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考试大纲
专业名称:心理健康教育(专科)
专业代码:570116K
课程名称:心理测量与评估
课程代码:(05616)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制定
2024 年 3 月
心理测量与评估
课程考试大纲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心理测量与评估是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心理测量与评估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与评估。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即为心理测验,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心理学基础研究、人才选拔与安置、临床诊断以及咨询与治疗中都有广泛应用。其主要内容一方面着重讲解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验的编制程序与项目分析、测验的信效度检验、测验常模的建立、测验的使用规范等,另一方面介绍心理、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常用到的能力与人格测验,提升学生对心理测验工具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应考者掌握和了解心理测量与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心理测量与评估的一些知识自行编制科学的心理测验,并与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1.使考生了解心理测量的发展过程,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与功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心理测验,探讨心理测验与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探究态度和技能、开放的思维方式。
2.使考生了解心理测验编制的完整过程,包括测验目的、用途的界定,测验项目的编制与组织,项目分析技术,信效度的检验,测验常模的建立与分数解释,心理测验的使用资格与规范等,并能够结合实际研究需要,自行编制心理测验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3.使考生熟悉心理与教育实践中常用的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的功能、适用范围,以及操作方法,包括比内-西蒙智力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调查表等工具,提高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与本课程相联系的课程是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本课程主要讨论心理测量理论的掌握与应用,其它课程作为本课程的前置基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心理测验的理论、编制与使用。
次重点:信度、效度的分析,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测验的制作过程等重在理解。
一般重点:关注各类测验的定义、特点、编制、实施和解释的内容,尤其对一些经典的测验要进行掌握。
难点:测验的标准化与客观测量的理论与技术。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心理测量与评估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及其心理测验的编制与使用方法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心理测量与评估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心理测量与评估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心理测量与评估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心理测量与评估知识,对心理测量与评估问题进行某一实际领域的测量与评估,得出正确的测量或做出正确的评估。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心理测量与评估知识,对心理问题进行多个心理问题的综合心理分析和论证,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编 心理测量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心理测量的定义、基本特性和含义,了解心理测量有哪些困难、心理测验有哪些类型、功能及编制与实施,以及心理测量及其理论是怎样发展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心理测量是什么,了解心理测验在心理测量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学会区分不同的心理测验以及编制实施心理测验的步骤。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心理测量的定义、基本特性;测量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测验的类型与功能、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测验编制与实施的步骤;心理测量及其理论的发展。
心理测量误差的类型与来源、标准化测验的“标准化”要求、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不同之处。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测量;(2)心理测验的定义;(3)心理测验的基本特性;(4)随机误差;(5)系统误差;(6)常模参照测验;(7)标准参照测验;(8)测验编制的步骤;(9)测验实施的步骤。
2.领会:(1)人的心理为什么是可测的;(2)心理测量的特点;(3)为什么人们不像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4)心理测量误差的类型与来源;(5)编制心理测验的一般步骤;(6)标准化测验的要求;(7)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不同之处;(8)心理测量发展历史的意义。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的定义及其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量的基本特性、心理测验的基本类型、心理测验编制的步骤;考查难点是理解心理测验对心理测量发展的作用、心理测量及其理论的发展。
第二编 测量信度与随机误差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是信度、信度的作用是什么、信度的种类及其估计方法、提高信度的方法、怎样计算标准误。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信度的定义、信度的作用、测量信度的种类及估计方法、影响测量信度的因素、测量随机误差的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信度定义;(2)信度的作用;(3)信度种类: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库德-理查森信度、克龙巴赫 Alpha 系数)、评分者信度;(4)信度的计算;(5)测量的标准误。
2.领会:(1)信度种类的估计方法和使用条件;(2)随机误差对信度的影响;(3)控制随机误差或提高测量信度的常用方法。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和考查难点是信度的概念和作用、测量信度的种类及估计方法和使用条件、影响测量信度的因素、如何控制随机误差。
第三编 测量效度与系统误差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是测量的效度、效度的作用、效度与信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效度验证的方法有哪些、影响效度的主要因素、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作用、效度与信度的关系、验证测量工具效度的方法、校标、测量效度的影响因素、测量系统误差的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效度概念;(2)效度的作用;(3)效度与信度的关系;(4)效度验证的方法。
2.领会:(1)效度证据采集的方法;(2)测量效度的影响因素;(3)系统误差对效度的影响;(4)测量系统误差的控制。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效度的概念和作用、效度与信度的关系、影响效度的因素。考查难点是系统误差的控制、效度的验证。
第四编 测验题目性能与题目编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测验题目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如何、测验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什么、难度和区分度如何计算和控制、项目分析的基本过程是什么、题目功能差异与测量偏差的关系是什么以及如何控制。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测验题目类型及功能、测验题目的编写、测验题目难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合理难度分布及其控制、测验题目区分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区分度评价标准及其提高、测验题目猜测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猜测度的控制、选择题的选项分析及选项修改、题目功能差异及测量偏差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测验题目类型;(2)各题型的特点及其功能;(3)难度;(4)区分度;(5)猜测度。
2.领会:(1)难度的计算方法;(2)难度的分布及控制;(3)区分度的计算方法;(4)影响区分度的因素;(5)区分度的评价标准及提高方法;(6)猜测度的控制;(7)测验题目的性能分析;(8)心理测验对难度和区分度的要求。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测验题目的难度、区分度和猜测度的概念、计算和控制;考查难点是测验题目的编写、项目分析的过程、题目功能差异和测量偏差的控制。
第五编 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是常模、常模的作用是什么、常模种类有哪些、怎样建构常模、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是什么、不同常模分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标准化样本是什么。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常模参照测验、测验常模的种类与分数解释、测验常模的编制与被试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常模参照测验;(2)标准化样本;(3)常模;(4)原始分数;(5)心理年龄;(6)智商;(7)比率智商;(8)群体内常模;(9)Z分数和 T 分数、正态化标准分数。
2.领会:(1)什么是常模参照测验、编制原则是什么;(2)选取标准化样
本需要注意什么;(3)常模是什么、有哪些种类;(4)常模编制的过程;(5)常模资料的主要呈现方法。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和考查难点是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常模的种类与构建方法。
第六编 标准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识记和掌握为什么要使用标准参照测验、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验、如何进行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如何进行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的分析、标准参照测验的划界分数怎样设置。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标准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效度与误差控制、划界分数的设置与被试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标准参照测验的概念;(2)内容参照测验;(3)结果参照测验;(4)标准参照测验的流程与用途;(5)探索性因素分析;(6)验证性因素分析。
2.领会:(1)标准参照测验的难度分析与区分度分析;(2)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分类一致性信度、荷伊特信度;(3)标准参照测验的效度:效度验证;(4)标准参照测验中划界分数的设置方法;(5)标准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效度分析的异同。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标准参照测验的概念和用途;考查难点是标准参照测验的信效度分析。
第七编 测验分数的可比性与测验等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是测验等值、测验等值的实质是什么、测验等值的步骤和计算方法、等值设计有哪些。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测验等值概述、常用等值资料采集方法设计、计算测验分数等值关系的基本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测验等值定义;(2)测验等值的条件;(3)单组设计;(4)随机等组设计;(5)锚测验-非等组设计。
2.领会:(1)测验等值的误差;(2)测验分数等值关系的计算;(3)进行等值设计。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测验等值的概念和条件、等值资料采集方法设计;考查难点是测验分数等值关系的计算。
第八编 教育成就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是教育成就测验、教育成就测验有哪些分类、标准化教育成就测验运动的核心代表人物、如何编制标准化教育成就测验、如何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标准化教育成就测验以及在使用中要注意什么、什么是题库以及如何建一个高质量的题库。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教育成就测验概述、标准化教育成就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教师自编测验、教育测验题库建设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教育成就测验定义;(2)教育成就测验的性质;(3)能力倾向;(4)沃比岗效应;(5)题库。
2.领会:(1)教育成就测验的分类;(2)教育成就测验的作用;(3)标准化教育成就测验的编制方法:理论法、经验法、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4)标准化教育成就测验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5)教师自编测验的特点;(6)教师自编测验和标准化教育成就测验的优缺点;(7)题库建设的基本要求。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教育成就测验的分类和作用、标准化教育成就测验的编制方法、教师自编测验的特点。
考查难点是标准化教育成就测验的编制、题库的建设。
第九编 智力测验及其实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智力的含义、智力测验的作用、智力的因素分析理论、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常用的个体和团体智力测验有哪些。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智力测验概述、常用个体智力测验及其实施、常用团体智力测验及其实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智力定义;(2)智力测验;(3)智力年龄;(4)比率智商;(5)离差智商。
2.领会:(1)智力的定义;(2)智力测验及其指标;(3)常用的个体和团体智力测验及实施。
智力的因素分析理论:
1.识记:(1)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2)抽象智力、具体智力和社会智力;(3)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领会:(1)智力二因素说;(2)智力三因素说;(3)智力多因素论:
七因素:语文理解、词语流畅、数字运算、空间关系、机械记忆、知觉速度、一般推理;(4)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5)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立体模型;(6)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7)卡洛尔的认知能力三层理论;(8)C-H-C智力理论;(9)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1.识记:(1)同时加工和继时加工;(2)操作成分、元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2.领会:(1)鲁利亚的同时加工和继时加工;(2)戴斯等人的智力 PASS模型理论;(3)斯腾伯格的智力三重结构理论;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和考查难点是智力的因素分析理论与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第十编 其他能力测验及其实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是能力、能力倾向测验有何特点、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时如何对被试进行职业匹配的、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含哪些内容、军事职业能力倾向成套测验如何对被试进行职业能力诊断、创造力的含义和指标、对创造力如何进行测量。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能力倾向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能力定义;(2)成就;(3)能力倾向;(4)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5)特殊能力;(6)创造力。
2.领会:(1)能力与智力;(2)能力与知识、技能;(3)能力与个性;(4)能力与资历;(5)能力倾向测验与成就测验之间的异同;(6)衡量创造
性思维的指标;(7)如何进行创造力的测验。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能力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创造性思维及其衡量指标。
考查难点是如何进行创造力的测量。
第十一编 人格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人格测验和人格理论的关系、人格测验的种类有哪些、人格测验是如何编制的、人格测验的施测和计分、人格测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人格与人格测验的概述、常见人格自陈量表的编制与实施、常见投射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人格定义;(2)人格的基本特性;(3)人格测验及其种类;(4)自陈量表;(5)评定量表;(6)自陈量表的优缺点;(7)投射测验;(8)投射测验的优缺点。
2.领会:(1)人格理论与人格测验的关系;(2)人格测验的种类;(3)人格自陈量表的编制方法与呈现形式;(4)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的编制过程、结构、施测及结果解释;(5)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问卷的编制过程、结构、施测及结果解释;(6)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编制过程、结构、施测及结果解释;(7)罗夏墨迹测验与主题统觉测验的施测与分析。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人格及其人格测验概述、人格测验的种类、自陈量表的优缺点、投射测验的优缺点。
考查难点是自陈量表和投射测验的施测与结果解释。
第十二编 其他心理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识记职业兴趣测验的意义、态度测量的常用技术、价值观测验存在的问题、个体决策测验的种类与考察因素、情景判断测验的性质、评价中心的技术特点、常用的评价中心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社会认知测验、情景判断测验、评价中心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兴趣定义;(2)态度定义;(3)启动效应;(4)内隐联想测验;(5)价值观;(6)决策风格和决策能力;(7)评价中心。
2.领会:(1)职业兴趣测验的意义;(2)态度测量的技术;(3)决策个体差异测量中存在的问题;(4)情景判断测验的特点及功能;(5)评价中心的特点;(6)评价中心的常用技术;(7)影响评价中心效度的因素及其如何提高效度。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职业兴趣测验的意义、兴趣、态度、评价中心及其常用的技术、价值观测验存在的问题。
考查难点是减小态度、价值观测量中的误差、理论驱动在决策测量中的作用。
第十三编 心理测量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心理测量在教育领域中的用途、临床心理测量的作用、常用的临床心理测验有哪些、人才测评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士兵选拔、军官选拔和飞行员选拔各有什么特点。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心理测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心理测量在临床上的应用、心理测量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心理测量在政治与军事领域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心理测量在教育领域的用途;(2)临床心理测量的作用;(3)临床心理测量常用方法;(4)人才测评的常用方法;(5)绩效考评的方法;(6)市场调查的常用方法。
2.领会:(1)教育成就测验的发展;(2)心理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3)心理测量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人才测评、绩效测评和市场调查;(4)心理测量在公务员考试中的应用;(5)心理测量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心理测量在教育领域的用途、临床心理测量的作用及常用方法;考查难点是心理测量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应用。
Ⅳ 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能使自学者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两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二)关于自学教材
心理测量与评估课程自学考试指定使用的教材是《心理测量学》(第二版),戴海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10 月第二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由于内容较多,同时有一定难度,应考者在自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本课程的考试大纲以及每章的第一部分考核知识点的有关内容。
2.认真学习考核知识的具体要点和内容,注意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学习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在自学时要注意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学习,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要牢固掌握。
(四)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要求,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对自学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者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者对人格心理学的认识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本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广泛;自学考试命题的题型多样、覆盖面广。社会助学者应根据这门课程和考试命题的特点,指导自学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在全而辅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章节和重点问题,把重点问题和一般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成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本大纲的第一章到第八章的内容,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试卷对能力层次的要求应结构合理。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 40%,领会 30%,应用 30% 。
3.要合理安伴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等。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以 2:3:3:2。试题的准易度与能力层次不同,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有难易度不同的试题。
4.本课程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题等。
5.本课程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题量应以中等水平的自学者的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
6.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附录:考试题型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测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
B.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C.测量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
D.测量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
2.( )量表中最早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
A.比内-西蒙 B.斯坦福-比内
C.韦克斯勒 D.瑞文
二、填空题
1.信度一般只受 的影响。
2.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 ,标准差定为 。
三、名词解释
1.常模
2.效度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信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简述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过程。
五、综合题
某测验共有 6 个题目,50 名被试在该测验各个题目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
0.75、0. 81、0.79、0. 83、0. 85、0.77,测验总计算该测验的方差是 16.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计算该测验的 α 系数。
2.如何提高该测验的信度,可采用哪些方法?
Ⅴ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心理测量与评估》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心理测量与评估》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本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
《心理测量与评估》自学考试大纲是对课程《心理测量与评估》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心理测量学》,戴海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习对象成人在职业余自学的情况,作者可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几点具有规律性或代表性的学习方法,并结合本专业的要求、本课程的特点可具体适当展开写
出,以便更好地指导考生如何进行自学。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要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严格掌握教学的课时与进度,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讲授和辅导。
2.要正确处理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所学知识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重点和一般之间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社会助学者应该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全面掌握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的基础上去把握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的歧途。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了解(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要求考生在熟悉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指出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对本课程考试要携带必要的工具等,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 20%,领会占 30%,简单应用占 30%,综合应用占 20%(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在具体规定上可有所区别)。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
5.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应用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一般不使用判断题)。请作者确定好本课程所适用的题型,并注意留有余地。
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规定。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