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答案】2024年4月自学考试02387工程测量试题

绝密 ★ 启用前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工程测量

(课程代码 0238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园位于北半球,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纵坐标值
A.均为正值
B.均为负值
C.有正值有负值
D.均加500千米

2.水准路线中转点的作用是
A.转向点标记
B.垫尺子
C.分段点标记
D.传递高程

3.经纬仪使用中关于”整平”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方向
B.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即可
C.长水准管某一方向气泡居中即可
D.允许气泡偏离中心位置2格

4.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公式为 D=1/2ct,其中的c是光波
A.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C.波长
D.传播时间

5.假设水平角测量中误差为+1″,则三角形内角和的测量中误差为
A.±1”
B.±√3”
C.±3″
D.+3√3″

6.某直线在高斯直角坐标系第Ⅱ象限,象限角为50°,则其坐标方位角为
A.50°
B.130°
C. 230°
D.310°

7.在两个已知点上架设仪器观测水平内角,计算待定点坐标的方法叫
A.前方交会
B.后方交会
C.侧方交会
D.测边交会

8.土地平整方格网图中方格网顶点上数字的“+”号表示
A.填方
B.挖方
C.增加
D.减少

9.地形特征点采集时,正确是
A.建筑物轮廓凹凸部分可以不测
B.RIK测量精度比全站仪高
C.地貌特征点要注意点间距
D.目前常用平板仪测图

10.全站仪放样点位时常用方法是
A.角度交会法
B.距离交会法
C.自由设站法
D.极坐标法

11.施工坐标系的特点是
A.原点一般设在总平面图东南角
B.坐标值有正有负
C.坐标轴与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一致
D.通常与测量坐标系一致

12.建筑物的沉降曲线纵轴表示
A.时间
B.重量
C.沉降量
D.层数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 10 分。
13.地球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通常用_______和扁率f来表示。
14.四等水准测量中,黑红面高差之差的允许值不超过_______nm。
15.观测值个数多于确定未知量所必器的观测值个数的观测值叫_______。
16.在钢尺测距中,若钢尺名义长度与实际长度不符,产生的误差叫_______。
17.经纬仪的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而产生的测角误差叫_______。
18.AB 两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分别为(400,500)和(200,700),则直线AB属于第_______象限。
19.共有5条导线边的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为_______。
20.道路中心线的纵断面图的横轴表示_______,纵轴表示高程。
21.在建筑物施工时,沿房屋四周钉立的木桩叫_______。
22.卫星定位技术在理论上有_______颗卫星就可定出点的空间位置,由于钟差的存在,实际测量时必须要有4颗及以上卫星信号。

三、名调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 12 分。
23.水准点
24.整饰要素
25.地坪标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 24 分。
26/根据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观测误差可分为哪几类?
27.简述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影响。
28.什么是比例尺精度?它对测图和用图有什么指导意义?
29.面积测量的方法有哪些?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 分
30.若某点A在6°带中的通用高斯坐标为(3344572,20527680)(单位:m),试求该点所在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并说明该坐标的意义。
31.利用 ET02 观测某四边形4个内角,野外测量数据如题 31表所示,完成表格计算。精度要求:互差≤+40″,f β容<+40″√n。

测站

度盘位置

照准点号

水平角读数

。 ' "

水平角度数(左/右)

。 ' "

互差

平均角度数

。 ' "

改正值

。 ' "

改正后角度

。 ' "

注备

A

D

112 22 24

           

B

190 30 06

B

10 30 18

 

D

292 22 28

B

A

97 03 00

           

C

201 15 40

C

21 15 48

 

A

277 03 12

C

B

105 17 06

           

D

180 08 03

D

0 08 40

 

B

285 17 48

D

C

308 43 18

           

A

51 33 05

A

231 33 10

 

C

128 43 12

∑/n

       

题 31表

32.题 32 表为全站仪在测站点 0上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所得的观测值,0点处的仪器高为1.500m,地球半径R为6371km,计算测站点至各观测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并填人题 32表中。

测站点

观测点

仪高/m

棱镜高/m

倾斜距离/Km

竖直角

水平距离/km

两差改正值/m

高差/m

O

A

1.500

1.8

1.378

10 09 18

     

B

1.500

1.5

2.596

-7 30 09

     

题 32表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工程测量》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238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分,共24分。
1.A 2.D 3.A 4.A 5.B
6.B 7.A 8.B 9.C 10.D
11.C 12.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十分,共 10 分,
13.长半径 a
14.5
15.多余观测值
16.尺长误差
17.照准部偏心差
18.Ⅱ
19.540°
20.里程
21.龙门桩
22.3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 4分,共12分。
23.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其高程的高程控制点,记为 BM。
24.为便于读图和用图,在地形图周围布置的说明性文字和工具性图表等辅助内容。
25.建筑物室内(或室外)地坪的设计高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6.根据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观测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系差两类。(2 分)
系统误差是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观测,误差的大小、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61律变化;(2分)
偶然误差是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观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都具有不确定性,但服从于一定的统计规律性。(2分)

27.在面积为 100km?范围内,不论是进行水平距离或水平角度测量都可以不顾及地球曲率影响;(2 分)在精度要求较低的情况下,这个范围还可以相应扩大,如20km 以内的水平距离测量。(2 分)在进行高程测量时,不允许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即使在很短的距离内,也必须考虑地球曲率对高差测量的影响。(2分)

28.图上0.1mm 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比例尺精度。(2 分)
对测图和用图有什么指导意义:
(1)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在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2 分)
(2)若设计规定需在地图上能量出的实地最短长度时,就可以根据比例尺精度定出测图比例尺。(2分)

29.面积测量方法:
(1)透明方格纸法;(1分)
(2)平行线法;(1 分)
(3)图解法;(1分)
(4)解析法;(2 分)
(5)求积仪法。(1分)
或:
(1)将多边形分解成三角形或其他规则图形,利用计算各边长,利用万能公式,计算各三角形的面积或其他公式计算;
(2)将各点坐标输入软件,连接多边形,用面积查询工具,统计该图形面积;(2分)
(3)计算各边方位角,从而计算图形各内角,利用S=1/2*A*B*sina 来计算;
(4)利用各点坐标,直接用公式S=1/2*∑Xi*(Yi+1-Yi-1)计算;(2分)
(5)如果是纸质地形图,利用图解法中格网法、平行线法等计算;
(6)如果是纸质地形图,可利用求积仪量测:
(7)如果是纸质地形图,扫描到计算机中,用软件描出范围线,直接查询;(1分)
(8)利用仪器实测等。(1分)
(上述两种答案均给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 分。

30.解:从通用高斯坐标为(3344572,20527680)(单位:m)可知该坐标可以看出它位于6°带的第 20带内。(3分)
中央子午线经度为:20*6°-3°=117°E。(3分)
其带内的自然坐标为(3344572,27680)m,可知该点距离赤道为3344572m;(2分)
距离中央子午线117°E的东边27680m。(2分)

31.解:∑=360°01’10”;f β容<±40″√n =±40″√4 =±80″
因为:f β=360°01’10”-360°= 70″≤f β容,所以可改正。Vi=70″/4(3 分)

测站

度盘位置

照准点号

水平角读数

。 ' "

水平角度数(左/右)

。 ' "

互差

平均角度数

。 ' "

改正值

。 ' "

改正后角度

。 ' "

注备

A

D

112 22 24

78 07 42

-8

78 07 46

-17

78 07 29

 

B

190 30 06

B

10 30 18

78 07 50

D

292 22 28

B

A

97 03 00

104 12 40

4

104 12 38

-17

104 12 21

 

C

201 15 40

C

21 15 48

104 12 36

A

277 03 12

C

B

105 17 06

74 50 57

5

74 50 54

-18

74 50 36

 

D

180 08 03

D

0 08 40

74 50 52

B

285 17 48

D

C

308 43 18

102 49 47

-11

102 49 52

-18

102 49 34

 

A

51 33 05

A

231 33 10

102 49 58

C

128 43 12

∑/n

360 01 10

-70

360 00 00

 

答31表

评分:水平角度数2分;互差每个1分;平均角度数1分;改正数2分;改正后角度1分。

32.解:
D oA=1.378*cos10°09’18″=1.356km(1分)
D oB =2.596*cos -7°30’09″=2.574km(1分)
f₁=0.43D²/R=0.43*1.356²/6371=0.000124km=0.124m(1分)
f₂=0.43D²/R=0.43*2.574²/6371=0.000447km=0.447m(1分)
h₁=D₁ * tanα₁+i-l+f=1.356*1000 * tan10°09’18″+1.5-1.8+0.124=242.708m(2分)
h₂=D₂ * tanα₂+i-l+f=2.574*1000 * tan-7°30’09″+ 1.5 -1.5 + 0.447=-338.541m(2分)

测站点

观测点

仪高/m

棱镜高/m

倾斜距离/Km

竖直角

水平距离/km

两差改正值/m

高差/m

O

A

1.500

1.8

1.378

10 09 18

1.356

0.124

242.708

B

1.500

1.5

2.596

-7 30 09

2. 574

0.447

338.541

评分:填表2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