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作物育种学
(课程代码 0267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自花授粉作物品种杂交后,其杂种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比例最大的世代是
A. F₂
B. F₃
C. F₄
D. F₅
2.提出作物种起源中心学说的是
A. 达尔文
B. 瓦维洛夫
C. 孟德尔
D. 约翰逊
3.从抗病性的实质看,不属于作物本身真正抗病性的是
A. 抗侵入
B. 避病
C. 耐病
D. 抗扩展
4.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
A. 物质基础
B. 唯一条件
C. 次要条件
D. 育种成功的充分条件
5.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杂交 F₁的基因型是
A. S (rr)
B. S (Rr)
C. N (rr)
D. N (Rr)
6.四交组合 [(A×B)×C]×D 的 F₁植株中,B 占有的遗传比重是
A. 1/2
B. 1/4
C. 1/8
D. 1/16
7.在进行辐射诱变育种时,常使用的剂量是
A. 半致死剂量和临界剂量
B. 半致矮剂量和临界剂量
C. 致死剂量和临界剂量
D. 半致死剂量和半致矮剂量
8.下列不是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表现的是
A. 生长势下降
B. 抗逆性减弱
C. 产量降低
D. 雄蕊退化
9.以下描述符合高产品种源、流、库协调学说内容的是
A. 源畅、库足、流大
B. 源足、库大、流畅
C. 源大、库足、流畅
D. 源足、库畅、流大
10.纬度相近地区之间的引种
A. 较难成功
B. 不可能成功
C. 较易成功
D. 肯定成功
11.对于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群体,要想获得若干纯系需要进行选择
A. 3 次
B. 2 次
C. 1 次
D. 0 次
12.回交 2 次自交 1 次后获得的单株或群体可以表示为
A. BC₁F₂
B. BC₂F₂
C. BC₂F₁
D. BC₁F₁
13.下列作物不是通过天然的远缘杂交演化而来的是
A. 甘蓝
B. 甘蔗
C. 甘蓝型油菜
D. 普通小麦
14.染色体组成为 AABB 的生物体称为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
C. 同源异源四倍体
D. 区段异源四倍体
15.用顶交法测定某自交系的配合力,一般
A. 只能测出特殊配合力
B. 只能测出一般配合力
C. 能测出两种配合力
D. 不能同时测出两种配合力
16.下列从进化角度的描述最符合选择育种程序的是
A. 人工创造变异 + 人工选择
B. 利用自然变异 + 自然选择
C. 人工创造变异 + 自然选择
D. 利用自然变异 + 人工选择
17.以下不属于作物真正的抗旱性的是
A. 避旱
B. 免旱
C. 耐旱
D. 抗盐碱品种的抗旱性
18.最适合用来指导群体改良育种工作的遗传学理论是
A. 普通遗传学
B. 分子遗传学
C. 群体遗传学
D. 细胞遗传学
19.以下不属于远缘杂交的是
A. 科间杂交
B. 品种间杂交
C. 属间杂交
D. 种间杂交
20.能够侵染抗性基因型为 A₁A₁A₂A₂寄主品种的生理小种是
A. A₁A₂
B. a₁a₁A₂A₂
C. A₁A₁a₂a₂
D. a₁a₁a₂a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下列属于作物育种学基本任务的有
A. 提高品种的适应性
B. 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
C. 提高品种的抗逆性
D. 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
E. 提高品种的品质
22.杂交育种指导思想可分为
A. 高产育种
B. 组合育种
C. 超亲育种
D. 品质育种
E. 抗性育种
23.以下品种是群体品种的有
A. 多系品种
B. 自花授粉作物的复合品种
C. 玉米杂交种
D. 异花授粉作物的地方品种
E. 玉米综合种
24.影响化学诱变处理效果的因素有
A. 处理方法
B. 诱变剂种类
C. 处理浓度
D. 处理时间
E. 处理温度
25.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有
A. 诱导同源多倍体
B. 诱导异源多倍体
C. 诱导多倍体做桥梁亲本
D. 克服远缘杂交不孕性、不实性
E. 创造远缘杂交中间材料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 “A”,错误的涂 “B”。
26.异花授粉作物的地方品种个体间虽有差异,但个体的基因型为纯合的。
27.育种是一门艺术,说明具有艺术细胞的人员可从事育种工作。
28.远缘杂交后代的分离特点与品种间杂交的分离特点相同。
29.利用配合力高的亲本容易筛选到强优势组合。
30.从育种的历史看,育种上的突破依赖于关键性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31.对所有农作物而言,都应该提倡早熟。
32.引种也是传播病虫害和杂草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引种必须对本地没有的病虫害和杂草进行检测。
33.按杂交育种系谱法,复交 F₂后代有性状分离,可开始依据育种目标进行单株选择。
34.逐步回交法不能改良多个性状。
35.高不育系不能自交结实。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6.种质资源
37.选择育种
38.群体改良
39.杂交系谱法
40.一般配合力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41.小麦与玉米杂交,______的染色体会有选择性地消失。
42.回交育种中对回交后代的选择包括对______亲本目标性状的选择及对受体亲本背景性状的选择。
43.不同作物在通过感温阶段时,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据此可将作物划分为冬性、半冬性、春性和______作物 4 种类型。
44.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即不育系、______和恢复系。
45.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外源染色体可产生异附加系,异附加系可进一步转育育种价值更高的______和易位系。
46.环境胁迫可以分为温度胁迫、______胁迫和矿物质胁迫。
47.种子生产就是将优良品种在保持其群体______组成不变的条件下迅速扩大繁殖的过程。
48.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机理假说的显性假说又称为______显性基因假说。
49.一般来说,二倍体对辐射的敏感性比多倍体______。
50.群体______轮回选择是能同时进行2个群体遗传改良的轮回选择方法。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 分。
51.简述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
52.简述远缘杂交的三大困难。
53.简述作物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的方法。
54.简述作物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
55.简述作物育种的主要育种目标。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56.论述选育抗病虫品种可采用的育种方法。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2672 作物育种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D 2.B 3.B 4.A 5.A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51.
(1)性状互补:双亲应具备互补的优良性状,以综合优势。
(2)遗传差异适当:亲本遗传背景差异适中,避免近亲繁殖导致衰退。
(3)优良性状多:至少一方具有较多目标性状,另一方无明显缺陷。
(4)配合力高:优先选择配合力强的亲本,后代易出现超亲优势。
(5)适应性好:亲本应适应目标环境,保证杂交后代稳定性。
52.
(1)杂交不亲和:因生殖隔离导致授粉受精困难(如花粉管无法萌发)。
(2)杂种不育:杂种因染色体无法联会(如骡子)或生理缺陷导致不育。
(3)后代性状分离异常:杂种后代性状分离复杂,难以稳定遗传。
53.
(1)测交筛选法:用不育系与待测品种杂交,筛选能恢复育性的品种。
(2)回交转育法:将恢复基因通过回交导入目标亲本,结合自交纯合。
(3)杂交选育法:通过恢复系间杂交,聚合多个恢复基因增强效果。
54.
(1)平均优势:F₁性状值与双亲均值(MP)的比值。
(2)超亲优势:F₁性状值超过最优亲本(HP)的比例。
(3)对照优势:F₁性状值较对照品种(CK)的增产幅度。
55.
(1)高产稳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及环境适应性。
(2)优质:改善营养成分、口感或加工品质。
(3)抗病虫性:减少农药依赖,保障产量安全。
(4)抗逆性:抗旱、抗寒、耐盐碱等环境适应性。
(5)生育期适宜:适应区域气候与耕作制度。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10 分。
56.选育抗病虫品种是农业育种的重要目标,其方法涵盖传统育种与生物技术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1)常规杂交育种
原理:通过选择具有抗性的亲本(如野生种或地方品种)与优良栽培品种杂交,在后代中筛选兼具抗性和农艺性状的个体。
步骤:初选抗病 / 虫亲本→杂交(如单交、复交)→后代分离群体中选择→多代回交(导入抗性基因)→稳定品系。
优点:技术成熟,适用于缺乏分子资源的作物。
缺点:周期长,依赖自然变异,可能伴随不良性状连锁。
(2)诱变育种
原理:利用物理(如 γ 射线、离子束)或化学(如 EMS)诱变剂诱导基因突变,创制新抗源。
步骤:处理种子或组织→筛选突变体→鉴定抗性。
应用:水稻抗稻瘟病突变体的选育。
局限:突变随机,需大规模筛选。
(3)远缘杂交与细胞工程
原理:利用野生近缘种的抗性基因,通过远缘杂交、胚拯救或体细胞融合(如原生质体融合)转移抗性。
案例:小麦与黑麦杂交培育抗条锈病品种。
挑战:杂交不亲和,需染色体加倍(合成六倍体小麦)。
(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原理:通过连锁标记(如 SSR、SNP)追踪抗性基因 / QTL,加速选择。
步骤:定位抗性基因→开发标记→早期筛选基因型。
优势:缩短育种周期,尤其针对隐性基因或多基因抗性。
应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 Xa21 的选育。
(5)转基因技术
原理:直接导入外源抗性基因(如 Bt 抗虫蛋白基因、抗病毒 CP 基因)。
步骤:基因克隆→载体构建→遗传转化(农杆菌法、基因枪)→转化体鉴定。
案例:转 Bt 棉花抗棉铃虫,抗病毒番木瓜。
争议:需考虑生物安全与法规限制。
(6)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
原理:精准编辑内源基因(如敲除感病基因 S 或增强抗病基因 R)。
应用:编辑小麦 Pm3 基因抗白粉病,或修饰水稻感病基因 OsSWEET11 抗细菌性条斑病。
优势:无外源基因残留,精准高效。
(7)多系品种与聚合育种
原理:聚合多个抗性基因(如抗不同生理小种或虫态),通过阶梯杂交或分子设计实现。
案例:水稻 “聚合品系” 同时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
意义:延缓病虫害抗性进化,提高品种持久性。
(8)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原理:利用组织培养中的体细胞变异筛选抗性植株。
应用:香蕉抗枯萎病品种的选育。
(9)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
原理:针对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通过多轮选择 – 重组提高群体抗性水平。
步骤:组建基础群体→抗性表型 / 基因型选择→重组优良单株→循环改良。
结语
选育抗病虫品种需综合传统与现代技术:常规育种提供基础,分子技术(MAS、转基因、基因编辑)提升效率,远缘杂交拓宽基因库。未来趋势是分子设计育种,通过多组数据指导抗性基因的精准聚合 ,培育广谱、持久抗性品种,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仅供参考,以官版评分标准为准。)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