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50101 |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
原专业代码:050105 |
主考院校:河北师范大学 |
层次:本科 |
专业状态:正常 |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学考试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制度优势,着力提升学习者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学运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初步从事本学科研究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
三、学历层次与规格
本专业为高等教育本科学历层次,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应专业的本科水平一致。
本专业各门课程采用学分计算,各门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计分,60 分为及格。每门课程考试及格后,获得该课程学分。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 14 门课程的合格成绩,累计达到74 学分,毕业考核达到规定要求,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并符合主考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由主考学校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序 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课程类别 | 考试方式 | 备注 |
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必考 | 笔试 | |
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必考 | 笔试 | |
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任选一门 | 笔试 | |
00016 | 日语(二) | 14 | 笔试 | |||
00017 | 俄语(二) | 14 | 笔试 | |||
4 | 00037 | 美学 | 6 | 必考 | 笔试 | |
5 | 0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6 | 必考 | 笔试 | |
6 | 0053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7 | 必考 | 笔试 | |
7 | 005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7 | 必考 | 笔试 | |
8 | 00540 | 外国文学史 | 6 | 必考 | 笔试 | |
9 | 00541 | 语言学概论 | 6 | 必考 | 笔试 | |
10 11 |
00321 | 中国文化概论 | 5 | 任选两门 | 笔试 | 不考外语考生另增选三门课程 |
0081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 4 | 笔试 | |||
00819 | 训诂学 | 5 | 笔试 | |||
05182 |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 4 | 笔试 | |||
05183 | 报刊编辑学 | 4 | 笔试 | |||
05184 | 汉语修辞学 | 4 | 笔试 | |||
05185 | 新闻采访学 | 4 | 笔试 | |||
05186 |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 4 | 笔试 | |||
12 | 06999 | 毕业论文 | 必考 | 实践 | 必做、不计学分 | |
总学分 | 66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2026年启用)课程设置与学分 |
||||||
专业代码:050101 主考学校:河北师范大学 |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试 方式 |
课程 类别 |
备注 |
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笔试 |
必考 |
|
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笔试 |
必考 |
|
3 |
00037 |
美学 |
6 |
笔试 |
必考 |
|
4 |
0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6 |
笔试 |
必考 |
|
5 |
0053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7 |
笔试 |
必考 |
|
6 |
005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7 |
笔试 |
必考 |
|
7 |
00540 |
外国文学史 |
6 |
笔试 |
必考 |
|
8 |
00541 |
语言学概论 |
6 |
笔试 |
必考 |
|
9 |
0081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
4 |
笔试 |
必考 |
|
10 |
05182 |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
4 |
笔试 |
必考 |
|
11 |
00819 |
训诂学 |
5 |
笔试 |
必考 |
|
12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笔试 |
选考 |
任选一门 |
14025 |
明清小说专题 |
5 |
笔试 |
选考 |
||
13 |
00536 |
古代汉语 |
8 |
笔试 |
必考 |
|
14 |
13426 |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 |
4 |
笔试 |
必考 |
|
07998 |
毕业考核 |
实践 |
必做,不计学分 |
|||
总学分 |
74 |
五、主要课程说明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说明略)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说明略)
3.美学(课程说明略)
4.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说明略)
5.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说明略)
6.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说明略)
7.外国文学史(课程说明略)
8.语言学概论(课程说明略)
9.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考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在把握中国古代文论知识系统的同时,对我国文化传统产生更为深刻的体认。
10.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精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论文艺的经典文献,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念和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论断和命题,并以之分析具体的文艺现象。
11.训诂学
训诂学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训诂学的学科性质、训诂内容、训诂方法、训诂体式、训诂术语、训诂功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掌握训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形成利用古代注疏读懂古代典籍的能力。
12.英语(专升本)(课程说明略)
13.明清小说专题
明清小说专题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明清小说史的流变及明清小说的艺术成就,以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两条线索展开,从文献、内容、艺术方面予以讲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明清小说的发展样貌,对重点名著有较深入的理解,并学会分析小说的方法,具备古代小说史的知识素养。
14.古代汉语(课程说明略)
15.当代文学思潮专题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建国后 70 多年来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基本发展状况,介绍各种文学思潮形成的过程、特点、意义和局限,从历史和美学角度评价各个时期的重要文学现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构及其变化缘由。
六、其他必要的说明
1.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1)本专业的实践课程详见专业考试计划第四部分的“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践课程的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等由主考学校公布和实施。
(2)本专业的毕业考核应在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再按照我省和主考学校的有关要求完成考核。
2.课程使用教材
理论考试课程的使用教材以省教育考试院当次考试公布的《教材目录》为准,实践性环节课程的使用教材由主考学校公布。
七、新旧课程设置对照关系表
序号 |
原计划课程 |
新计划课程 |
备 注 |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
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
3 |
00037 |
美学 |
6 |
00037 |
美学 |
6 |
|
4 |
0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6 |
0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6 |
|
5 |
00538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
7 |
00538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
7 |
|
6 |
005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 |
7 |
005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 |
7 |
|
7 |
00540 |
外国文学史 |
6 |
00540 |
外国文学史 |
6 |
|
8 |
00541 |
语言学概论 |
6 |
00541 |
语言学概论 |
6 |
|
9
10
11 |
00814 05182 00819 00321 05183 05184 05185 05186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训诂学 中国文化概论 报刊编辑学 汉语修辞学 新闻采访学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
4 |
00814 05182 00819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训诂学 |
4 |
1.原计划课程与新计划相同的,必须对 照顶替新计划相同课程; 2.其余原计划课程可以一对一任意顶 替新计划课程; 3.原计划课程不得重复顶替新计划课 程; 4.原计划课程按上述要求一对一顶替 新计划课程后,剩余合格课程达到两门 及以上的,可使用两门课程顶替新计划 中的英语(专升本)。 |
4 |
|||||||
5 |
|||||||
5 |
4 |
||||||
4 |
5 |
||||||
4 |
|||||||
4 |
|||||||
4 |
|||||||
12 |
00015 00016 00017 |
英语(二) 日语(二) 俄语(二) |
14 |
13000
14025 |
英语(专升本) 明清小说专题 |
7 |
原计划一门课程可任意顶替新计划的 一门课程,但不得重复顶替。 |
14 |
5 |
||||||
14 |
|||||||
13 |
00536 |
古代汉语 |
8 |
||||
14 |
13426 |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 |
4 |
||||
15 |
06999 |
毕业论文 |
07998 |
毕业考核 |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