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4年10月自考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

机密★启用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课程代码00388)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数学习惯于用数量化的手段描述客观事物。无论通过点数,还是通过测量,教学的方法必然要得到一个确定、量化的结果。这体现数学的特点具有
A.抽象性
B.逻辑性
C.精确性
D.应用性

2.“教育者应考虑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儿童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
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
B.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
C.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D.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

3.儿童出生后的前两年,他们的思维还局限于具体的动作。一旦动作停止,思维就停止。这体现了儿童思维抽象性发展的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定向思维

4.红片片是8个,片片是10个,研究人员问小班儿童,是红片片多还是片片多,得到的回答是红片片多。说明了小班儿童没有具备的逻辑观念是
A.一一对应观念
B.序列观念
C.类包含观念
D.时间观念

5.认识 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该目标要求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是
A.幼小衔接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6.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像房子上的门牌号码等,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性质是
A.启蒙性
B.生活性
C.可探索性
D.逻辑性

7.儿童数概念形成的必要感性基础是
A.集合元素的对应关系
B.集合笼统感知
C.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
D.集合概念的发展

8.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转折点,即明显的飞跃期是
A.5~6 岁
B.3~4岁
C.2~3岁
D.1~2岁

9.会正确点数 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这一教育要求适合
A.幼小衔接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10.幼儿在感知、理解与运用数群之间的等量、互补和互换三种关系时,得到了相应发展的能力是
A.认知能力
B.思维能力
C.自主能力
D.交流能力学施

11.有个中班儿童说:“昨天我爸爸带我去公园了”,实际上是很久以前去的。这体现的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特点是
A.主观性
B.含糊性
C.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
D.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12.在幼儿学习加减运算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作为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的是
A.口述应用题
B.自编应用题
C.加法应用题
D.减法应用题

13.下列形状中,幼儿最容易辨认的是
A.正方形
B.三角形
C.长方形
D.圆

14.判别轻重差异的精确性有较大提高,能理解和运用“轻”、“重”词汇的年龄段是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5.按颜色、形状、大小排序的依据是
A.按规则排序
B.按量的差异排序
C.按数量排序
D.按数排序

16.一堆衣服可以按穿着的季节进行分类,也可以按成人和儿童服装进行分类,还可以按棉织品与非棉织品进行分类,这属于
A.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B.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C.多角度分类
D.层级分类

17.儿童最初用来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A.自己的身体
B.前面物体
C.后面物体
D.影子

18.今天过去了不会再有第二个今天。表达的时间概念特点是
A.流动性
B.不可逆性
C.周期性
D.抽象性

19.让儿童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时间词汇。这…教育要求针对
A.幼小衔接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20.在进行某一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价,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宏观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21.某幼儿的自编应用题: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A.条件不清楚
B.结构不完整
C.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
D.问题不明确

22.下列属于自然测量的是
A.用手点物体的数目
B.用直尺测量身高
C.用筷子量桌子的长度
D.用体重计秤量体重

23.儿童不能说出家里一共有几个人,只能列举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体现了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是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个别到一般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的动作
D.从同化到顺应

24.能让幼儿获得整体大于部分,整体包含部分这种感性经验的是
A.图形拼搭
B.图形涂色
C.图形分类
D.图形等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包括
A.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
B.社会的发展需要
C.学科自身的特点
D.教学活动的特点
E.教师的水平

26.数学区角活动的价值包括
A.有利于学前儿童增强记忆力
B.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
C.有利于学前儿童反省思维过程
D.能让学前儿童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E.有利于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7.下列可以巩固幼儿对量的认识的游戏有
A.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B.说相反词
C.摸出符合要求的物品
D.母鸡下蛋
E.看图绘色

28.学前儿童学习减法难于加法的原因包括
A.受幼儿兴趣、偏好的影响
B.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C.受运算方法的影响
D.减法的数群关系比较复杂
E.受儿童的智力影响

29.量概念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
A.教学前儿童感知和比较量
B.引导学前儿童学习排序
C.引导学前儿童感知量的守恒
D.引导学前儿童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
E.引导学前儿童比较量的差异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发展的特点。
31.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的组成的意义。
32.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
33.简述学前儿童初步时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论述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方法。
35.论述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36.小班幼儿进行计数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①能顺着数至10的数,但手却在乱点;②手能按顺序一个一个点数,口却乱数;③口和手能有节奏配合,却不能一一对应地配合。
根据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2)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6 分,共16分。
37.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求和学前儿童量概念的教育要求,设计一个以“用目测或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为内容的教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目标、准备、形式、过程和建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