发展以两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过程为基础
D.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16.维果茨基关于概念发展的最高级阶段是
A. 复合思维
B.概念含混
C.概念思维
D.试误思维

17.一切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A.思维的发生
B.心理机能的起源
C.感知的出现
D.记忆的发生

18.家庭、学校、同伴群体这三个微观系统的相互作用家构成了微观系统之外的
A.中间系统
B.内层系统
C.外部系统
D.宏观系统

19.根据习性学的观点,高质量的托幼教育强调照顾者的稳定性和
A.亲密性
B.合作性
C.敏感性
D.理解性

20.陌生人的出现可能激活儿童的
A.探究行为系统
B.交往行为系统
C.依恋行为系统
D.警觉-恐惧行为系统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务,共12分。

21.模型

22.行为模式

23.同化

24.社会智力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2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认为,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

26.最基本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称之为反射。

27.随意注意是低级心理机能。

28、鲍尔毕认为,分离焦虑经历反抗、希望和失望三个极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9.简析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之科学性与局限性。

30.简述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对行为的定义的特点。

31.简述班杜拉关于攻击性行为的起因和影响因素。

32.简述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33.简述鲍尔毕关于儿童依恋的发展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4、结合实际阐述精神分析学说发展理论对早期教育的重大贡献。

35、请阐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某地一幼儿园以性教育为主题,为100位“经过自由恋爱”的幼儿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在“婚礼进行曲”的伴奏个,“新郎新娘”手拉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接受父母和老师的祝福。该幼儿园园长为“集体婚礼”辩解道,幼儿处于“婚姻敏感期”,婚礼以后“新人们”“责任感更强,关系更融洽,更加自信和阳光了”。

请根据精神分析学说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分析以上案例。

37.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数立方体”是有关几何空间数量关系的教学活动。 一般来讲,幼儿缺乏立体建构经验,要对有遮挡的几何体进行分解计数往往比较困难。在活动前,我曾有意识地组织幼儿按图例搭积木,以帮助幼儿积累有关建构经验。

教学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注意到桌上的筐径积木,他们有些兴奋,窃窃私“要搭积木呀!”我笑而不答,只是先在黑板上呈现了两幅由数个立方体叠语道:加构建而成的造型图片。

图片刚一贴好,豆豆就说了:“啊?真是要我们搭积木呀,我们以前玩过的!豆豆的话让我窃喜,因为我希望幼儿能借助已有的建构经验来理解若于个立方体之间的空间数量关系,于是我有意追问道:“哦?那你们以前是怎么玩的呢?”

有孩子说: “我们搭楼房的时候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往上搭的。”看来幼儿已经联系了平时的建构经验,对如何搭出图示的建筑造型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

还有一些幼儿在讨论:“这个(图示的建筑造型)有点像楼梯。我们在搭梯还有一些幼儿在议论:的时候,下面要垫上一些积木,才能搭上去的。”“不然的话,上面的积木会塌下来的……”看来幼儿对如何根据图示的建筑造型推断立方体的数量已经有了必要外经验基础。

就这样,原本需要幼儿利用抽象思维能力去理解的三层立方体空间关系的难点,就在追问和充分的回答中自动化解了。此时,我深切体会到:将教师的“教”建立在幼儿“学”的基础上,找到幼儿学习的起点,重视幼儿自身的学习经验是多么重要。

试运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案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行为的指导。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