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00278社会统计学考试大纲

[00278]

社会统计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OO三年一月

自学用书:《社会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张彦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

“社会统计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本科层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社会统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方法论科学。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社会统计学侧重于阐明各种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以及这些方法在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第二部分  课程考核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目标

社会统计学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考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社会统计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从而培养其应用统计方法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    

第三章  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

第四章  集中趋势的量度:平均指标    

第五章  离中趋势的量度:变异指标    

第六章  相对指标    

第七章  时间数列分析    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

第九章  统计指数    

第十章  推断统计    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社会统计学的发展和研究对象;理解统计学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作用;掌握社会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考核知识点

一、主要的统计学派

二、社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统计工作程序

三、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四、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考核要求

一、识记:各主要统计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

二、社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统计工作程序

(一)理解:社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二)识记:社会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

三、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一)识记: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二)理解: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关系

四、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理解: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的概念、基本特征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标志和变量

1.理解:标志的名义与分类

2.理解:变量的含义与分类

(三)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1.识记:统计指标的含义与分类

2.理解: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关系

3.应用:区分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第二章  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统计资料的种类和搜集资料的方法;理解各种统计调查组织形式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掌握四种不同的测量层次;掌握统计误差的类型。

考核知识点

一、统计资料的种类

二、搜集资料的方法

三、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四、四种测量层次

五、统计误差

考核要求

一、识记:统计资料的分类

二、识记: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

三、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一)识记:统计调查组织形式的分类

(二)理解:普查的含义与特点

(三)理解:抽样调查的含义与特点

(四)理解:随机抽样的具体组织形式

(五)理解:重点调查的含义与特点

(六)理解:典型调查的含义与特点

四、理解四种测量层次的含义、特点与联系

五、识记:统计误差的分类

 

第三章  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掌握统计数据的分组方法;理解次数分布数列的概念和种类;理解次数分布数列的影响因素的含义;掌握次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绘制。

考核知识点

一、统计分组

二、变量数列

三、统计表

四、统计图

考核要求

一、统计分组

(一)识记:统计分组的含义

(二)识记:次数分配数列的含义与分类

二、变量数列

(一)识记:变量数列的构成与分类

(二)理解:组距与组数的含义与确定

(三)应用:组限的含义与确定

(四)应用:组中值的含义与计算

(五)理解:频数密度的含义与计算

(六)应用:频数或频率的累计

三、识记:统计表的构成与种类

四、识记:统计图的主要种类、特点及绘制方法

 

第四章  集中趋势的量度:平均指标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熟练掌握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能选择和利用合适的平均指标描述统计数据的集中趋势。

考核知识点

一、算术平均数

二、调和平均数

三、几何平均数

四、中位数

五、众数

考核要求

一、 算术平均数

(一)理解:算术平均数的含义与特点

(二)应用:不同资料形式下算术平均数的计算

二、理解:调和平均数的含义、计算及应用

三、几何平均数

(一)理解:几何平均数的含义及作用

(二)应用:几何平均数的计算

四、中位数

(一)理解:中位数的含义与特点

(二)应用:中位数的计算

(三)识记:四分位数的含义与计算

五、众数

(一)理解:众数的含义与特点

(二)应用:众数的计算

六、各种平均数之间的关系

(一)应用:算术平均数和众数、中位数的关系

(二)识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关系

 

第五章  离中趋势的量度:变异指标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熟练掌握各种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能选择和利用合适的变异指标描述统计数据的离中趋势等数量特征。

考核知识点

一、极差

二、四分位差

三、平均差

四、标准差

五、异众比率

六、变异系数

七、峰度和偏度

考核要求

一、理解:极差的含义、计算及特点

二、理解:四分位差的含义与计算

三、平均差

(一)理解:平均差的含义与性质

(二)应用:平均差的计算

四、标准差

(一)理解:标准差的含义与性质

(二)应用:标准差的计算

五、识记:异众比率的含义与计算

六、变异系数

(一)理解:变异系数的含义、类型与作用

(二)应用:变异系数的计算

七、识记:峰度和偏度的含义与测定

 

第六章  相对指标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相对指标的含义与作用;理解相对指标的不同表现形式;掌握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和强度相对数等三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和特点。

考核知识点

一、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

考核要求

一、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一)理解:有名数的含义

(二)识记:无名数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

(一)理解: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和强度相对数的含义与特点

(二)应用:三种相对数的计算

 

第七章  时间数列分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了解时间数列编制的原则;掌握时间数列指标分析的各种方法;掌握长期趋势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考核知识点

一、时间数列的种类和编制

二、时间数列的指标分析

三、长期趋势分析

考核要求

一、时间数列

(一)识记:时间数列的构成

(二)识记:时间数列的种类

(三)应用: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特点

(四)识记: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二、时间数列的指标分析

(一)识记:发展水平

(二)发展速度:

1.理解:发展速度的含义与特点

2.应用:发展速度的计算

(三)应用:增长速度的含义与计算

(四)应用: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五)应用: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六)应用: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三、长期趋势分析

(一)识记:随手绘法的含义与特点

(二)应用:移动平均法对直线趋势的拟合

(三)应用:半数平均法对直线趋势的拟合

(四)应用:最小平方法直线趋势的拟合

 

第八章  统计指数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理解指数的含义和分类;掌握加权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掌握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的原理。

考核知识点

一、统计指数的含义与分类

二、加权综合指数

三、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考核要求

一、理解:统计指数的含义与分类

二、加权综合指数

(一)应用;用派氏公式编制质量指标加权综合指数

(二)应用:用拉氏公式编制数量指标加权综合指数

三、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一)应用: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

(二)理解:平均指标的两因素分析

 

第九章  相关与回归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相关关系的种类与表现形式;掌握定类、定序、定距三种不同层次变量相关分析的方法;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联系;掌握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法等。

考核知识点

一、相关关系

二、定类变量的相关分析

三、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

四、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

五、回归分析

考核要求

一、相关关系

(一)理解:相关关系的含义及种类

(二)识记: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

二、定类变量的相关分析

(一)识记:列联表、λ系数和τ系数的含义

(二)理解:削减误差比例的含义

三、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

(一)识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二)理解:同序对、异序对、同分对

(三)理解: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Gamma系数和d系数

四、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

(一)理解:积差系数的特点

(二)应用:积差系数的计算

五、回归分析

(一)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

(二)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三)理解:估计标准误差的含义

 

第十章  推断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掌握正态分布的有关知识;理解中心极限定理在推断统计中的运用;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掌握总体均值和成数的单样本检验;掌握区间估计的基本方法;理解抽样误差的含义和计算;掌握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等几种常见的抽样组织形式的含义、特点、适用场合以及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方法;掌握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考核知识点

一、正态分布

二、中心极限定理

三、假设检验

四、参数估计

五、抽样平均误差

六、样本容量

考核要求

一、正态分布

(一)识记:正态分布的数学形式

(二)应用:标准正态分布的特征和概率表

二、理解: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

三、假设检验

(一)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二)应用:假设检验的步骤

(三)应用:总体均值的单样本检验

(四)应用:总体成数的单样本检验

四、参数估计

(一)理解:点估计

(二)理解:区间估计的含义与方法

(三)应用: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四)应用: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

五、抽样平均误差

(一)应用:纯随机抽样及其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二)理解:分层抽样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三)理解:整群抽样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四)理解:系统抽样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六、样本容量

(一)识记: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

(二)应用:样本容量的确定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对社会助学的建议

按考生平均每周接受3小时面授计算,本课程计划需要18周,讲授54小时。

二、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可使用计算器。

2.试卷分数: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卷分数分配:识记部分约占30%;理解部分约占30%;应用部分约占40%。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