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
(课程代码0065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新闻价值的标准是
A.衡量观点
B.传播观点
C.衡量新闻
D.传播新闻
2.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报道要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和
A.平衡
B.客观
C.中立
D.冷静
3.下列不是记者的基本职贵的是
A.及时采写新闻报道
B.采写“内参”
C.及时撰写各种社会调查报告或政府咨文
D.联系通讯员
4.应新闻媒体的约请担负较为重要的或有特色的采写任务的编外记者,一般称之为
A.特派记者
B.特约记者
C.机动记者
D.驻外记者
5.同量的新闻信息,其信息含量大小同所用信息符号多少成
A.正比
B.反比
C.等比
D.以上都不是
6.消息的“蒙太奇”式行文,在新闻写作方面主要可以达到的效果是
A.简捷
B.上下文承接
C.真实
D.客观
7.新闻报道的第一步是
A.新闻敏感
B.判断新闻
C.新闻线索
D.发现新闻
8.独家新闻的独家性意味着独家事实、独家人物和
A.独家分析
B.独家信源
C.独家平台
D.独家首发
9.除了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外,新闻选题的另一目标就是要发现和挖掘普遍存在的
A.主要矛盾
B.非热点事实
C.非敏感事实
D.舆论重点
10.法国叙事学家罗兰·巴特提出的“卫星事件”,对于新闻叙事具有催化功能和修饰意义,可以划分为细节事件、意义事件和
A.背景事件
B.核心事件
C.主题事件
D.辅助事件
11.记者在采访访问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是
A.守时
B.礼貌
C.把握角色定位
D.情绪稳定
12.融治的访问气氛有四个构成因素,分别是:尊重和理解、真诚和关心、倾听和
A.兴趣点
B.焦点
C.接近点
D.信息点
13.采访的第一个问题尤为关键,一般来说,不适合当做第一个来提问的问题是
A.比较好回答的问题
B.涉及受访者自尊心和敏感的问题
C.记者做了充分准备的问题
D.逻辑上符合记者已经阐明采访目的的问题
14.追问是记者在采访中经常运用的提问手法,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追问这一提问方式的是
A.追问有助于扩展受访者的回答,使记者获得更多更重要的信息
B.追问在人物采访中有助于记者提炼主题
C.追问在事件采访中有助于记者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细节
D.追问有助于增加受访者的谈话兴趣,让受访者回答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15.隐性采访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不能违背新闻伦理、避免触犯法律法规和
A.避免侵犯他人隐私
B.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
C.避免打扰对方
D.不能违背新闻时效性
16.网络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性原则、实时性原则、平等互动原则和
A.导向性原则
B.新闻价值第一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平衡性原则
17.精确新闻报道是系统地采集新闻事实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述、解释、分析的深度报道类型。它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质化研究
B.量化研究
C.社会调查
D.田野调查
18.工作通讯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有很强的政策指导,二是
A.很强的理论色彩
B.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C.很强的问题解决意识
D.很强的矛盾意识
19.消息的主体需要整合一系列材料,要求新闻主体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主体的事实内容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逻辑关系、递减关系和
A.时序关系
B.并列关系
C.对比关系
D.因果关系
20.延缓性导语相比较直接性导语,最大的特点是
A.开门见山
B.曲径通幽
C.一语中的
D.一击即中
21.下列关于综合消息写作要求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综合消息写作中善于分析概况
B.综合消息要做到既立足全局来报道概况,又能通过典型事例深刻反映全局
C.综合消息的针对性强,往往是针对某一问题、某种思潮而采写,以启发广大受众
D.综合消息写作难度大,记者往往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22.下列关于消息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消息头分为电头、讯头
B.在消息写作中,电头、本报讯等消息头需“顶格”,但不需要单独提行
C.电头指电讯稿播发的通讯社、地点、时间的说明
D.消息头在写作中本报讯后面不需要加冒号或逗号等标点
23.下列关于新闻写作“用事实说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通过事实材料的组合来表达记者的观点和思想
B.报道新变动的事实、体现新闻主题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用事实说话”
C.用事实来说话,重要的是“说话”,记者对某些事件过程可以模糊处理,重要的是表达记者的观点、倾向
D.“借嘴说话”也是记者常用的方法,借助事件当事人、目击者、相关负责人的话语来表达意见和看法
24.新闻文风中的“三贴近”指的是
A.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B.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5.新闻发现力
26.新闻跳笔
27.新闻特写
28.全媒体记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9.简要回答综合消息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30.请简要回答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31.请简要回答两种基本的提问方式的优缺点。
32.请简要回答新闻语言的特征。
四、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3.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01名受访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如下图。请你以一家省级媒体记者身份,依据此调查进行相关话题采访,请拟出一份采访方案。
暑假出行很多人乘坐高铁,对于孩子在高铁吵闹的行为,你认为下列哪些说法?
家长应自觉管束好孩子,尽量不给其他乘客带来太多干扰 78.8%
婴幼儿哭闹是天性使然,社会应对孩子多一点包容 44.6
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别对过去的自己那么苛刻 42.4%
个别“熊孩子”打闹影响乘客,但不“熊”的孩子不应遭遇冷眼 40.3%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制图:王品芝
34.请分析下面这篇消息所采用的结构方式以及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长处与局限。
三明市昨日颁发全国首张林业碳票
“空气”卖到钱了
本报讯 (记者 方炜杭 全幸雅 通讯员 余福)18日,三明市在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举行三明林业碳票首发仪式,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从三明市市长余红胜手中领到了全国首张林业碳票。
此次三明签发、转让的首批林业碳票共有5张,共计碳汇29715吨。张林顺领到的编号为“0000001”的碳票,涉及常口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经第三方评估测算,监澳期碳减排量 12723 吨。其中的 2723 吨碳减排量,当天以4.0845 万元的价格被福建通海镍业科技有限公司买走。
碳票是以林木生长量增量为测算基础并依据计量办法换算成的碳减排量,以“票的形式发给林木所有权人,从而把空气变成可交易、可收储、可货款的“真金白银”这在全国属首创。
在当天的碳票首发仪式上,还签约了全国首批林业碳票收储协议和全国首单林业碳票授信贷款协议。福建金森碳汇科技有限公司以每吨10元的价格收购储备了常口村委会等3个主体共计 18294吨的碳减排量。该公司以这些碳减排量作为质押,获得兴业银行三明分行授信贷款额度 500万元。
根据相关政策,常口村每亩生态公益林每年仅有几十元的补偿金。如今有了碳票交易,加上被收储的1万吨碳减排量,常口村集体新增加了超过14万元的收入。张林顺告诉记者,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调研时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如今,这“无价之宝”让常口村村民倍感振奋。
“林业碳票的探索,旨在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四难”问题。”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陈美高说,三明林业碳票是指域内权属清的林木,依据此前编制的《三明林业碳票计量方法》,经第三方机构检测评估、林业主管部门审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签发的林业碳汇量而制发的具有收益权的凭证,具有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权能。
“随着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碳交易市场前景广阔。”金森碳汇负责人范凯说。
“三明市森林面积共 2712万亩,森林覆盖率 78.73%,每年产生的固碳增量约 1170万吨。按当前市场价每吨 10元计算,全市每年获得碳汇收益补偿可超过1亿元。”陈美高表示,碳票将倒逼林木所有权人努力提升森林经营水平,让青山更绿。
下一步,三明市将积极探索林票、碳票和碳金融等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更多“空气”变成“真金白银”。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 20分,共20分。
35.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消息,写作时间为9月19日。
材料 1:
冷湖镇,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秋夜,茫茫戈壁,人过罕至。
仰望,星空璀璨,银河迢迢,仿佛沿着这条颠簸不平的土路,就能走进银河、路入群星。
美景醉人。在海拔4200米的赛什腾山C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姜维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总工程师娄铮等科研人员却无暇欣赏–他们坐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墨子巡天望远镜的工作间里,紧盯着排列整齐的电脑屏幕,随时关注望远镜的工作状态。
墨子巡天望远镜是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每三个晚上就能巡测整个北天球一次。9月17日,试运行一个月的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启用,并交出了第一份“作业”–仙女座星系图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常进说:“墨子巡天望远镜能帮助我们加快实现天文领域更多原创突破,积极抢占天文领科技制高点,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墨子巡天望远镜是个高10米、重 50吨的“大家伙”。总设计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孔旭拿起一根竹竿指点着向记者介绍:“它的主镜口径2.5米,中间开孔0.76 米,主镜厚度0.12米,面形平整度优于8纳米。主镜主动光学支撑采用轴向气压式54 点支撑,观测波段为 320纳米至960纳米,视场直径3度,像质可达0.4角秒内能量集中度优于 80%。大家可能听不太明白,简单说就四个字:十分优异!”
在海拔 4200米的地方建天文台,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里的海拔、气压、温度变化等都和低海拔地区不-样,对仪器也有特别的要求,比如普通的硬盘在这儿无法使用,望远镜的核心设备CCD相机要能够在零下100摄氏度稳定工作。”孔旭说,在墨子巡天望远镜的制造过程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集结优势科研力量,突破许多技术瓶颈。例如,攻克了2.5米大口径薄镜面技术,并通过采用主动准直技术和主镜面形主动矫正技术,实现了主焦装置轴向定位误差在2微米以内,对主镜重力形变和热形变实时矫正,波前误差控制在6纳米以内;大焦面高精度 CCD 拼接和超低噪声低功耗读出和驱动技术也有进展,“9片 9KX9K科学级 CCD 芯片进行拼接,平整度达到20微米以下,比头发丝还细”
这些“本领”让墨子巡天望远镜成为“北半球最强”,不仅能给星空实时录像,还能看到以往难以观测到的、非常暗的天体。孔旭说:“我们用30秒拍摄的一幅图像的大小为 1,76GB,相当于一部高清电影,一晚上可以获得1.6T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实时传输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欢迎全球天文学家与我们合作,一起解开字宙的奥秘。”
孔旭将墨子巡天望远镜取得的数据称为“传世巡天数据”。对于天文学而言,数据积累和比较非常重要。“墨子巡天望远镜巡天数据叠加,将提供北天球最深的高精度、大天区、多色测光和位置星表,在未来数10年内可用于字宙中各类天体的证认和系统研究。”
天文学家对墨子巡天望远镜的期望远不只这些,它可以在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创新成果–时域天文,如引力波事件电磁对应体等;太阳系天体普查,如寻找第九大行星;银河系结构和近场宇宙学,如暗物质本质等。巡天数据还可用于开展近地小行星监测,满足国家航天安全战略需求。
孔旭解释:“比如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就是我们想要发现的科学目标之一。理论研究认为,当恒星被黑洞吞噬时,会被黑洞产生的强潮汐力瓦解,并形成一个或多个吸积爆发过程。从观测上看,就是黑洞周围忽然产生瞬时的强光。这一现象对黑洞研究非常重要,但是非常难发现。现在有了墨子巡天望远镜,我们有信心找出事例,并进行深入研究。”
天文学依赖于观测,优秀的天文台址是稀缺资源。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地区是可以媲美智利北部山区、南极内陆冰穹地区的一流光学观测基地。据悉,除了墨子巡天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 望远镜、南京大学时域天文台TIDO等望远镜将相继在这里落户。
茫茫戈壁中,中国天文学家正在探寻宇宙奇迹!
材料 2:
仙女座星系 M31距离地球约250万光年,直径约20万光年。这张照片是墨子巡天望远镜通过每次 30 秒共计 150 次曝光,得到的150张照片叠加合成。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拍摄到的最大视场仙女座星系高分辨率图像。
墨子巡天望远镜安置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海拔 4200 米的赛什腾山天文台址,是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第一个投入运行并开展天文观测研究的大型设备。
据介绍,墨子巡天望远镜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学科平台建设项目,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深空探测实验室于2018年3月1日启动联合研制的大视场光学成像望远镜。2019年7月,望远镜建设正式展开,2022年10月深空探测实验室开始参与望远镜建设,2023年8月望远镜建成并开展调试观测。
墨子巡天望远镜口径2.5米,采用国际先进的主焦光学系统设计和主镜主动光学矫正技术,可实现3度视场范围内均匀高像质和极低像场畸变成像,配备7.65 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具备大视场、高像质、宽波段的特点。墨子巡天望远镜通光面积大、杂散光少,系统探测灵敏度高,具备强大的巡天能力,能够每三个晚上巡测整个北天球一次为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设备。
墨子巡天望远镜的建成,显著提升我国时域天文研究能力,使得我国时域天文观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