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考14450小学课程与教学设计(实践)考试大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代码:14450 )课程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及全国统考课程命题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考试目标

1.课程性质

    《小学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教师教育课程,是向自学者传授课程与教学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培养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主干课程。

2.考试目标

    通过自学和考试,使自学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联系实际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对小学课程与教学的认识,提高小学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以课程考试大纲为依据。其内容为: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导论”需要掌握:课程(狭义)定义;教学(狭义)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需要掌握: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课程与教学趋势。

第三章“课程价值与教学目标”需要掌握:课程价值的含义;知识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及其流派代表;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关系;布鲁姆等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第四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需要掌握:课程开发的含义;课程开发的内容层次和主体层次;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背景分析的内容;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教学内容设计需重视的问题;教学方法选用的原则;教学流程设计的组成要素。

第五章“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需要掌握:课程资源的含义;课程资源的类型;新课程资源观的基本理念;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含义;课程资源开发的常用方法;教科书内容选择的依据;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原则;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

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需要掌握: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层次;课程实施的含义;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规律;“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三类教学方法;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含义与优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步骤;教案的内容、格式与编写要求;上课的基本要求;布置课外作业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课程领导与课堂教学管理”需要掌握:课程领导的含义;课程领导的特征;课堂教学管理(微观)的含义;课堂教学管理的类型;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课堂教学管理的内容;课堂教学管理的四种策略。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评价”需要掌握:课程评价(狭义)的含义;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传统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问题;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三种基本方法;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趋势。

第九章“课程与教学变革”需要掌握: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含义;课程与教学变革的“自下而上策略”;课程与教学变革趋势。

第十章“课程与教学研究”需要掌握: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征;叙事研究的内涵与程序;行动研究的含义与主要步骤。

三、考试范围和考试说明

    坚持质量标准,注重能力考查,使考试合格者能达到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同专业同课程的结业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

1.考试依据和范围

(1)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颁发的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见李森、陈晓端主编《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为考试依据。

(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指定的统编教材《课程与教学论》(李森、陈晓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为考试必读教材)。

(3)命题内容覆盖各章。

2.本课程考核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小学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考试,应考核应考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考试合格者达到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业相同课程的结业水平。

考试工作应引导社会助学者全面系统地进行辅导,引导应考者认真、全面地学习指定教材,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与覆盖的关系

试题覆盖到各章,重点章节的内容占试卷内容比例为50-60%。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答卷时间为120分钟,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

2.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3.本课程在试题中不同难度要求的分数比例为:容易20%,较易35,较难35,难10%。

4.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本门课程有无特殊要求(包括考生可携带的工具):无。

五、《小学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题型举例

1.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从开发内容的角度,课程开发的层次不包括:  【     】

A.宏观课程开发   B.中观课程开发   C.微观课程开发   D.国家课程开发

(2)下列不属于课程实施取向的是:                  【 】

A.目标取向      B.忠实取向       C.相互调适取向 D.缔造取向

2.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 均不给分)

(1)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              【   】

A.教学背景分析 B.教学目标设计

C.教学过程设计 D.教学评价设计    

(2)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成:            【   】

A.认知领域的目标 B.情感领域的目标

C.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D.智慧技能领域的目标       

3.名词解释题

(1)课程资源

(2)行动研究

4.简答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5.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评析“教师即是课程”的观点。

(2)结合实际阐述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6.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评价吴正宪老师的儿童数学教育思想,并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停止这样的思考:儿童需要学习什么样的数学?儿童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数学?通过数学学习,儿童到底应该从中获得什么?同时,我也一直在不断地追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怎样为儿童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为儿童的可持续且全面发展“打好桩、留住根”?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思考与追问中,我的儿童数学教育理念逐渐清晰;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我的儿童数学教育特色课堂逐渐形成。

关于“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它是具有双重价值取向的数学教育。“有营养”,是从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来讲,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好吃”,是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讲,要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儿童口味的数学,就是他们想学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达到想学、爱学、学会、会学的目的,提升儿童的学习力,学有后劲。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对儿童数学教育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在我的心中,儿童数学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还是一种理性精神、一种科学态度、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交流语言、一种特殊工具。因此,可以说儿童数学教育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过程。我认为,儿童数学教育由三个要素组合而成,即儿童、数学、教育……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是要理解儿童,研究儿童学习规律;二是要理解数学,研究数学本质属性;三是要理解数学教育,研究数学教育的规律。

——吴正宪《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中国教师》2017.7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