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新闻心理学
(课程代码 0065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人类最原始、做基本的沟通方式是
A.媒介沟通
B.组织沟通
C.人际沟通
D.集体沟通
2.人的心理活动中,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属于
A.个性心理
B.心理状况
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3.为了充分实现传者的意图,有效地影响受众的态度,新闻传播者应当有意识地怎样实现自身的权威性
A.催化
B.强化
C.泛化
D.分化
4.巴甫洛夫认为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条件反射,他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第三信号系统
D.第四信号系统
5.在各种新闻文体中,最能赤裸裸地表达评论者的主观认知形式是
A.消息
B.评论
C.通讯
D.深度报道
6.虽然不属于新闻工作者,但应当包含于新闻传播者之列的是
A.记者
B.编辑
C.主编
D.采访对象
7.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被称作
A.晕轮效应
B.定势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8.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哪一年创立的
A.1920年
B.1913 年
C.1931年
D.1940年
9.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需要通过什么方式去认知、体验别种角色的需要等
A.同情
B.共情
C.移情
D.怜悯
10.被称为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催化剂的是光能
A.意志
B.性格
C.动机
D.情感
11.能迅速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对象上面,这种特点属于新闻敏感思维的
A.顿悟性
B.炅活性
C.敏捷性
D.创造性
12.双方在最近交往中的印象对交往关系的影响称为
A.首因效应
B.晕庁嘿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13.由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所引起反应的情绪状态,称为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4.新闻写作中的“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的思维类型称为
A.常规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形象思维
D.理性思维
15.写就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的是
A.穆青
B.范长江
C.曾敏之
D.徐迟
16.在新闻活动中,具有双重角色的是主持人和
A.编辑
B.记者
C.被采访者
D.播音员
17.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会接受大量媒介信息的影响,其心理学理论基础是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18.新闻编辑的两种认知方式,是由哪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威特金
B.霍夫兰
C.香农
D.李普曼
19.新闻媒介对受众心理的刺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新闻媒介传播的内容与不同媒介的
A.传播内容
B.传媒渠道
C.传播形式
D.传播主体
20.新闻受众群体心理有诸多内容,其中在某种环境下容易采取“随大流”的态度,称为
A.逆反心理
B.从众心理
C.暗示心理
D.接受心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新闻心理学的专门方法论原则包括
A.客观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扬弃的原则
E.主观性原则
22.新闻工作者的外延很丰富,因分工不同,可以包括
A.记者
B.编辑
C.编导
D.播音员
E.演员
23.采访中可以利用社会认知效应来提高工作效率。常见的认知效应有
A.发散思维
B.收敛思维
C.刻板印象
D.定势效应
E.首因效应
24.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要素分别为
A.抽象思维
B.发散思维
D.求异思维
C.聚合思维
E.形象思维
25.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原因主要来自于传者和受众两个方面,其中来自传者的因素指的是新闻报道的
A.失真
B.失策
C.失实
D.失当
E.失误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首因效应
27.发散思维
28.向性
29.心理素质
30.移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两种认知方式。
32.简述新闻敏感的重要性。
33.简述新闻工作者心理健康的标准。
4.简述新闻的时效性。
35.简述新闻受众群体心理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6.论述采访中经常运用的几种社会认知效应。
37.论述新闻心理学的几种常用研究方法。
六、应用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4分,共14分。
38.如何理解新闻写作心理状态的含义及特征?请结合实例分析如何进入新闻写作的最佳心理状态。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