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120206人力资源管理(专升本)专业计划(2026年启用)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升本)专业考试计划

(专业代码:120206)

课程设置与学分

类型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00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必考 笔试
00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必考 笔试
003 13000 英语(专升本) 7 必考 笔试
004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4 必考 笔试
005 13683 管理学原理(中级) 6 必考 笔试
006 13887 经济学原理(中级) 6 必考 笔试
007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3 必考 笔试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1 必考 实践
008 14112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5 必考 笔试
009 13811 绩效管理 6 必考 笔试
010 13967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4 必考 笔试
13968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2 必考 实践
011 06091 薪酬管理 6 必考 笔试
012 11466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8 必考 笔试
013 11468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 6 必考 笔试
014 14106 人力资源管理高级实验 4 必考 实践
015 10222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 必考 实践
课程设置:必考课 15 门 74 学分。

说明:

申请毕业时须持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或以上)学历证书。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构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置。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本专业学历层次为本科,培养目标总体上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应的学历层次水平要求相一致。专业采用学分制,各门笔试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计算,60分为合格;凡单科考试成绩合格后,获得该课程规定的学分。本专业必考课程15门74学分,毕业总学分为74学分。

持有具备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或以上)学历证书的考生,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合格成绩,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或其他实践性学习环节任务,并取得合格成绩,思想品德鉴定合格,由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在毕业证书上副署,国家承认其本科学历。

符合相应学位条件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学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相关规定授予相应的学位。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员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定性、定量分析基本方法,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的操作技能和管理实践能力;

3.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熟练使用相关办公、统计和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公文写作、沟通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5.熟悉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6.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7.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说明

1.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含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测评内容、测评指标的确立、履历分析、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技术、人员素质测评的组织与实施、测评结果统计处理与报告应用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考生能够较全面、系统地学到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主要测评方法及其应用,掌握人员素质测评内容的选取、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各种人员素质测评方法的操作和适用范围等,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员素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2.绩效管理

本课程是一门系统地阐述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主要介绍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等知识,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较全面、系统地学到绩效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流程,培养和提高考生正确分析和解决绩效管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绩效管理的所有职能内容,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3.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本课程系统介绍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法律关系及劳动合同等内容,主要培养考生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好员工关系。

4.薪酬管理

本课程包含薪酬及薪酬管理、薪酬设计的原理、薪酬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考生能系统地学习薪酬及薪酬管理领域的基本概念知识,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薪酬管理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掌握薪酬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实践应用,培养考生运用薪酬管理相关原理解决企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5.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本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论、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组织变革与职位设计、招聘与管理、员工素质测评及绩效考评与管理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能,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较为娴熟地运用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考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

6.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

本课程包含了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工作分析的方法、流程与结果、工作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工作评价等内容。通过学习课程能够帮助考生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下,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分析活动,便于使得考生在系统掌握工作分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开展工作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工作分析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7.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略)

8.实践性学习环节课程(略,按主考学校要求执行)

五、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要求

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要求由主考学校负责并向社会公布,成绩由主考学校评定并按要求上报。

实践性学习环节采用五级评分制评定考核成绩:不合格、合格、中等、良好、优秀。具体折合成百分制为:59分(含)以下为不合格,60至69分为合格,70至79分为中等,80至89分为良好,90至100分为优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