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6110针灸治疗学自学考试大纲

[06110]

针灸治疗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OO三年一月

指定教材:《针灸治疗学》,石学敏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8年6月第1版。

参考教材:全国中医学院函授教材

①《针灸学》湖南科技出版社。

②《针灸心悟》孙震寰、高立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前    言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运用针灸治疗疾病的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学、腧穴学及刺法灸法等基本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是针灸专业的临床学科。因此,学好本课程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自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方、穴、术(即辨证论治),能较熟练地处理常见病、多发病。

教材第一章讲授针灸的治疗作用、治疗原则、辨证论治纲要和配穴处方等。第二章至第七章讲授各科病证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都需要同学掌握或熟悉。第八章、第九章不作要求。

学习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针灸治疗作用

【目的要求】了解针灸治疗作用和机理。

【主要内容】

1.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疾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2.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疗疾病根本法则和手段。

3.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疗疾病的最终目的。

第二节  针灸治疗原则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治疗原则。

2.了解其意义和理论依据。

【主要内容】

1.清热与温寒:是针对热证、寒证而制定的治疗原则。

2.补虚与泻实:是针对疾病的虚实而制定的根本原则。

3.局部与整体:是根据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的联系而制定的原则。

4.治标与治本:是根据标本学说及疾病的缓急等情况而制定的治标、治本及标本同治的基本原则。

5.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其实质是辨证论治的灵活运用。

 

第三节  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目的要求】熟悉八纲证治、脏腑证治、气血证治、经络证治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1.八纲辨证:八纲辨证的方法,将临床各种不同的证候加以分析归纳,明确疾病的部位和属性,确定治法。

2.脏腑证治:脏腑的生理功能、发病机理,针灸临床脏腑证治的方法。

3.气血证治:气病证治、血病证治、气血同病证治。

4.经络证治: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反应以及十二经脉证治、奇经八脉证治、络脉证治、经筋证治的方法。

第四节  针灸配穴处方

【目的要求】掌握针灸配穴处方规律和具体方法。

【主要内容】

1.选穴原则:局部近取、邻近选穴、循经远取、辨证选穴。

2.配穴方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子母经配穴法、交会穴配穴法。

3.处方的组成:针灸处方的组成内容及针灸符号。

4.特定穴的临床应用:掌握五输穴、原穴与络穴、背俞穴与募穴、下合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的定义,并了解其临床运用。

第二章  急    症

【目的要求】

1.掌握高热、痉证、厥证、脱证、剧痛症等病证的辨证治疗。

2.熟悉各病证的定义、病因病机。

3.了解上述诸病证的预后、预防与调养。

【主要内容】本章共5个病证:高热、痉证、厥证、脱证、剧痛症(心绞痛、胃痉挛、胆绞痛、泌尿系绞痛)。

1.第一节高热病证内容包括概说、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其他疗法、医案举例、按语。辨证论治中包括了症状、证候分析、治法、处方、随症配穴(本条目在不同章节的证型中可有缺如)、刺法方法、方义等方面内容。

2.本章第二节及第二章至第七章各病证的条目同上。

第三章  内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感冒、咳嗽、哮病、喘病、中暑、呕吐、呃逆、胃脘痛、泄泻、便秘、胁痛、胸痹心痛、心悸、不寐、郁证、痫证、头风、面痛、面瘫、眩晕、水肿、淋证、癃闭、消渴、中风、痹证、痿证、遗精、阳痿等病证的定义、辨证治疗。

2.熟悉各病证的定义与病因病机。

3.熟悉疟疾、痢疾、黄疸、癫狂、肺痨、早泄、男性不育症的辨证论治等。

4.了解上述病证的预后、预防与调养。

【主要内容】同第二章第一节的条目内容。内容分别是感冒、咳嗽、哮病、喘病、肺痨、疟疾、中暑、呕吐、呃逆、胃脘痛、泄泻、痢疾、便秘、黄疸、胁痛、胸痛心痛、心悸、不寐、郁证、癫病、狂病、痫病、头风、面痛、面瘫、眩晕、水肿、淋证、癃闭、消渴、中风、痹证、痿证、无脉证、遗精、阳痿、早泄、及男性不育症。

第四章  妇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不孕、妊娠恶阻、胎位不正、乳少、阴挺等病证的辨证治疗。

2.熟悉各病证的定义与病因病机及经行乳房胀痛、滞产、阴痒、子痫、胞胎不下、恶露不绝、恶露不下、产后血晕的辨证治疗。

3.了解上述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

【主要内容】本章共19节,条目同上。病证分别是月经不调(附功能失调月经紊乱)、痛经(附子宫内膜异位症)、闭经、经行乳房胀痛、绝经前后诸病、带下病、阴痒、不孕、妊娠恶阻、子痫、胎位不正、滞产、胞胎不下、恶露不绝、恶露不下、产后血晕、乳少、阴挺。

第五章  儿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惊风、顿咳、疳疾、小儿遗尿、小儿多动症等病证及中医病证名下所属的西医病的辨证治疗。

2.熟悉各病证的定义、病因病机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痄腮、积滞、小儿脑性瘫痪的辨证治疗。

3.了解上述病证的预后、预防及调养。

【主要内容】本章共9节,条目同上。病证分别是急惊风、痄腮、顿咳、疳疾、积滞、小儿遗尿、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脑性瘫痪、小儿多动症。

第六章  皮外骨伤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湿疹、丹毒、乳痈、乳癖、肠痈、落枕、肘劳、漏肩风、腰脊痛的辨证治疗。

2.熟悉各病证的定义、病因病机及粉刺、破伤风、蛇串疮、痔疮、瘰疬、瘿病的辨证治疗。

3.了解瘾疹、狐惑病、疔疮、筋疣的辨证治疗。

4.了解上述病证的预防和调养。

【主要内容】本章共19节,条目同上。病证分别是:蛇串疮、湿疹(附四弯风)、瘾疹、狐惑病、粉刺、疔疮、丹毒、瘿病、乳痈、破伤风、痔疮(附脱肛)、筋疣、落枕、肘劳、漏肩风、腰脊痛(附坐骨神经痛)。

第七章  五官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麦粒肿、上睑下垂、天行赤眼、近视眼、耳胀耳闭、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等病证的辨证治疗。

2.熟悉各病证的定义与病因病机及胞轮振跳、冷泪症、青盲、斜视、色盲症、暴盲、脓耳、鼻衄、口疮的辨证论治。

3.了解上述病证的预防和调养。

自学方法与指导

本课程是一门临床课。学生除了花400学时自学外,需再花120学时左右去当地医院诊所去观摩,学习当地针灸医生的针刺方法、常用穴位及辨证施治整体情况加深对疾病诊断治疗的客观印象,有可能在老师带领下,可进行一些简单疾病的针灸治疗,理论学习重点是首先了解疾病的定义及西医相关范围、病因病机的类型和辨证论治类型基本一致可联合起来记忆,穴位每个病最好能总结基本主穴,并了解相关配穴,操作掌握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证用温灸法,不要逐个病去记忆,疾病预后和调摄要参照西医知识,重点之重是辨证分型及选穴、方义、配穴、刺灸法等均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