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农业气象学
(课程代码 0266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 (纸) 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处在大气的最底层,与地面直接相接,其厚度随纬度、季节而有变化的是
A. 平流层
B. 对流层
C. 暖层
D. 中间层
2.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的三种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是
A. 透射作用
B. 吸收作用
C. 散射作用
D. 反射作用
3.在作物生长季节,通常以日平均相对湿度在左右为宜。
A. 70%-80%
B. 高于 90%
C. 低于 60%
D. 低于 40%
4.利用可燃物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可防御
A. 寒潮灾害
B. 霜冻灾害
C. 冷害灾害
D. 冻害灾害
5.立秋过后下一个节气是
A. 白露
B. 寒露
C. 处暑
D. 秋分
6.塑料大棚在晴天条件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 12 – 13 时
B. 13 – 14 时
C. 14 – 15 时
D. 15 – 16 时
7.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称为
A. 山风
B. 山谷风
C. 谷风
D. 峡谷风
8.当暖湿空气移到冷的下垫面上冷却降温而形成的雾称为
A. 辐射雾
B. 平流雾
C. 平流辐射雾
D. 水雾
9.水汽压的年变化,在陆地上,最大值出现在
A. 6 月
B. 7 月
C. 1 月
D. 2 月
10.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为
A. 0 – 5°C
B. 5 – 7°C
C. 7 – 10°C
D. 10 – 15°C
11.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积累的是
A. 蓝光
B. 红光
C. 紫光
D. 绿光
1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地球上天气变化的根本力量是
A. 日照时间
B. 地面辐射
C. 太阳辐射
D. 太阳高度角
13.影响土壤表层温度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因子是
A. 太阳高度
B. 土壤热特性
C. 土壤颜色
D. 地形
14.大多数作物根区温度在什么范围时生长最快?
A. 15 – 20°C
B. 20 – 30°C
C. 30 – 35°C
D. 30°C 以上
15.属于简易设施的是
A. 日光温室
B. 塑料大棚
C. 塑料中棚
D. 地膜覆盖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 “A”,错误的涂 “B”。
16. 臭氧的存在,对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起了保护作用。
17. 总辐射的大小与太阳高度角变化一致。
18. 土壤愈干燥,则热容量愈大。
19. 深色土壤表层比浅色土壤表层的温度日较差大。
20. 水分临界期就是作物需水量最多的时期。
21. 镇压是压紧土壤的一种措施。
22. 北半球自春分后,日长渐渐大于 12h,夏至日达最长。
23. 我国气候的大陆性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24. 主要的天气系统有气团、锋、气旋三种。
25. 小气候的特点主要是 “范围小、差异大、很稳定”。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26. 大气按其成分可以概括成三类:干空气(即干洁空气)、水分和____。
27. 土壤温度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地面热量收支平衡和____。
28. 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简称为____。
29. 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叫____。
30. 预报未来 3 天以内的天气状况称为____。
31. 温带气候带的显著特点是____。
32. 大气产生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
33.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____。
34. 大气增温的主要热源是____。
35. 近地气层中 CO₂部分来源于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6. 气象要素
37. 可照时数
38. 空气湿度
39. 降水量
40. 生理干旱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41. 形成云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2. 地膜覆盖有哪些作用效果?
43.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4.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农业措施有哪些?
45. 简述积温在农业生产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6. 论述防御干旱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7. 试论述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