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55]
《汽车维修技术》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〇〇七年六月
指定用书:《汽车维修工程》,张金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自学考试汽车营销与售后技术服务专业的必考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在掌握汽车维修理论和维修技术的基础上,了解汽车维修工程在汽车后服务市场等方面的影响,以便更好的利用相关维修知识做好售后技术服务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掌握或了解汽车维修理论、维修工艺、维修质量管理和各主要总成的维修技术等相关内容,并将上述理论和技术应用到汽车售后技术服务的工作中。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可靠性历史,掌握可靠性定义及具体工作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汽车可靠性概述;
第二节 汽车故障类型及故障分布规律;
第三节 汽车可靠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三)、考核要求
1、识记:
(1)可靠度; (2)失效度; (3)平均寿命及可靠寿命; (4)数据采集方法。
2、理解:
(1)常用可靠性指标;(2)故障率函数曲线;(3)故障分类;(4)可靠性试验的分类。
3、应用:
(1)分析故障函数曲线的三个变化阶段;(2)可靠性试验及目的;(3)可靠性试验与产品的常规试验的区别。
第二章 汽车零件失效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汽车零件性能恶化的进程,针对零件失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零件的早期损坏,进而控制汽车的技术状况,使汽车的技术状况处于规定的水平。
(二)、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汽车失效规律;
第二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
(三)、考核要求
1、识记:
(1)汽车的工作能力;(2)汽车故障;(3)失效分类;(4)摩擦的概念及分类;(5)磨损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
(1)汽车技术状况恶化(或失效)的主要原因;(2)汽车技术状况恶化(或失效)的类型;(3)磨损特性曲线。
3、应用:
(1)掌握汽车失效规律的意义;(2)分析影响汽车零件磨损的因素;(3)分析磨损规律曲线,延长零件使用寿命的方法;(4)提高零件抗疲劳断裂的方法。
第三章 汽车零件修复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零件修复方法的特点、分类及主要工艺。
(二)、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汽车零件修复方法简介;
第二节 汽车零件修复质量评价与方法选择。
(三)、考核要求
1、识记:
(1)维修尺寸法;(2)附加零件修理法;(3)零件的局部更换修理法;(4)转向或翻转修理法;(5)静压校正;(6)敲击校正;(7)火焰校正。
2、理解:
(1)轴和孔修理尺寸的确定;(2)汽车零件的修复特点;(3)影响修复零件质量的因素;(4)选择修复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3、应用:
(1)机械加工修复法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2)校正修复法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第四章 汽车维护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汽车维护的基础知识,消除故障,恢复车辆的工作能力和完好状况,使汽车低耗、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
(二)、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汽车维修制度。
(三)、考核要求
1、识记:
(1)定期维护;(2)按需维护;(3)渐发性故障;(4)突发性故障。
2、理解:
(1)汽车维护的类别和主要作业范围;(2)我国的汽车维修制度;(3)汽车维护周期的确定原则;(4)汽车维护周期的确定方法。
3、应用:
(1)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思想;(2)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第五章 汽车修理工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会汽车修理的经济效益分析,掌握修理工艺过程,汽车零部件的检验,汽车总成装配的技术要求及磨合试验的相关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汽车修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第二节 汽车修理工艺过程;
第三节 汽车的接收、解体与清洗;
第四节 汽车零件的检验分类;
第五节 汽车总成装配的技术要求与磨合试验。
(三)、考核要求
1、识记:
(1)固定工位作业法和流水作业法及特点;(2)选配法;(3)修配法;(4)调整法;
(5)就车修理法;(6)总成互换修理法;(7)磨合。
2、理解:(1)汽车修理的任务;(2)修理的经济效益;(3)汽车合理更新的决策方法;(4)汽车总成装配的一般技术要求;(5)为保证装配精度而常用的方法;(6)典型配合副的装配要求;(7)磨合试验的工艺参数;(8)磨合试验的几个阶段;(9)汽车零件平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应用:
(1)拆装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2)零件形位误差的检验;(3)静不平衡和动不平衡的校正方法。
第六章 汽车修理质量管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修理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方法,以提高维修水平,保证维修质量。
(二)、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汽车修理质量;
第二节 汽车修理质量的评价。
(三)、考核要求
理解:(1)影响修理质量的因素;(2)修理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3)修理质量监控的常用方法。
第七章 汽车发动机维修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汽车发动机主要部件的修理工艺,故障检测和诊断方法,发动机总装配及调试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发动机总成修理工艺;
第二节 气缸体、气缸盖和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
第三节 配气机构的修理;
第四节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维修;
第五节 发动机总装配及其调试。
(三)、考核要求
1、识记:
(1)稳态测功法;(2)动态测功法;(3)进气管真空度;(4)曲轴窜气量;(5)全浮式活塞销;(6)半浮式活塞销;(7)气门间隙;(8)废气再循环控制;(9)自诊断测试;(10)OBD—Ⅱ诊断仪的功能和使用。
2、理解:(1)气缸密封性检测的常用方法;(2)发动机功率检测的常用方法;(3)发动机功率的诊断标准;(4)进气管真空度变化的相关因素;(5)进气管真空度测试条件及操作方法;(6)进气管真空度测试结果分析;(7)曲轴窜气量的测量仪器及测量步骤;(8)曲轴窜气量的诊断标准;(9)气缸磨损后的尺寸测量;(10)曲轴轴颈的磨损量检查;(11)曲轴弯曲变形的检查;(12)曲轴主轴承和连杆轴承的选配;(13)活塞、活塞环与活塞销的选配;(14)连杆、连杆衬套和连杆轴承的检修;(15)气门组的检修;(16)气门座的铰销与研磨;(17)凸轮轴径向跳动量的标准值和极限值;(18)凸轮高度的检查;(19)正时齿轮的检修;(20)气门间隙的检查和调整;(21)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诊断测试基本原则;(22)自诊断故障码的提取与清除;(23)自诊断模式;(24)发动机总装配的注意事项和要点。
3、应用:(1)汽油机功率不足的故障分析;(2)轿车活塞环端隙和侧隙的标准范围,过大、过小的危害;(3)凸轮磨损对充气量的影响;(4)气门间隙不当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5)设定气门可调状态的方法;(6)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的基本检查方法。
第八章 汽车底盘维修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汽车底盘各部件的诊断检测技术,产生故障的原因及维修工艺。
(二)、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离合器的维修;
第二节 自动变速器的维修;
第三节 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的维修;
第五节 转向系的维修;
第六节 制动系的维修。
(其中第四节不作考核要求)
(三)、考核要求
理解和应用:(1)离合器打滑原因及排除方法;(2)离合器发响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3)由离合器引起导致换档困难的原因及排除方法;(4)掌握主缸和工作缸的检修步骤;(5)保证从动盘与飞轮同心的操作方法;(6)从动盘毂长短的前后方向确定;(7)踏板自由行程和推杆行程的检查与调整;(8)液压系统中空气的排出方法;(9)自动变速器修前测试方法及目的;(10)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步骤;(11)自动变速器各典型故障的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掌握排除方法;(12)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的主要失效形式及故障分析;(13)转向系统的失效形式及故障分析;(14)制动器拖滞的原因及排除;(15)制动跑偏的原因及排除;(16)使用V. A. G1552故障诊断仪的正确操作步骤;(17)V. A. G1552故障诊断仪故障码的读取和消除。
第九章 汽车车身的修理
本章不作考核要求。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题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汽车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汽车的( )。
A、有效度; B、可靠度; C、失效度; D、故障度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至四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题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选错或漏选均不给分)
1、汽油发动机正常转速下功率太小的原因是( )。
A、点火正时不对; B、空气滤清器堵塞; C、输油泵工作异常; D、气缸垫烧蚀。
(三)名词解释题
1、稳态测功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汽车零件磨损规律。
(五)论述题
1、试述离合器打滑的原因和排除方法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