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考1450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考试大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课程代码:14500课程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及全国统考课程命题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考试目标

1.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向自学者传授和培养“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一门专业课程。

2.考试目标

    通过自学和考试,使自学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善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社会领域的内容并要求能够按照《纲要》和《指南》的要求选择社会领域教育内容,设置社会领域活动目标,且能够设计相关的社会领域活动,明确社会领域活动设计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以课程考试大纲为依据。其内容为: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 重难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的对象、内涵和价值。

本章难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

三、考核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识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理解:学前儿童学会教育的重要性

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三个研究对象的内涵及关系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重难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气质类型的特点和划分依据、人际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本章难点: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师幼关系。

二、考试内容

1.学前儿童气质类型划分及其依据;

2.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判断;

3.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影响因素及重要性;

4.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5.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

6.结合所学理论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三、考核要求

1.学前儿童气质类型划分及其依据

识记:四种传统气质类型

理解:学前儿童气质类型的划分依据

综合运用:结合案例分析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要点

2.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内涵及判断

识记: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内涵、学前儿童依恋的类型

综合应用:利用相关理论分析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及对应策略

3.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影响及重要性

理解: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影响因素

综合运用:分析儿童不同行为和表现背后的依恋原因,并给出教育建议

4.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理解:不同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表现及对儿童的影响

综合运用:能够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5.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

理解:建立良好师幼互动的策略

综合应用:分析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并给出对策和建议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重难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分析。

本章难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规定与组织。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2.掌握《纲要》与《指南》中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选择的要求;

3.能够运用《指南》与《纲要》的理念与要求进行社会领域活动设计。

三、考核要求

1.掌握《纲要》与《指南》中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综合运用:能够撰写一个特定年龄段的典型社会领域案例的目标并进行分析。

2.掌握《纲要》与《指南》中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选择的要求

综合运用:能够根据幼儿表现选择合适的社会领域教育内容并写出活动由来

3.能够运用《指南》与《纲要》的理念与要求进行社会领域活动设计

综合运用:能够撰写一个特定年龄段的典型社会领域案例并进行分析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重难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本章难点:如何利用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考试内容

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的活动设计。

三、考核要求

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识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顺序、趋势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发展的特点等

综合运用: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的活动设计

掌握: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

综合运用:对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 学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有关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意义;

3.知道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类型以及年龄特征。

二、考试内容

1.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影响因素

2.学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活动设计

三、考核要求

1.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影响因素

识记: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影响因素

综合运用:分析同伴关系发展的案例

2.学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活动设计

综合运用:对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活动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

第六章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一、重难点

本章重点:亲社会行为的特点与表现。

本章难点: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二、考试内容

1.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2.学前儿童亲社会性为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考核要求

1.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掌握: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综合运用: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案例分析

2.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教育活动的设计

综合运用: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七章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重难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阶段与特点。

本章难点:如何利用利用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考核内容

1.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特点

2.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考核要求

1.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特点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特点

综合运用: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案例分析

2.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教育活动的设计

综合运用:对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 学前儿童归属感的发展与教育
  • 重难点

本章重点:归属感、依恋的概念。

本章难点: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归属感、如何正确对象学前儿童的依恋行为。

  • 考核内容

1.归属感的定义和年龄特征

2.依恋的类型、成因及对策

三、考核要求

1.归属感

识记:归属感的定义、年龄特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应用:帮助幼儿获得归属感的策略与方法。

2.依恋

识记:小班、中班幼儿归属感的主要特点、依恋的类型、依恋的成因

掌握:依恋的类型和成因。

综合运用:对学前儿童依恋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九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与矫正

一、重难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及成因。

本章难点:正确判断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分析其成因并给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考试内容:

1.理解学前儿童问题行为背后原因

2.能够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三、考核要求:

综合运用: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和建议

三、考试范围和考试说明

    坚持质量标准,注重能力考查,使考试合格者能达到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同专业同课程的结业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

1.考试依据和范围

(1)以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以及自学考试的特点为考试依据。

(2)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设计》(张明红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为考试必读教材。

(3)命题内容覆盖各章。

2.本课程考核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课程考试,在考核应考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之上,考核其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考试合格者达到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业相同课程的结业水平。

考试工作应引导社会助学者全面系统地进行辅导,引导应考者认真、全面地学习指定教材,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与覆盖的关系

试题覆盖到各章,重点章节的内容占试卷内容比例为50-60%。

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答卷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

2.考试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及案例分析题。

3.本课程在试题中不同难度要求的分数比例为:容易20%,较易35,较难35,难10%。

4.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本门课程有无特殊要求(包括考生可携带的工具):无。

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题型举例

1.名词解释

(1)家庭结构

(2)师幼互动

2.多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是                 【 】

A.个性   B.社会性 C.独立性      D.社会化    

(2)幼儿的自我控制包括                           【     】

A.自制力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我延迟满足

3.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特征及成因。

(2)简述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4.论述题

(1)请结合实践,举例说明如何缓解儿童的入园焦虑?

(2)请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5.案例分析题

涛涛的爸爸是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他为儿子请了两位保姆,一个照料儿子的生活,一个负责接送儿子上下学。涛涛的爸爸认为保姆应当服从于雇主的要求,常常用命令的语气跟保姆说话。本来在幼儿园很独立的滔滔,回到家中一见到保姆,就指示她们做这,做那,语气态度很不客气。

 请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涛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