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材:[浙江江苏]03667儿童教育概论

浙江江苏自考教材03667儿童教育概论

该教材适用于:浙江省,江苏省

自考科目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版次

03667

儿童教育概论

学前教育学(第四版)

刘晓东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

出版信息

书名:学前教育学(第四版)
主编:刘晓东,卢乐珍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3月
页码:351页
定价:55.00元
ISBN:978-7-5643-9073-9

目录

修订版前言 / 001
原版前言 / 001
引言 / 001

第一章 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 001
第一节 西方学前教育的产生以及对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 001
一、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 002
二、对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 002
第二节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 010
一、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原因 / 011
二、“癸卯学制”:学前教育第一次被正式纳入国家学制 / 014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学前教育的演进 / 016
一、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 / 016
二、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 / 019
三、新中国的学前教育 / 020

第二章 儿童与教育 / 026
第一节 儿童发展:自然?使然? / 027
一、“自然 — 使然” 问题 / 027
二、儿童发展:自然?使然?
—— 皮亚杰与乔姆斯基的辩论 / 028
三、皮亚杰与乔姆斯基辩论的教育学意义 / 032
第二节 现代儿童教育理论的重要来源:园丁说 / 033
一、外国教育学中的园丁说 / 033
二、中国的园丁说:取譬种植以论教育的智慧 / 036
三、园丁说的贡献与局限 / 042
第三节 儿童的本能与儿童的教育 / 044
一、偏见:儿童、本能与恶 / 044
二、儿童的本能:意识生活之根 / 045
三、顺性而动 / 046
四、“吾道不孤”:罗素、梭罗、周作人、鲁迅 / 047
五、儿童教育:尊重儿童的本能 / 049
第四节 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 / 051
一、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 051
二、教育应当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 / 054
第五节 学前教育:教学的 “大纲” 应当符合儿童的 “大纲” / 057

第三章 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 / 065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 066
一、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 / 067
二、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 / 067
三、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 / 068
四、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雏形形成的关键 / 069
第二节 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 / 070
一、社会文化因素 / 070
二、家庭结构因素 / 071
三、家庭经济和物质条件因素 / 073
四、家长因素 / 075
第三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家长工作 / 077
一、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任务 / 077
二、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 / 078
第四节 社区与社区学前教育 / 082
一、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 / 082
二、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 083
三、学前教育机构的社区工作 / 086

第四章 托幼机构的环境和设备 / 089
第一节 托幼机构中物质环境的重要性 / 090
一、儿童生活的保障 / 090
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 090
三、激发智力潜能 / 090
四、锻炼对环境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 090
五、萌发爱护创造周围环境的意识 / 090
第二节 托幼机构的园舍 / 091
一、园所基地的选择 / 091
二、园所占地面积 / 092
第三节 环境设备的配置原则 / 095
一、实用和经济 / 095
二、卫生和安全,有助于健康 / 096
三、全面和多样 / 097
四、动态性和参与性 / 101
五、可持续发展性 / 101
第四节 托幼园所物质设备细目列举 / 101
一、家具类 / 101
二、其他用品类 / 103
三、活动室专用设备 / 103
四、室外体育用具及区角玩教具 / 104
五、园所公用的教具设备 / 105

第五章 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 107
第一节 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内涵及其发生的条件 / 107
一、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内涵 / 107
二、师幼互动行为发生的条件 / 108
第二节 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行为的构成要素 / 110
一、外显要素 / 110
二、内隐要素 / 112
第三节 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基本流程 / 114
第四节 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 116
一、制度的规定 / 116
二、主体的建构 / 118
三、文化的安排 / 119
第五节 师幼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问题 / 120
一、师幼相互作用中的控制问题 / 120
二、理想的师幼互动形态 / 122

第六章 学前儿童体育 / 125
第一节 学前儿童体育的功能 / 126
一、体育是儿童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条件 / 126
二、学前体育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可以促进大脑的生长和发育 / 127
三、学前体育可以影响个体的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 / 129
第二节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 / 130
第三节 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 / 131
一、学前儿童保育保健 / 132
二、学前儿童身体锻炼 / 136
第四节 关于幼儿健康教育 / 140

第七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 143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 143
一、语言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 144
二、儿童语言发展阶段学说 / 146
第二节 儿童怎样学习语言 / 148
一、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 148
二、语言获得理论的发展趋势 / 151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 154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 154
二、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 162

第八章 学前儿童认知教育 / 165
第一节 学前儿童认知教育的基本问题 / 166
一、人类认知的本质 / 166
二、认知的个别差异 / 169
三、智力开发与认知发展 / 171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认知教育: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 173
一、皮亚杰理论及其认知教育观 / 174
二、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 177
第三节 关于儿童智力开发 / 179
一、智力发展的好坏问题 / 180
二、智力发展的快慢问题 / 181

第九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 / 183
第一节 社会性和社会性教育的意义 / 183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教育 / 186
一、对他人、群体的认知和教育 / 187
二、对社会环境、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教育 / 189
三、对社会规范与规则的认知和教育 / 192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 195
一、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 195
二、移情与同情感、羞耻感、罪错感 / 198
三、社会性情感的培养与教育 / 199
第四节 同伴关系和社会地位不利儿童的矫正研究 / 201
一、同伴交往的发展 / 201
二、同伴间的游戏 / 202
三、幼儿的友谊 / 203
第五节 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社会性能力的培养 / 207
一、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 207
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 208

第十章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 214
第一节 学前儿童与道德 / 214
第二节 儿童道德发展概况 / 217
一、杜威 / 218
二、皮亚杰 / 218
三、科尔伯格 / 219
第三节 儿童道德发展的智慧条件和社会性刺激条件 / 220
一、个体的智慧发展水平是其道德发展的前提条件 / 220
二、社会性刺激条件与智慧发展条件一起促使儿童道德发展的具体实现 / 222
三、儿童道德发展的动力 / 227
第四节 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 / 228
一、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应避免成人化倾向 / 228
二、发展儿童的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条件 / 229
三、道德知识的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 / 230
四、幼儿园后期的道德教育应注意发展自律道德 / 232
五、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的道德教育形式 / 233
六、提供交往机会,利用游戏、童话,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 234
七、与儿童平等对话 / 236
八、“培养一个儿童需要一个村庄” / 238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审美教育 / 240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审美 / 241
一、学前儿童审美及艺术的特征 / 241
二、学前儿童审美欣赏心理过程的描述 / 243
三、学前儿童的审美创造心理过程的描述 / 247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审美教育 / 251
一、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 / 251
二、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 254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实施 / 255
一、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 255
二、审美表现与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 259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的游戏 / 262
第一节 游戏的发展性概念 / 262
一、游戏的概念 / 263
二、游戏的特征 / 266
第二节 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 / 267
一、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 267
二、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 268
三、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 / 268
四、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 269
第三节 游戏与工作、学习的关系 / 269
一、游戏与工作的关系 / 269
二、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 272
第四节 儿童游戏的发展 / 273
一、儿童游戏的年龄发展阶段 / 273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 278
第五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 / 279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79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 / 282
第六节 儿童游戏权利的保护 / 283
一、儿童游戏权利保护的意义 / 284
二、儿童游戏权利保护的有关规定 / 284
三、儿童游戏权利的社会保护 / 286

第十三章 学前课程 / 291
第一节 学前课程的基本问题 / 292
一、学前课程的定义 / 292
二、学前课程系统的构成要素 / 294
第二节 学前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改革实践 / 300
一、学前课程的理论基础 / 300
二、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 / 308

第十四章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 312
第一节 学前教育研究及其研究方法的意义 / 312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功能与特点 / 312
二、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 / 314
第二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论 / 316
一、研究范式 / 316
二、科学范式与人文范式 / 317
三、量化与质化研究 / 319
四、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 320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与研究过程 / 321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 / 321
二、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 / 323
三、学前教育研究的过程 / 324
第四节 学前教育常用的研究方法 / 326
一、观察法 / 326
二、实验法 / 328
三、调查法 / 331
四、人种学研究法 / 333
第五节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 334
一、为行动而研究 / 335
二、质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 337
三、迈向多元研究方法 / 338

第十五章 21 世纪中国学前教育展望 / 340
第一节 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发展问题 / 340
一、学前教育学应当形成自己的理论 / 341
二、学前教育未能产生成熟理论的原因 / 342
三、学前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 342
四、学前教育的理论发展已具备发生飞跃的条件 / 345
第二节 中国学前教育展望 / 346
一、21 世纪将是一个更为光辉灿烂的 “儿童的世纪” / 346
二、21 世纪将会建立与世界保持同步同时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 347
三、21 世纪中国学前教育的理论架构中 “儿童发展” 将真正成为一个关键词 / 348

参考文献 / 351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