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 ★ 启用前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试卷
(课程代码1175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某保温瓶胆厂一年内各月产量的次品数为50,30,10,40,40,30,10,30,70,30,30,30。则该厂全年月次品数的众数是(B)
A.10 B.30
C.40 D.50
2.下列是根据10个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据89,74,85,74,72,87,83,91,90,86。则销售数量的极差为(D)
A.5 B.6
C.7 D.19
3.随机抽取某大学6名大学生,对其收看某选秀节目的收视时间(单位:小时)做调查,得到样本数据为0.5,0,1.2,4.3,1.2,2.3则大学生收看选秀节目的时间中位数为(C)
A.0 B.0.5
C.1.2 D.1.67
4.在一次知识竞赛中,参赛同学的平均得分是100分,方差是9,则得分的变异系数是(A)
A.0.03 B.0.09
C.0.3 D.0.9
5.根据2005年到2016年共12年的贷款余额数据,采用三阶移动平均法,测定其长期趋势,则移动平均趋势值共有(B)
A.9项 B.10项
C.11项 D.12项
6.随机变量X的均值EX=4,方差DX=4,则E(X2)为(C)
A.8 B.16
C.20 D.32
7.若价格用p表示,销售量用q表示,下列指数中属于派氏价格指数的是(B)
8.针对生产能力的合理分配问题,可用(D)解决。
A.图解法
B.表上作业法
C.匈牙利算法
D.效率比法
9.按照对比内容不同,指数可分为(B)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时间指数和空间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10.EXCEL的宏是用什么语言进行编写的(A)
A.VBA语言
B.C语言
C.java
D.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1.规划论主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是线性规划?
答:规划论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给定条件下,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找安排的最优方案,可将之表示为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当约束方程和目标函数都是线性的,就属于线性规划问题。
12.试解释趋势剔除法的含义。
答:在具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变动的时间序列中,为了测定季节变动,必须首先将趋势变动因素在时间序列中的影响加以剔除。这种事先剔除长期趋势变动的因素,而后计算季节比率的方法,称为趋势剔除法。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某公司准备今后五年生产一种新产品,在经过调研之后,需要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确定生产哪一种产品。现有两种备选方案可供选择,根据市场预测及相关人员估计,具体调研信息如下:甲产品:预计可以获得利润为5000元的概率为0.3,获得利润为2500的概率为0.4,获得利润为2000元的概率为0.3。乙产品:预计可以获得利润为8000元的概率为0.2,获得利润为3000的概率为0.5,获得利润为-2000的概率为0.3。
要求: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对决策提供依据。
(1)衡量决策风险的因素有哪些?(5分)
(2)试计算两种方案的利润期望值。(5分)
(3)试对两种决策方案的风险程度进行衡量。(5分)
(4)如何比较和评价这两种方案?(5分)
答:(1)决策风险与概率直接相关,因而在决策风险进行衡量时应当着重考虑期望值、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等因素。
(2)甲产品的利润期望值:E(甲)=5000×0.3+2500×0.4+2000×0.3=3100(元)
乙产品的利润期望值:E(乙)=8000×0.2+3000×0.5-2000×0.3=2500(元)。
(3)要衡量两种方案的风险程度,必须先得出两种方案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4)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甲产品的利润期望值大于乙产品,甲产品的标准差小于乙产品,甲产品的标准差系数小于乙产品的标准差系数。标准差系数越大说明生产的风险越大,在进行决策时,一般倾向于选择标准差系数小的方案,综上所述该企业应该选择生产甲产品。
14.某服饰企业投入资金设计生产了一批款式新颖的服装,初步确定该批服装的销售价格为14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件,从设计部门得知设计成本为10000元。已知其他固定成本为20000元,该季度累计实际销售量为1500件。
(1)计算方案的损益平衡点及该企业可以获得的利润。(5分)
(2)若该季度由于物价上涨导致了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从而使得该产品的销售价格变为160元/件,若固定成本和设计成本不变。试求出涨价后该产品的损益平衡点、利润及单位销售价格的敏感系数。(10分)
(3)说明(2)中得出的单位销售价格敏感系数在此题中的含义。(5分)
答:(1)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为:30000/(140-40)=300(件)。利润=1500×(140-40)-30000=120000(元)。
(2)涨价后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为:30000/(160-40)=250(件)利润为:(160-40)×1500-30000=150000(元)。单位销售价格变动百分比为:(160-140)/140≈14.3%利润变动百分比为:(150000-120000)/120000=25%单位销售价格的敏感系数为:25%/14.3%≈1.75
(3)说明单位销售价格每提高1%,利润就会相应地增加1.75%,进而说明单位销售价格对利润的影响比较大,企业可以通过涨价提高利润。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5.什么是峰度和偏度,有何意义?(20分)
答:变量分布密度曲线有其偏斜程度和峰尖程度。所谓偏斜程度,是指其取值分布的非对称程度;峰度,指其分布密度曲线顶部的平坦程度或尖峭程度。对二者进行测度,有重要意义:可以加深对变量取值的分布状况的认识,如可以清楚了解变量的取值是否对称,非对称程度有多大,是否密集等等。可以将所关心的变量的偏度、峰度指标值与某种理论分布的对应值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推断分析奠定基础。
16.(1)标杆分成了几个阶段,并简述之。(15分)
(2)详细介绍标杆分析的第一阶段都涉及到哪些具体活动?(5分)
答:(1)阶段1,标杆分析计划阶段;阶段2,内部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3,外部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4,改进项目绩效;阶段5,持续改进。
(2)第一阶段,即标杆分析计划阶段,主要涉及到以下活动:明确标杆分析的对象;获取决策层支持;制定评测方案;制定数据收集计划;与专家共同审定计划;评定标杆管理项目。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