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汉语言文学 | 专业代码: | 050101 | 学分要求: | 65及以上 |
---|---|---|---|---|---|
主考学校: | 华东师范大学 | 学历层次: | 本科 | 专业类型: | 未指定 |
专业审批: | 已审批 | 施行时间: | 2026年起 | 开考方式: | 面向社会开考 |
委托开考: | 否 | 委托单位: | |||
毕业证书停止颁发: | 否 | 专业停考: | 否 | 停止接收新生: | 否 |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遵循自学与考试的基本规律,兼顾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专业能力训练与人文素养培育,以经典研读为中心,强调超越知识点的思维方法训练,促成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相互转化,在提升学生学历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本专业坚持课程标准,体现培养目标,确保试题质量,维护自学考试信誉。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专科升本科学历层次的优秀人才,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相应专业的水平要求一致。学生根据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毕业论文及思想品德鉴定符合要求,可获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学运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初步从事本学科研究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具备宽阔的文化视野,能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试方式 |
考试类别 |
备注 |
公共基础课 |
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笔试 |
必考 |
|
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笔试 |
|
||
专业核心课 |
3 |
00037 |
美学 |
6 |
笔试 |
|
|
4 |
0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6 |
笔试 |
|
||
5 |
0053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7 |
笔试 |
|
||
6 |
005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7 |
笔试 |
|
||
7 |
00540 |
外国文学史 |
6 |
笔试 |
|
||
8 |
00536 |
古代汉语 |
8 |
笔试 |
|
||
9 |
00541 |
语言学概论 |
6 |
笔试 |
|
||
推荐选考科 |
10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笔试 |
加考 |
选考不少于4 门课程,不低于21 |
11 |
00321 |
中国文化概论 |
5 |
笔试 |
|||
12 |
00815 |
西方文论选读 |
4 |
笔试 |
|||
13 |
10396 |
比较文学研究 |
5 |
笔试 |
|||
14 |
13426 |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 |
4 |
笔试 |
|||
15 |
0081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
4 |
笔试 |
|||
16 |
14287 |
唐宋诗词专题 |
5 |
笔试 |
|||
17 |
14968 |
中国现代作家个案研究 |
5 |
笔试 |
|||
18 |
14025 |
明清小说专题 |
5 |
笔试 |
|||
|
19 |
04616 |
专业实践 |
不计学分 |
|
必考 |
|
|
20 |
10196 |
毕业论文 |
不计学分 |
|
必考 |
需答辩 |
总学分 |
73及以上 |
|
|
|
说明:
1.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校(含自考)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无需加考课程。
2.考生在通过 6 门专业课程后,可申请“专业实践”。
3.毕业论文题目由主考院校公布,应考者选一题撰写,也可由应考者自定论题,但须经指导教师同意。毕业论文字数原则上不少于 8 千字,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联系实际,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论文须经审查答辩后评定成绩。评定成绩采用百分制。毕业论文考核不及格者不能获得本科学历。
五、主要课程说明
1.西方文论选读
本课程为考察学生系统掌握西方自古希腊以来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情况,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分析丰富复杂的西方历史上的文学现象,评论西方历史上伟大的文学作品,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文艺思想。
2.比较文学研究
本课程考察学生对比较文学这个新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了解并尝试运用比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读中外文学作品,提高认识文学现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当代文学思潮专题
本课程考察学生对从 1949 年至当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与创作概貌,重点把握各个阶段、各种体裁与流派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特征与评价;把握当代主要“文体”的演变轨迹;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各主要文体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提高文学阅读、鉴赏、分析、表达的能力;进而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成就、不足及其发展的某些规律性问题;把握当代文学与当代社会的密切联系。
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本课程考察中国文论的基础知识和经典文本,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学科发展、内容特点、民族特色;先秦至唐五代各个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程的梳理与介绍,尤其注重对塑造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独特品格的论者和论著的掌握。
5.唐宋诗词专题
本课程考察唐宋诗词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要求学生较好地把握唐宋诗词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其演变形态,将重点放在如下几个部分:(1)诗词历史及流派论;(2)题材论;(3)风格论;(4)体式论;(5)作家群体;(6)生态及功能;(7)传播与接受。
6.明清小说专题
选择明清小说的经典作品进行考察,要求学生熟悉作品的主要内容、故事源流、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并能够结合小说文本,对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社会进行分析。
7.中国现代作家个案研究
选择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进行考察,要求学生熟悉作家的生平与创作,能够对作家的思想特色、创作经历、风格手法和代表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能够将作家的个人创作与文学史发展的重要事件联系起来。
六、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专业实践: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地点进行专业考察,具体的实践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田野调查、文学采风、方言调研和科研实验等,要求体现专业知识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的结合,拓展并巩固对所学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方法的运用,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并评定成绩。评定成绩采用两级评定制方法,即合格与不合格。
七、其他必要的说明(报考条件、毕业与学位证书颁发等)
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校(含自考)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均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13 门及以上课程(考试课程相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的合格成绩,学分总数达到 73 学分及以上,毕业论文达到规定要求,思想品德鉴定合格者,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毕业生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且符合主考院校的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由主考院校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