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7492政策法规自学考试大纲

[07492]

政策法规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11年12月

指定用书:社会政策与法规》,花菊香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版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区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共4个学分,计划在第三学期开设。本课程是以社会政策与法规为研究对象,其目标是为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本课程所形成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会政策与法规资源,更妥善地解决社会问题。

本课程着重介绍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描述社会政策与法规从制定、执行、评估到调整的全部运行过程,并揭示效力作用规律、利益调控规律和生命周期规律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运作规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旨在深入研究社会政策与法规如何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解决基本的社会问题;如何运用可行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与法规,妥善的执行社会政策与法规,科学地评估社会政策与法规,恰当地调整社会政策与法规;如何认识、分析和运用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政策,以提高我国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政策水平,更恰当、更具体、更科学、更合法地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履行其社会功能,解决好社会问题,造就一批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合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学习和领会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组成的社会保险政策与法规,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灾害救助、扶贫、慈善救助以及法律救助等组成的社会救助政策与法规,公共福利、劳动福利、残疾人福利、未成年人福利、老人福利、妇女福利、军人福利、就业、社区等组成的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等等社会政策与法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让学生能够做到:

1.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本质、目标、特征和构成要素;

2.熟知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运作规律;

3.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从制定到执行、评估、调整的全过程;

4.学会用专业方法对社会政策与法规开展预测性研究和评估性研究,向有关部门撰写评估报告;

6.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应做到能结合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理论知识,对现实的社会政策与法规,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政策,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三、教学媒体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建议选用文字教材及其配套的录像教材、IP课件等。其中文字教材是课程的基本媒体,包含所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教材。录像教材、IP课件是强化媒体,主要是分层次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是对文字教材内容的强化与补充。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包括:

1.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和钻研大纲与教材。自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社会政策与法规》教材的相关章节,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自学者应深入学习各章的内容,掌握基本原理,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内涵。同时,要注意各章之间的相互关联,掌握社区工作的课程体系。系统学习和重点深入相结合,自学者应在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进行深入学习,掌握各个领域我国当下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知识,以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全部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社会政策与法规》课程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对有关理论或概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运用理论分析、反思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自学者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学时间。本课程提供了3次平时作业。

2.面授助学

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和钻研指定的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特点,明确自学的要求。同时,要对自学应试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重点和难点,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酌正确方向。

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之间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和运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化为应用能力结合起来,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作为重点和一般是互相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甚至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的歧途。

社会助学者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自学应考者学习,现代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大,需要记忆、掌握的知识点多。社会助学者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员全面记忆,掌握知识要点,提高会计处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助学者应组织和鼓励考生参加业务实习,让考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已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四、课程考核要求的层次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其中,“应用”层次,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子层次。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达。这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和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规范和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中等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按章节)

第一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政策和法规的含义和渊源,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本质,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和产生的主要功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界定

(一)什么是社会政策与法规

(二)社会政策的渊源

(三)社会学家和社会学工作者在社会政策与法规领域的作用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质

(一)社会政策是人类对理想社会的长期追求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一种政治抉择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载体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突出的系统特性

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显功能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隐功能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正功能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负功能

(五)社会政策与法规功能作用的方式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突出的系统特性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界定 

(一)什么是社会政策与法规

1.识记:(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概念;(2)社会政策的范畴和内容;(3)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分类

2.理解:社会政策的范畴和内容

(二)社会政策的渊源

1.识记:社会政策的渊源

2.理解:社会政策产生的原因

(三)社会学家和社会学工作者在社会政策与法规领域的作用

1.识记:社会学家和社会学工作者在社会政策与法规领域的作用

2.理解:社会学家和社会学工作者为什么会在社会政策与法规领域发挥作用

3.应用:社会学家和社会学工作者如何在社会政策与法规领域发挥作用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

1.识记:(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2)社会政策和法规是相互联系的;(3)社会政策与法规相互区别的;(4)政策转化为立法的条件

2.理解:(1)社会政策和法规是相互联系的;(2)社会政策与法规相互区别的

3.运用:政策可以转化为立法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质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本质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一种政治抉择

3.运用: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载体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存在形式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载体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是理集结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作为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的特征

2.理解:为什么社会政策与法规必须以理论为指导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突出的系统特性

1.识记:(1)系统特性的主要表现;(2)整体性特征的注意点;(3)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系的相关性;(4)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系的层次性;(5)区分社会政策与法规等级的标准;(6)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三级子系统;(7)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系的开放性;(8)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的性;(9)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一般性质派生出的具体特点。

2.理解:(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整体性;(2)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系相关性特征的注意点;(3)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系的层次性

3.应用:(1)整体性特征的注意点;(2)克服社会政策与法规不相关的主要途径(3)合理的社会政策与法规层次表现

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显功能

1.识记:(1)社会政策与法规显功能;(2)社会政策与法规是政党活动的基本手段。

2.理解:(1)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保护既有制度的功能;(2)社会政策与法规是国家和政策履行责任的途径

3.应用:社会政策与法规是统治阶级维护阶级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工具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隐功能

1.识记:(1)社会政策与法规是被统治阶级争取阶级统治的工具;(2)社会政策具有保护既得利益者的功能;(3)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隐功能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是被统治阶级争取阶级统治的工具

3.应用:社会政策具有保护既得利益者的功能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正功能

1.(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正功能(2)社会政策保障实现现代人权的基本内容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

3.应用: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负功能

1.识记:(1)抑制革命;(2)产生依赖;(3)增加生产成本;(4)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负功能

2.理解:(1)抑制革命;(2)产生依赖

3.应用;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隐功能

(五)社会政策与法规功能作用的方式

1.识记:(1)引导;(2)引导功能的主要表现;(3)调节;(4)控制;(5)实施社会政策与法规控制的注意点(6)社会政策与法规发挥控制作的方式;(7)社会问题的出现可能有的两个主要原因;(8)促进;(9)促进功能的主要表现

2.理解:引导;控制

 

            第二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以及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的特征,领会政策法规价值观与政策法规的过程,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判断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价值、价值观和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

(一)价值

(二)价值观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的特征

  • 多元性

(二)阶段性

第三节 价值过程

(一)什么是价值过程

  • 政策法规价值观与政策法规过程

(三)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过程的争论

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判断的基本要求 

(一)价值判断要以事实为根据

(二)价值判断应以公共利益为重

(三)价值判断应是利益与义务的统一

三、重点与难点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优化原理;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分析的主要类型;单方案优化;多方案优化;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定量研究方法的不同分类;确定型分析技术;随机分析技术。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界定 

(一)价值

1.识记:价值的概念;效用论的价值概念;本质论的价值概念;价值定义包含的内容

2.理解:价值本质;价值的概念

(二)价值观

1.识记:价值观的概念;价值系统的概念

2.理解:价值观的性质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

1.识记:广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概念;狭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概念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的特征 

(一)多元性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的特征;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的多元性表现

2.理解:价值的构成纷繁复尽可能;价值主体存在多层次

3.应用: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主体与对象存在多种价值观向的可能性

(二)阶段性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观具有阶段性特征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观具有阶段性特征

第三节 价值过程 

(一)什么是价值过程

1.识记:价值过程;社会政策与法规过程的逻辑起点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过程的逻辑起点

(二)政策法规价值观与政策法规过程

1.识记:政策法规价值观与政策法规过程的关系

2.理解:政策法规价值观对政策法规问题认定的影响

(三)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过程的争论

1.识记:人民与政府之间的责任分界;社会服务提供原则;政策取向是剩余模式还是制度模式

2.理解:社会服务提供原则是选择性还是普遍性

3.应用:社会服务提供原则是选择性还是普遍性

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判断的基本要求

(一)价值判断要以事实为根据

1.识记: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关系;决策者及研究者应具备一定素质

2.理解: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关系

3.应用: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关系

(二)价值判断应以公共利益为重

1.识记: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

2.理解;价值判断以公共利益为重

(三)价值判断应是利益与义务的统一

理解:价值判断应是利益与义务的统一

 

             第三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政策研究方法的来源,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方法基本原理;领会和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方法分类 

(一)社会政策研究方法的来源

(二)社会政策研究方法分类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方法原理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的实证原理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的价值原理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的规范原理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的可行性原理

(五)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的优化原理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定量分析方法

(一)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基础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定量研究方法的类型

(三)定量分析方法作用

(四)定量分析的不足

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定性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的定义

(二)定性分析主要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政策研究方法的来源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方法基本原理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方法分类

(一)社会政策研究方法的来源

识记:社会政策研究方法以的来源

(二)社会政策研究方法分类

识记:社会政策研究方法的不同分类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方法原理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的实证原理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的实证原理;实证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2.理解:实证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的价值原理

识记:价值原理;社会价值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影响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的规范原理

识记:规范原理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的可行性原理

1.识记:可行性原理;政治可行性分析;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2.理解:规范分析与实践的关系

(五)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的优化原理

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优化原理;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分析的主要类型;单方案优化;多方案优化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定量分析方法 

(一)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基础

1.识记: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基础;渐进主义模式的主张

2.理解:渐进主义模式的主张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定量研究方法的类型

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定量研究方法的不同分类;确定型分析技术;随机分析技术;那格尔和米尔斯的分类方法

(三)定量分析方法作用

理解:定量分析方法有利作用表现

(四)定量分析的不足

理解:定量分析的不足

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定性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的定义

识记:定性分析

(二)定性分析主要方法

1.识记: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定性资料分析的途径;连续接近法;举例说明法;比较分析法;流程图方法;价值分析方法

2.理解:定性分析主要方法;当代社会政策与法规在方法论上的发展特点

 

           第四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各种理论流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和费边主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理解共责体系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领会后现代主义和新右派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方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发展的现况

  (一)有关概念

  (二)关于福利国家的争议

  (三)福利理论的发展与争议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的评论

  第三节 费边主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 

  (一)费边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费边主义具有矛盾性的特色

(三)费边主义的局限性

  第四节 共责体系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

  (一)共责体系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决策

  (三)共责体系与极权政治

  (四)共责体系理论的分类

 第五节 女性主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观 

  (一)什么是女性主义

  (二)女性主义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思考

  (三)女性主义的各种流派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政策与法规

  (一)后现代理论探源

  (二)“现代”与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

  (三)后现代主义

(四)后现代主义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冲击

 第七节 新右派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影响 

  (一)什么是新右派

  (二)新右派的理论根据

  (三)新右派关于西方社会中的福利制度问题的观点

(四)对新右派的评论

 第八节 反种族/群族歧视与社会政策与法规

  (一)产生歧视的主观、环境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二)反种族歧视/群族歧视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种族歧视的影响

  (四)反种族/群族歧视立场在社会政策与法规方面的启示

  第九节 总结  

  (一)福利国家的主要不足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与社会不公平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实质

三、重点与难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

(二)费边主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

(三)共责体系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

(四)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政策与法规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西方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发展的现况

(一)有关概念

1.识记:是福利国家

2.理解:福利国家的源起与变革

(二)关于福利国家的争议

1.识记:公共开支增加的谬误;公民权的争议

2.理解:公共开支增加的谬误;公民权的争议

(三)福利理论的发展与争议

理解:保守主义的复兴与发展;新左派理论对福利国家变革的分析;新文化理论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冲击;绿色和平主义者的批评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1.识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福利的基本观点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有不足而推行;国家政府为何推行社会政策与法规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的评论

理解:女性主义者对马克思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评论

第三节 费边主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 

(一)费边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1.识记:费边主义的基本精神

2.理解:费边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二)费边主义具有矛盾性的特色

理解:费边主义的矛盾性

(三)费边主义的局限性

1.识记:新兴精英的特性

2.理解:费边主义局限

第四节 共责体系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 

(一)共责体系

1.识记:什么是共责体系;华尔达认为共责体系的社会制度有三个重要的元素;共责体系产生的背景。

2.理解:共责体系产生的原因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决策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决策的关系

(三)共责体系与极权政治

识记:社会共责体系;国家共责体系

(四)共责体系理论的分类

识记:歌信将共责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五节 女性主义的社会政策与法规观  

(一)什么是女性主义

识记:什么是女性主义

(二)女性主义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思考

1.识记:女性主义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观点

2.理解:女性主义关于生育及照顾;女性主义关于经济依赖

(三)女性主义者对主流的福利社会政策与法规提出了几点重要的质疑

理解:女性主义对福利国家的质疑

(四)女性主义的各种流派

1.识记:自由主义派的运动策略重点;自由派面对的最猛烈抨击;激进主义者备受批评的地方;社会主义派的主张;后现代主义派的主要观点

2.理解:自由派面对的最猛烈抨击;激进主义者备受批评的地方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政策与法规 

(一)后现代理论探源

识记:后现代理论的起源

(二)“现代”与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

1.识记:什么是现代与现代性

2.理解:“现代”主题

(三)后现代主义

1.识记:后现代主义的矛盾;各派后现代主义的共同之处;后现代主义的主线。

2.理解:后现代主义的矛盾;两种不同的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抗拒性后现代主义;回应性后现代主义)。

(四)后现代主义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冲击

1.识记:调节学派对后现代性的回应;制度学派对后现代性的回应;管理学派对后现代性的回应;威廉姆斯关于后现代主义学说差异倾向性的三种形态;对权力在社会政策与法规上的新诠释

2.理解:欧、美社会政策及社会福利界对后现代主义的讨论

第七节 新右派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影响  

(一)什么是新右派

识记:什么是新右派

(二)新右派的理论根据

理解:新右派的理论根据

(三)新右派关于西方社会中的福利制度问题的观点

1.识记:私营化;私营化的论据;公营的缺陷产生的原因。

2.理解:新右派关于西方社会中的福利制度问题的观点;私营化的论据

(四)对新右派的评论

理解:新右派理论的不足

第八节 反种族/群族歧视与社会政策与法规 

(一)产生歧视的主观、环境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1.识记:产生歧视的主观因素;产生歧视的环境因素;产生歧视的心理方面的因素

2.理解:产生歧视的主观、环境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二)反种族歧视/群族歧视理论的主要观点

理解:反种族歧视/群族歧视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种族歧视的影响

理解:种族歧视的影响

(四)反种族/群族歧视立场在社会政策与法规方面的启示

应用:反种族/群族歧视立场在社会政策与法规方面的启示

第九节 总结  

(一)福利国家的主要不足

理解:福利国家的主要不足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与社会不公平

理解:传统理论对社会不公平的解释;新社会政策与法规理论的解释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实质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实质

 

             第五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的构成和职能,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原则,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程序,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主要模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的构成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的职能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依据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依据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理论依据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现实依据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原则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原则

(二)社会效率和公正原则

(三)利益原则

(四)系统原则

(五)连续性原则

(六)可行性原则

(七)试验原则

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程序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程序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议程的建立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规划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合法化

第五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模型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模型的含义

(二)建立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模型的要求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主要模型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原则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的构成

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的构成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的职能

1.识记:立法机关的职能;行政机关的职能;政党的职能;利益团体的职能;公民的职能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的职能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依据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依据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依据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理论依据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理论依据

2.理解:理论对研究和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作用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现实依据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现实依据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原则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原则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原则

(二)社会效率和公正原则

1.识记:社会公正;社会效率

2.理解:社会效率和公正原则的要求

(三)利益原则

1.识记:利益原则

2.理解:利益原则的要求

(四)系统原则

1.识记:系统原则

2.理解:系统原则要求

(五)连续性原则

1.识记:连续性原则

2.理解:连续性原则要求

(六)可行性原则

1.识记:可行性原则

2.理解:可行性原则要求

(七)试验原则

1.识记:试验原则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试验原则的要求

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程序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程序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程序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议程的建立

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议程建立议程的不同模式;内在创始模式;外在创始模式;动员模式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规划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规划;社会政策与法规问题的界定;社会政策与法规原则的界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目标的选择;分析和确定目标时注意点;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设计方案轮廓的构想;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设计方案细节设计;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轮廓构想应把握的原则;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评估;评估分析的主要变量;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择优;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基本参考标准;可行性论证包括的主要内容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问题的基本特征;方案设计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合法化

1.识记:合法化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合法化

第五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模型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模型的含义

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模型的含义

(二)建立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模型的要求

理解:建立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模型的要求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主要模型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主要模型;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包含的基本内容;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方法的主要类型;渐进决策模型及其内涵;渐进主义社会政策与法规分析的三个层次;综合决策模型;综视决策模型

2.理解:渐进主义社会政策与法规分析的三个层次;综合决策模式的特征

 

第六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涵义、特点和意义,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原则,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程序,体会影响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涵义、特点和意义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涵义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特点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作用与意义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者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原则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原则

(二)坚定性原则

(三)目标与手段相统一的原则

(四)创造性原则

(五)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整体性原则

(六)及时果断与效益实现相统一

(七)领导与群众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程序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程序

(二)制定执行计划

(三)组织落实

(四)学习宣传社会政策与法规

(五)物质准备

(六)试验总结推广

(七)指挥实施

(八)协调监督反馈

第四节 影响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因素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体制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者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对象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

(五)社会政策与法规时效性

(六)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手段和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原则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程序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涵义、特点和意义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涵义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特点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特点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作用与意义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作用与意义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者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者的构成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者的职能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原则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原则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原则

(二)坚定性原则

1.识记:坚定性原则

2.理解:坚定性原则的依据;坚持坚定性原则的途径

3.应用:违反坚定性原则现象

(三)目标与手段相统一的原则

1.理解:目标与手段相统一的原则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标和执行的手段之间的关系

(四)创造性原则

1.识记:创造性原则;灵活性

2.理解:创造性原则的依据;坚持创造性原则的途径;实现灵活性的途径

(五)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整体性原则

1.识记:整体性原则

2.理解:整体性原则的依据;坚持整体性原则的途径

(六)及时果断与效益实现相统一

理解:及时果断与效益实现相统一

(七)领导与群众相统一的原则

理解:领导与群众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程序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程序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程序

(二)制定执行计划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计划的内容

2.理解:制定执行计划必须遵循的原则

3.应用: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的程序

(三)组织落实

1.识记:组织落实

2.理解:组织落实的工作内容

(四)学习宣传社会政策与法规

1.识记:学习社会政策与法规;宣传社会政策与法规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宣传应遵循的原则

(五)物质准备

识记:物质准备

(六)试验总结推广

1.识记:试验对象的选择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总结应包括的步骤

3.应用:设计试验方案

(七)指挥实施

理解:指挥实施

(八)协调监督反馈

1.识记:协调;协调的类型;监督;监督包括的内容;控制;控制包括的要素;控制的方式

2.理解: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3.应用:监督的程序

第四节 影响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因素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体制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体制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影响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者

1.识记:执行人员素质缺陷造成的社会政策与法规失真主要表现

2.理解:执行组织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影响;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人员的影响

3.应用:消除执行组织不良影响的方法;消除执行人员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产生不良影响的途径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对象

1.识记:目标团体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影响因素;影响目标团体接受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原因

2.理解;克服目标团体不利影响的途径

(四)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对社会政策与法规利益调控的影响;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社会政策与法规目标性质的影响。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社会政策与法规措施完备性的影响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影响;完备性的社会政策与法规措施应具备以下特征

(五)社会政策与法规时效性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时效性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影响

(六)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手段和方法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手段主要类型;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方法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手段和方法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影响

 

第七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评估

本章节考核不作要求

 

第八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的原因和作用,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类型,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程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的原因和作用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的原因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类型

(一)增扩型和缩减型调整

(二)合并型和分解型调整

(三)激进型和渐进型调整

(四)废止型和延续型调整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程序 

(一)提出调整方案

(二)选择调整方案

(三)作出调整决定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类型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程序。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的原因和作用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的原因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的原因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的作用

1.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的作用

2.应用;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类型

(一)增扩型和缩减型调整

识记:增扩型调整;缩减型调整

(二)合并型和分解型调整

识记:合并型调整;分解型调整

(三)激进型和渐进型调整

识记:激进型调整;渐进型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

(四)废止型和延续型调整

识记:废止型调整;延续型调整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程序  

(一)提出调整方案

1.识记:反馈原则;客观性原性;适度原则;动态原则;整体原则

2.理解: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方案应把握的原则

(二)选择调整方案

1.识记:追踪决策

2.理解:追踪决策的特征

(三)作出调整决定

理解:实施调整的要求

 

第九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运作规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运作规律的含义和条件,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规律的主导地位,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利益调控规律和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周期规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运作规律的概念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运作规律的含义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良性循环的条件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作用规律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规律的主导地位

(三)正效力作用规律

(四)负效力作用规律

(五)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化规律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利益调控规律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利益调控的含义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运作产生利益调控规律的原因

(三)主导群体优先规律

(四)损益补偿规律

(五)多数满意规律

 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周期规律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周期的含义

(二)单项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周期规律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现象生命周期规律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作用规律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运作产生利益调控规律的原因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周期规律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运作规律的概念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运作规律的含义

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运作规律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良性循环的条件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特点;周期性循环;进化性循环;开放性循环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良性循环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作用规律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的形式;正效力;负效力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有效性的区别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规律的主导地位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规律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三)正效力作用规律

1.识记:正效力作用规律;正效力作用的低效期;正效力作用的增效期;直接效力;间接效力;泛系统效力;正效力作用的递减期

2.理解:正效力作用低效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四)负效力作用规律

1.识记:负效力作用规律

2.理解:负效力破坏作用表现;负效力经过高峰期呈下降趋势的因为

(五)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化规律

1.识记: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化规律

2.理解: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化规律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利益调控规律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利益调控的含义

1.识记:利益规律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利益调控

(二)社会政策与法规运作产生利益调控规律的原因

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运作产生利益调控规律的原因

(三)主导群体优先规律

理解:主导群体优先规律

(四)损益补偿规律

1.识记:损益;引起损益的原因;损益补偿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损益的基本要求

3.应用:若被抑制的利益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五)多数满意规律

识记:多数满意规律

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周期规律  

(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周期的含义

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周期

(二)单项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周期规律

1.识记:单项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周期规律

2.理解:单项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周期规律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现象生命周期规律

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现象生命周期规律

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现象生命周期规律

 

第十章 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渊源,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理解社会保障方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沿革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

(二)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渊源

(三)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四)社会保障方式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

(二)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渊源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沿革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识记:立法历程;社会保障的基本格局;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的特点

2.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格局;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的特点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保障制度

1.识记:立法历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构

2.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构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

1.识记;社会保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给付性;时间性和地域性;公平性

2.理解: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

(二)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渊源

理解: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渊源

(三)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1.识记:普遍保障;普遍保障原则;适度保障的含义;适度保障原则;权利与义务对等;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公平与效率原则;社会共责思想和社会化原则。

2.理解:社会保障旨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所需,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四)社会保障方式

理解:社会保障方式 

 

第十一章 社会保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本制度,掌握基本医疗保险,理解和掌握失业保险的对象与范围、工伤保险的对象,领会和掌握生育保险待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养老保险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三)养老保障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 医疗保险

(一)医疗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演变

(二)基本医疗保险

(三)补充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

第三节 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沿革

(二)失业保险的对象与范围

(三)失业保险费用筹集和使用

(四)失业保险待遇

第四节 工伤保险

(一)我国工伤保障政策与法规

(二)工伤保险法的原则

(三)工伤保险的对象

(四)工伤保险基金筹集

(五)工伤保险待遇

第五节 生育保险

(一)我国生育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沿革

(二)生育保险的对象和覆盖范围

(三)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

(四)生育保险待遇

三、重点与难点

(一)养老保险

(二)工伤保险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养老保险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识记: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法律依据、适用范围、费用筹集、待遇给付;我国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个人缴费工资;基本养老金的构成

2.理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金的构成

(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1.识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2.理解: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三)养老保障发展的趋势

理解:世界银行关于今后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趋向的三大支柱

第二节 医疗保险

(一)医疗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演变

1.识记:医疗保险;医疗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演变

2.理解:医疗保险

(二)基本医疗保险

1.识记:基本医疗保险

2.理解:职工医疗保险的改革为何是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三)补充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

1.识记:补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

2.理解:补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

第三节 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沿革

1.识记:失业保险;失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沿革

2.理解:失业保险

(二)失业保险的对象与范围

1.识记:失业保险的对象

2.识记:失业保险的范围

(三)失业保险费用筹集和使用

理解:失业保险费用筹集和使用

(四)失业保险待遇

1.识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为

2.理解:失业保险待遇

第四节 工伤保险

(一)我国工伤保障政策与法规

1.识记:工伤保险;工伤保险补偿的类型

2.理解:工伤保险

(二)工伤保险法的原则

1.识记:无过失补偿原则;用人单位单方责任原则;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2.理解:无过失补偿原则;用人单位单方责任原则;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三)工伤保险的对象

识记:工伤保险对象

(四)工伤保险基金筹集

理解:世界各国工伤保险基金的筹措遵循几个原则;我国工伤保险基金筹集

(五)工伤保险待遇

识记:工伤保险待遇

第五节 生育保险

(一)我国生育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沿革

1.识记:生育保险,我国生育保障政策与法规的沿革

2.理解:生育保险

(二)生育保险的对象和覆盖范围

理解:生育保险的对象和覆盖范围

(三)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

理解: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

(四)生育保险待遇

识记:生育保险待遇

 

 第十二章 社会救助政策与法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社会救助的项目和对象,掌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理解和领会自然灾害救助的形式。领会其他社会救助制度。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主要特征

(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过程

(三)社会救助的项目

(四)社会救助的对象

(五)社会救助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最低生活保障的定义

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制度包含着三层意义:

(二)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主要是:

(三)我国建立和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的原则

(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

第三节 自然灾害救助

(一)自然灾害救助的概念

(二)救灾的方针

(三)自然灾害救助的形式

(四)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和程序

(五)自然灾害救助新举措

第四节 其他社会救助 

(一)扶贫

(二)慈善救助

(三)法律援助

三、重点与难点

(一)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

(二)自然灾害救助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主要特征

1.识记:社会救助

2.理解:社会救助的主要特征

(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过程

识记: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过程

(三)社会救助的项目

1.识记:社会救助的项目

2.理解:社会救助的项目

(四)社会救助的对象

识记:社会救助的项目

(五)社会救助法的基本原则

理解:社会救助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最低生活保障的定义

1.识记:最低生活保障

2.理解:最低生活制度包含着三层意义

(二)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

1.识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2.理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我国建立和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的原则

理解:我国建立和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的原则

(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

识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

第三节 自然灾害救助

(一)自然灾害救助的概念

1.识记: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灾害社会救助

2.理解:自然灾害社会救助

(二)救灾的方针

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救灾工作方针及其包含的精神

(三)自然灾害救助的形式

1.识记:国家救助;生产自救;互助互济;灾中紧急救助;长期防灾减灾;实物救助;现金救助;互助互济;以工代赈

2.理解:自然灾害救助形式

(四)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和程序

1.识记:救灾工作的程序

2.理解:报灾;计灾;查灾;核灾;救灾

(五)自然灾害救助新举措

1.识记:自然灾害救助新举措

第四节 其他社会救助 

(一)扶贫

1.识记:扶贫;扶贫工作的进程;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两种;经济扶贫;文化扶贫;医疗扶贫;造福工程;扶贫基金;扶贫资金;国家扶贫奖资金;政策行政战略;经济性战略;社会性战略;地方政府自筹的资金

2.理解:扶贫;扶贫的内容和方式与办法;扶贫优待政策的内容;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办法;实现扶贫目标的政策策略

(二)慈善救助

1.识记:慈善救助;慈善救助的历程;慈善活动或项目;希望工程;烛光工程;微笑列车;复明工程;帮困助学活动

2.理解:慈善活动或项目

(三)法律援助

1.识记:什么是法律援助;我国法律援助政策与法规;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我国的法律援助的范围;我国法律援助方式

2.理解:法律援助的对象和范围;法律援助的程序和方式

 

   第十三章 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沿革

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理解公共福利、未成年人福利、劳动福利、妇女福利保障、军人福利保障等基本的政策与法规,掌握老年人权益和福利保障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概述

(一)社会福利的含义

(二)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沿革

第二节 公共福利

(一)教育福利

(二)卫生福利

(三)文化康乐福利

第三节 劳动福利政策与法规

(一)职工福利

(二)农民福利

第四节 未成年人福利保障

(一)家庭保护

(二)社会保护

第五节 老年人福利保障

(一)老年人福利保障的政策与法规

(二)老年人权益和福利保障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残疾人福利保障 

(一)残疾福利社会政策与法规

(二)残疾人福利的基本内容

第七节 妇女福利保障

(一)保障妇女福利和权益的政策与法规

(二)妇女福利保障的内容

 第八节 军人福利保障 

(一)军人福利的政策与法规

(二)军人福利的基本内容

三、重点与难点

(一)老年人权益和福利保障的主要内容

(二)公共福利的主要制度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概述

(一)社会福利的含义

1.识记:广义社会福利;狭义社会福利

2.理解:广义社会福利;狭义社会福利

(二)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沿革

识记: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沿革

第二节  公共福利

(一)教育福利

识记:教育福利

(二)卫生福利

识记:卫生福利

(三)文化康乐福利

识记:文化康乐福利

第三节 劳动福利政策与法规

(一)职工福利

1.识记:劳动福利政策;住房福利;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休息权待遇;福利津贴、设施和服务

2.理解:职工福利

(二)农民福利

1.识记: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养老保障方面;医疗保障方面;社会救助方面;五保供养的内容;农民的民主权利保护;对农民物质利益的保护

2.理解;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农民的民主权利保护;对农民物质利益的保护

第四节 未成年人福利保障

(一)家庭保护

1.识记: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应遵循的原则

2.理解:家庭保护的内容

(二)社会保护

理解:社会保护的内容

第五节 老年人福利保障

(一)老年人福利保障的政策与法规

识记:老年人福利保障的政策与法规

(二)老年人权益和福利保障的主要内容

1.识记:老年人权益保障;老年人权益保障原则;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内容;物质生活保障的内容;精神生活保障;参与社会发展权利的保障

2.理解: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内容

 第六节 残疾人福利保障 

(一)残疾福利社会政策与法规

识记:残疾人;残疾福利社会政策与法规

(二)残疾人福利的基本内容

1.识记: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康复福利;保障受教育的权利。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保障文化娱乐福利;扶残助残

2.理解:残疾人福利的基本内容

 第七节 妇女福利保障

(一)保障妇女福利和权益的政策与法规

识记:妇女福利;保障妇女福利和权益的政策与法规

(二)妇女福利保障的内容

1.识记;生育福利;特殊职业保障;妇女福利设施与服务;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保护

2.理解:妇女福利保障的内容

第八节 军人福利保障 

(一)军人福利的政策与法规

识记:军人福利;我国军人福利内容

(二)军人福利的基本内容

1.识记:优待;优待制度;广义的优待;狭义的优先;社会优先;对义务兵及家属和现役军官、志愿兵及家属的优待;对死亡军人家属的优待;伤残军人的优先;在乡复员军人和部分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的优待;扶恤;死亡扶恤;伤残抚恤;安置;农村安置工作;城镇安置工作;离、退休军人安置;军人保险

2.理解:军人福利的基本内容;军人保险

 

第十四章 就业社会政策与法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就业社会政策与法规沿革,掌握我国各项我国主要就业政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就业社会政策与法规沿革

(一)第一次失业高峰

(二)第二次失业高峰

(三)第三次失业高峰

 第二节 我国主要就业政策

(一)就业服务体系

(二)职业培训制度

(三)就业准入政策

(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三、重点与难点

(一)就业服务体系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就业社会政策与法规沿革

(一)第一次失业高峰

识记:第一次失业高峰;就业社会政策

(二)第二次失业高峰

识记:第二次失业高峰;就业社会政策

(三)第三次失业高峰

1.识记:第三次失业高峰;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目标;再就业工程的具体措施

2.理解:解决劳动力需求方面的措施;解决劳动力供给方面的措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措施

第二节 我国主要就业政策

(一)就业服务体系

1.识记:我国下岗职工的就业政策,我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政策;我国对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政策;职业介绍的主要任务;就业训练的主要任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主要任务。

2.理解:我国对于不同群体有着各自侧重的就业政策;中国的就业服务体系

(二)职业培训制度

1.识记:职业培训的种类;职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度培训;劳动预备制度;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的主要对象;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

2.理解:职业培训制度;劳动预备制度

(三)就业准入政策

1.识记:就业准入

2.理解:就业准入

(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识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识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十五章 社区社会政策和法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领会社区的社会政策,掌握我国城市和农民社区的政策与法规。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掌握社会工作者扮演的社会角色,掌握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和组织模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与社区社会政策

(一)社区

  (二)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社区社会政策

第二节 城市社区政策与法规

(一)社区建设和社区建设政策

  (二)社区服务政策

第三节 农村社区政策和法规

(一)农村社区

  (二)农村社区政策

第三节 农村社区政策和法规

(一)农村社区

  (二)农村社区政策

三、重点与难点

(一)城市社区政策与法规

(二)农村社区政策与法规

四、考核具体目标及要求

第一节 社会与社区社会政策

(一)社区

识记:社区的概念

(二)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理解: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社区构成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三)社区社会政策

1.识记:社区社会政策

2.理解:我国社区社会政策的特点

第二节 城市社区政策与法规

(一)社区建设和社区建设政策

1.识记: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政策包涵的内容;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今后五到十年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主要内容;当前社区建设的主要方法

2.理解: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主要内容

(二)社区服务政策

理解:社区服务政策

第三节 农村社区政策和法规

(一)农村社区

1.识记:农村社区

2.理解:农村社区

(二)农村社区政策

识记:农村社区政策

 

 

第三部分  考核方式与试题类型

一、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由平时作业成绩和学习过程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80%,学生要独立完成4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社会工作各领域的基本工作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成绩由辅导教师按完成的质量进行确定。学习过程考核占20%,包括参加集体讨论或撰写学习心得等,要求提交小组讨论笔记或学习心得2份。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参加过程学习的情况给出学习过程考核成绩。

终结性考核,本课程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  分钟。试卷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占总成绩的60%。可能采用的题型是: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关于终结性考核命题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命题考试,应根据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全书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5%,理解占45%,应用占20%。

3.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可以分为较易、中等、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较易占40%、中等30%、较难20%、难1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莫混淆。

4.本课程终结性考试形式是闭卷。

 

二、题型列举

1.单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具体特点的是(  )。C

A.权威性             B.明确性   

C.实效性             D.时效性

2.多项选择题:

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调整方案,应把握哪些原则?(  )。ABCD

A.反馈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适度原则              D.动态原则

3.判断题: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人们能动的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  )正

4.名词解释:女性主义  是指那些认同妇女受到因其性别而面对压迫,也同意妇女有其独特需要,并同意通过争取行动谋求社会的改变去达到妇女处境的改善。

5.简答题:简述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的职能。

参考答案:立法机关的职能;行政机关的职能;政党的职能;利益团体的职能;公民的职能。(简答题要求答出要点即可。)

6.论述题:试述社会政策与法规效果的类型。

参考答案:(1)直接效果:(2)附带效果;(3)意外效果;(4)潜在效果;(5)象征性效果。(论述题要求有一定展开论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