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00275社会问题考试大纲

[00275]

社会问题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0一0年十二月

 自学用书:《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朱力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 课程性质

“社会问题”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这门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理的论性与实践性。本课程比较全面介绍了社会问题的理论与种类,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探讨了当代中国若干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二.本课程的要求

   (一)了解社会问题的构成条件,认识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掌握社会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掌握社会问题的基本分类,掌握社会问题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征,了解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及种类。

    (三)认识中国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发展状况,了解目前中国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掌握主要社会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对策。

(四)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应用,提高学生对我国现实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促进我国的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第一章 社会问题概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社会问题的内涵、社会问题的界定过程、社会问题和社会热点的区别以及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等。

二.考核要求:

(一)社会问题的界定

1.识记:①社会问题的定义      ②社会问题界定的条件。

  • 理解:有关学者对社会问题的定义。

(二)社会问题的界定过程

1.识记:①社会热点的概念及特征  ② 社会问题和社会热点的区别。

  • 理解:①社会问题界定的过程    ②与社会问题相关的概念

(三)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1.识记:现代社会问题的理论

2.理解:早期社会问题的理论。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社会问题的特征和类型、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了解社会问题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一)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1.识记:①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     ②对社会问题认识的相对性

2.理解:社会问题分类的标准和社会问题的主要分类形式

(二)社会问题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1.识记:①社会问题与社会学的关系   ②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

2.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

    (三)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与方法

1.识记:①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方针     ②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2.理解: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路径

 

第三章 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学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当前社会问题,了解当前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与特点。

    二.考核要求

    (一)如何看待社会问题

1.识记: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2.理解:认识社会问题的理论难点

    (二)当前社会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1.识记: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2.理解:社会控制模式变化

    (三)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凸现

1.识记: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特点

2.理解:转型期的社会失范

 

第四章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

  •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原则,并用以指导自己的研究和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二.考核要求

(一)透视性观点

1.识记:透视性观点

2.理解:①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     ②要看到社会问题的隐功能     ③要透视社会的内幕     ④要看到社会的另一个侧面     ⑤要透视社会生活的多重本质

(二)整体性观点

1.识记:整体性观点

2.理解:①社会是一个整体    ②任何社会现象只有把它放到社会整体中,才能得到准确的解释    ③社会整体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④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三)群体性观点

1.识记:群体性观点

2.理解:①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    ②观察社会时要超越个人    ③要研究群体结构④群体的特性独立于个人的属性

(四)客观性观点

1.识记:客观性观点。

2.理解:①实事求是地研究社会问题      ②摆脱个人狭隘的情绪、经验与偏爱,客观地表达各种发现    ③保持陌生人观点    ④保持价值中立观点    ⑤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第五章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

  •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在自己的研究和学习中,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二.考核要求

    (一)社会问题的经验研究方法

  • 识记:收集社会问题信息的方法。

2.理解:分析资料的方法。

(二)社会问题研究模式

1.识记: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

2.应用:就一个社会问题研究制定准备和实施方案。

(三)社会问题研究的功能

    1.识记:①描述性研究的功能。     ②解释性研究的功能。    ③预测性研究的功能。    ④和规范性研究的功能。  

 

第六章 精神疾病问题

  •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涵义与类型,分析引起精神疾病的原因及其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精神疾病的涵义

1.识记:①精神疾病的涵义及影响。    ②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

2.理解: 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态度。

(二)精神疾病的类型、分布和诊断。

1.识记:精神疾病的类型。

2.理解:精神疾病的诊断问题。

    (三)精神疾病的治疗

1.识记:精神治疗。

2.理解:工娱治疗。

3.应用:如何治疗精神疾病。

 

第七章 自杀问题

  •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自杀、我国自杀的现状与原因,掌握对自杀的控制方法,学会分析和预防自杀问题。

    二.考核要求

(一)自杀是一种社会病

1.识记:我国自杀的特征。

2.理解:我国自杀的状况。

(二)自杀的原因

1.识记:社会结构的视角。

2.理解:个人因素的视角。

    (三)自杀的控制

1.识记:预防自杀措施。

2.理解:观察自杀预兆。

3.应用:如何控制自杀。

 

第八章 吸毒问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毒品泛滥的状况,吸毒产生的社会原因,吸毒的危害,戒毒的工作程序。

    二.考核要求

(一)我国毒品泛滥状况    

1.识记:①什么是毒品。    ②当前吸毒状况特点。

2.理解:当前吸毒状况特点。

(二)吸毒产生的社会原因与危害

1.识记:吸毒的社会原因。

2.理解:吸毒的危害。

(三)戒毒工作

1.识记::①矫治吸毒是社会的系统工程。    ②戒毒的程序。

2.理解:戒毒的困境。

3.应用:戒毒的程序。

 

第九章 性越轨问题

  •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性越轨问题的概念,我国的状况和成因,了解性交易的者群体特征和对性越轨问题的控制。

    二.考核要求

    (一)性越轨问题的相关概念

1.识记:卖淫的定义。

2.理解:①历史的起伏。    ②死灰复燃。

(二)买方市场分析

1.识记:为什么在购买性服务。

2.理解:谁是卖淫市场的消费者。

    (三)卖方市场分析

1.识记:她们为什么出卖自己。

2.理解:当前卖淫者的特点和类型。

    (四)性交易控制。

应用:如何控制性交易。

 

第十章 青少年问题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青少年问题的定义与种类,不良青少年问题的种类,我国青少年犯罪状况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初步认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青少年问题的状况和特征

1.识记:青少年问题的定义。

2.理解:不良青少年问题的种类。

(二)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状况与特点

1.识记:①青少年犯罪界定。    ②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2.理解:青少年犯罪的轨迹。

(三)越轨青少年问题的原因。

1.识记:不良社会化因素。

2.理解:青少年问题的实证研究。

(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1.理解:①宏观预防。    ②中观预防。    ③微观预防。

2.应用:如何建构从宏观预防、中观预防、微观预防等方面建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网络。

 

第十一章  残疾人问题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我国残疾人问题的现状和根源,解决残疾人问题的途径。

    二.考核要求

    (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概况

1.识记:①什么是残疾人。    ②残疾人问题的两重性。

2.理解: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二)残疾人问题的现状和根源

1.识记:残疾人问题的现实根源。

2.理解:残疾人现状。

    (三)解决残疾人问题的途径

1.理解:①确立新的残疾人观。    ②健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体系。    ③建立健全保障残疾社会保障体系。    ④社区工作方法的应用。

2.应用:如何运用社区工作工作方法解决残疾人问题。

 

第十二章 失业问题

  •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失业的定义和指标体系,我国失业问题的状况,失业的结构性原因,失业的理论解释,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二.考核要求

    (一)失业问题概述

1.识记:①失业的定义。    ②失业的指标体系。    ③失业的种类。

2.理解:①我国失业的状况。    ②失业群体的特征。

(二)失业的结构性原因

理解:劳动力供给状况、劳动力需求状况。

(三)失业的理论解释

1.识记:社会学研究失业的相关理论。

2.理解: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四)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1.理解:①政府。    ②社区。     ③个人。

2.应用:解决失业问题政府、社区和个人各有何对策。

 

第十三章  贫困问题

  •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贫困的概念和类型,贫困线的测定方法,我国贫困群体状况,对贫困的理论解释,反贫困措施的理论,我国反贫困的实践。

    二.考核要求

    (一)贫困的概念与现状

1.识记:①贫困的概念与类型。    ②贫困线的测定方法。

2.理解:①农村贫困群体的状况。    ②城镇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

(二)关于贫困的理论探讨

1.识记:贫困的的社会学解释。   

2.理解:①贫困的环境解释。    ②我国学者的贡献。

    (三)反贫困的措施

1.识记:反贫困措施的理论。

2.理解:①农村反贫困措施。   ② 现阶段城市反贫困措施的构建。

3.应用:社会工作者反贫困能承担何任务。

 

第十四章  婚姻家庭问题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婚姻家庭问题的特点,婚姻家问题的内容,婚姻家庭问题的社会原因及其对策。

    二.考核要求

    (一)婚姻家庭问题的理论

1.识记:婚姻家庭问题。

2.理解:①我国婚姻和家庭问题的特点。    ②婚姻家庭问题的相关理论流派。

(二)婚姻家庭问题的内容

1.识记:①婚姻家庭内部问题。    ②婚姻家庭外部的。

2.理解:非主流的婚姻家庭模式。

(三)婚姻家庭问题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处置

1.识记:婚姻家庭问题的社会原因。

2.理解:①加强对婚姻问题的研究。   ②家庭社会工作对婚姻家庭问题的介入。

3.应用: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婚姻家庭问题。

 

第十五章  游民问题

  •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游民问题的现状,我国的乞丐问题和流浪儿童问题,对流浪儿童的救助。

    二.考核要求

    (一)游民问题

1.识记:游民产生的原因。

2.理解:对策及建议。

(二)乞丐问题

1.识记:当前我国乞丐的一些特点。

2.理解:①城市乞丐增多的原因。    ②化解乞丐群体问题。

2.应用:如何化解乞丐群体问题。

    (三)流浪儿童问题

1.识记:流浪儿童问题的原因。

2.理解:流浪儿童的保护政策。

3.应用: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

 

第三部分  考试题型举例(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将社会问题分为偏差行为和社会解组两大类的社会学家是              

A.杨国枢等       B. 墨顿等         C.奥杜姆       D.兰迪士

  

二.判断并改错(判断对错,如果是错误的应加以改正)

1老年人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

 

名词解释题

1自杀

 

四.简答题

1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现阶段构建城市反贫困措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