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1663免疫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01663]

免疫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教育考试院

2013年6月

自学用书:《医学免疫学》,金伯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同时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多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又形成许多临床免疫学分支学科。进入21世纪后,免疫学发展突飞猛进,不仅使我们加深了对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本质的认识,而且深刻影响到与临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索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考试者应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免疫相关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及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为从事医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的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了解免疫学发展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

  •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 免疫学发展简史

三、考核要求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识记:免疫的概念 、机体免疫的功能。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识记:免疫应答的概念,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过程),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

领会:免疫学发展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熟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二、考核知识点

(一)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二)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三、考核要求

(一)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的分类、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和组成

识记: 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识记:淋巴细胞归巢的概念。

领会: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

第三章  抗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抗原、半抗原、完全抗原、抗原表位(决定簇)、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的概念,掌握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掌握抗原的分类,熟悉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二、考核知识点

  • 概述
  •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 抗原的种类
  •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三、考核要求:

(一)概述

识记: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概念、半抗原和完全抗原的概念。

(二)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识记:抗原表位(决定簇)的概念、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的概念。

领会: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三)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领会: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三个因素: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宿主方面的因素及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四)抗原的种类

识记: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的概念及区别。

领会: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内源性抗原与外源性抗原的区别。

(五)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识记:超抗原和佐剂的概念。

领会: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区别、佐剂的种类及作用机制、丝裂原的种类。

应用:佐剂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功能区,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熟悉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了解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二、考核知识点

(一)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三)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四)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六)人工制备抗体

三、考核要求

(一)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识记: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识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领会: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三)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领会: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四)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领会: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

(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领会: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

(六)人工制备抗体

识记: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

领会: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优缺点。

第五章  补体系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熟悉补体系统的激活及调节,掌握补体的生物学功能,了解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补体概述

(二)补体激活

(三)补体系统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意义

(五)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三、考核要求

(一)补体概述

识记: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

(二)补体激活

识记:补体激活的三种途径。

领会:三种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

(三)补体系统的调节

领会:补体系统活化的调控机制。

(四)补体的生物学意义

领会: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五)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领会:补体缺陷、补体功能障碍或过度活化相关的疾病。

第六章  细胞因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分类及细胞因子的共同点,熟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及细胞因子受体,了解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 细胞因子的分类
  •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 细胞因子受体
  • 细胞因子与临床

三、考核要求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识记: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细胞因子的共同点。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识记:细胞因子的分类。

领会:干扰素的类型及主要功能。

(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领会: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应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细胞因子受体

识记: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功能及分类。

(五)细胞因子与临床

领会:细胞因子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细胞因子与其相关的生物制品。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概念,熟悉与T细胞、B细胞有关的常见CD分子种类及功能,熟悉黏附分子种类及主要功能,了解CD分子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二)黏附分子

(三)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三、考核要求

(一)人类白细胞抗原

识记:人类白细胞抗原的概念、CD的概念。

领会:与T细胞、B细胞有关的常见CD分子种类及功能。

(二)黏附分子

识记:黏附分子的概念。

领会:黏附分子种类及主要功能。

(三)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领会:CD分子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MHC的概念、分类及其编码的产物,掌握MHCⅠ类基因、Ⅱ类基因的定位和结构,掌握HLAⅠ类抗原和Ⅱ类抗原的结构、组织分布和主要功能,熟悉MHC的多态性,掌握MHC的生物学功能和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一)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二)MHC多态性

(三)MHC的生物学功能

(四)HLA与临床医学

三、考核要求

(一)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识记:MHC的概念、分类及其编码的产物。

领会:MHCⅠ类基因、Ⅱ类基因的定位和结构,HLAⅠ类抗原和Ⅱ类抗原的结构、组织分布和主要功能。

(二)MHC多态性

领会:MHC多态性的基本概念、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

(三)MHC的生物学功能

识记:MHC的生物学功能。

(四)HLA与临床医学

领会: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B细胞的分化发育,掌握B细胞表面分子、亚群及其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

(一)B细胞的分化发育

(二)B细胞的表面分子与其作用

(三)B细胞的亚群

(四)B细胞的功能

三、考核要求

(一)B细胞的分化发育

识记:B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B细胞分化发育经历的阶段。

领会: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二)B细胞的表面分子与其作用

识记:B细胞表面重要的分子及其作用。

(三)B细胞的亚群

识记:B细胞亚群及其主要特点。

(四)B细胞的功能

识记:B细胞的主要功能。

第十章  T淋巴细胞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T细胞的分化发育,掌握T细胞表面分子、亚群及其功能。

  • 考核知识点
  • T细胞的分化发育
  • T细胞的表面分子与其作用
  • T细胞亚群
  • T细胞的功能

三、考核要求:

(一)T细胞的分化发育

识记:T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领会: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过程。

(二)T细胞的表面分子与其作用

识记:T细胞表面重要的分子及其作用。

(三)T细胞亚群

识记:T细胞不同的亚群及其主要特点。

(四)T细胞的功能

识记:T细胞的主要功能。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及特点,掌握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二、考核知识点

(一)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

(二)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三、考核要求:

(一)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

识记: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二)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识记:抗原处理与抗原提呈的概念。

领会: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MHCⅠ类分子途径)和外源性抗原提呈过程(MHCⅡ类分子途径)。

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细胞免疫应答的概念及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

(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二)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三)T细胞的效应功能

三、考核要求:

(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识记:细胞免疫应答的概念。

领会: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二)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识记:T细胞活化所涉及的分子,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概念。

领会: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增殖和分化。

(三)T细胞的效应功能

识记:Th细胞和CTL细胞的效应功能,记忆性T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体液免疫应答的概念及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三)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三、考核要求: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识记:体液免疫应答的概念。

领会:TD抗原诱导体液免疫的过程。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领会:TI抗原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三)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识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组成及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屏障及作用

(二)固有免疫细胞

(三)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四)固有免疫应答

三、考核要求:

(一)组织屏障及作用

识记:组织屏障的组成及作用。

(二)固有免疫细胞

识记:主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

(三)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识记:固有体液免疫分子的组成及其作用。

(四)固有免疫应答

识记: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形成机制及免疫耐受与临床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

(二)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三)免疫耐受机制

(四)免疫耐受临床医学

三、考核要求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

识记:免疫耐受的概念。

(二)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领会: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三)免疫耐受机制

识记: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的概念。

领会: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形成机制。

(四)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

领会:免疫耐受与临床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系,建立和打破免疫耐受的方法。

第十六章  免疫调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本身具有的能力,了解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抑制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熟悉调节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调节,了解独特型免疫网络调节的机制和意义、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调节的机制及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一)调节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调节

三、考核要求

(一)调节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调节

领会:Th1和Th2的免疫调节作用。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掌握各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掌握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治原则,熟悉临床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Ⅰ型超敏反应

(三)Ⅱ型超敏反应

(四)Ⅲ型超敏反应

(五)Ⅳ型超敏反应

三、考核要求

(一)概述

识记: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二)Ⅰ型超敏反应

识记: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领会: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三)Ⅱ型超敏反应

领会:Ⅱ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及常见的疾病。

(四)Ⅲ型超敏反应

领会:Ⅲ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及常见的疾病。

(五)Ⅳ型超敏反应

领会:Ⅳ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及常见的疾病。

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的疾病,熟悉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三、考核要求

(一)概述

识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领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领会: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领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病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种类,掌握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及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三)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四)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 考核要求

(一)概述

识记: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临床特点。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识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三)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识记:诱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

领会:AIDS的发病机制、HIV诱导的机体免疫应答、临床分期及免疫学特征、免疫学诊断及预防治疗。

(四)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识记: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肿瘤抗原的概念、分类和特征,掌握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和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熟悉肿瘤的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及预防。

二、考核知识点

(一)肿瘤抗原

(二)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三)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四)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及预防治疗原则

  • 考核要求

(一)肿瘤抗原

识记:肿瘤抗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二)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领会: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制。

(三)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识记: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四)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及预防治疗原则

领会: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及预防治疗原则。

第二十一章  移植免疫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移植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的机制及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熟悉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了解器官移植相关的免疫学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的机制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四)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三、考核要求

(一)概述

识记:移植的概念、移植的分类。

(二)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的机制

识记:引起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种类、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的概念。

领会: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识记: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四)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领会: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则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掌握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主要体外试验,掌握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二、考核知识点

(一)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二)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

(三)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三、考核要求

(一)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识记: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二)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

识记:凝集反应的概念和分类,沉淀反应的概念和分类,免疫标记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三)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识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T细胞功能测定的主要方法,B细胞功能测定的主要方法,细胞毒试验的主要方法,吞噬功能测定的主要方法,细胞因子测定的主要方法。

领会: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方法。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人工免疫的概念、分类、疫苗的种类及应用,掌握免疫治疗的概念、分类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免疫预防

(二)免疫治疗

三、考核要求

(一)免疫预防

识记:疫苗的概念及对疫苗的基本要求,疫苗的种类及应用,人工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治疗

识记:免疫治疗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应用。

  • 三、题型举例(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如:适应性免疫应答分为三个阶段:识别阶段、活化增殖阶段和效应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如: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C )。

  A、IgM     B、IgA     C、IgG      D、Ig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如: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如: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答: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即V区的功能和C区的功能。V区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在体内可直接发挥中和作用阻止病原入侵。C区可激活补体系统导致对靶细胞的杀伤或溶解,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如调理作用),穿过胎盘和粘膜对新生儿抗感染及发挥粘膜局部免疫有重要作用。

 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如:试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答:抗原抗体反应有三个特点:特异性、抗原抗体比例和可逆性。

特异性:抗原抗体的结合是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中抗原结合点之间的结合,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以它们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但这种特异性不是绝对的,如果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有相同的抗原表位,或抗原、抗体间构型部分相同,就可出现交叉反应。

抗原抗体比例: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时只有两者分子比例合适时才会出现最强的反应,称为等价带或最适比。抗体浓度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因此,在进行免疫试验时,确定抗原抗体的合适比例十分重要。

可逆性:抗原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解离取决抗体对相应抗原的亲和力和环境因素。亲和力高,两者结合牢固,不易解离,反之,易出现解离。pH过高或过低、增加离子强度和提高温度都能加速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解离。

 

四、考试时间及试卷形式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答题方式: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纸。

试卷题型比例:

试卷结构一览表

部  分

名  称

题  量

分  值

填空题

10

20

单选题

20

20

名词解释

3

12

简答题

3

18

问答题

3

30

合       计

 

100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