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
(课程代码0045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顾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8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最初将统计学应用到心理与教育领域的是
A.皮尔逊 B. 桑代克
D.瑟斯顿 C. 高尔顿
2.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名次属于
A 称名量表 B. 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 比率量表
3.全距一般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
A.R B.K
C.N D.E
4.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称为
A. 散点图 B.线形图
C. 条形图 D.圆形图
5.众数可以用下面哪个统计符号表示?
A.Mo B.Md
C.Mdn D. Me
6.在抽样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是按照概率论的理论,被抽取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而不是由研究者或者他人主观决定的。此句话播述的是抽样方法的
A. 平等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随机化原则 D.客观化原则
7.1-α 表示
A.显著性水平 B.置信水平
C.置信区间 D.区间估计
8.数据的标准差与算术平均数的比值,称之为
A.差异系数 B.标准分数
C.平均差 D.标准差
9.方差齐性检验的作用是
A 检验两个样本方差是否相等 B.检验两个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C.检验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D.检验总体方差是否显著大于0
10.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变异,称为
A 因素 B.水平
C 主效应 D.交互效应
11.下列相关系数中,哪个数值表示两变量间的相关性更高?
A. 0.1 B.0
C.-0.1 D.-0.5
12. 3*5列联表,其自由度为
A.8 B.10
C.12 D.15
13.在被试集合中选取一个或多个被试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被试与基准进行比较。这种分数解释的方法称为
A. 绝对解释 B.相对解释
C.个体内差异解释 D.个体间差异解释
14.在经典测量理论中,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X=T+E B.X-TE
C. X=aT+E D.X=α(T+E)
15.一道应用题的难度系数为0.90,说明这道题
A. 很难 B.难度适中
C 很容易 D.无法确定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判断正误并要说明理由。
16.如果一个量表的信度高,则其效度一定高。
17.对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进行差异检验,如果没有明确它们的总体方差是否相等时,要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8.简述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
19.简述平均数的优点和缺点。
20.简述分层随机抽样的优势。
21.简述构念效度的特点。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九(1)班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分别为74.1和 84.6,标准差分别为 5.2 和6.4,小明期中考试的语文、数学成绩分别为81和82。
问:在班级里,小明是语文成绩更好,还是数学成绩更好?
23.某区某次高三语文考试的平均分为66.8,该区某重点中学120名高三学生此次语文考试的平均分为78.5,标准差为5.4。
问:在α=0.01的显著性水平上,该重点中学此次考试成绩与全区是否有差异?(双侧检验,Z0.01=2.58;单侧检验,Z0.01=2.33)
五、论述题:本题 10分。
24.论述李克特量表编制的步骤。
六、应用题:本题 12分。
25.某班级学生进行了期中、期末两次数学测验。下表是截取的部分学生成绩。请计算两次数学测验的相关性。(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数学测验成绩情况表
学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期中成绩 |
91 |
85 |
64 |
74 |
71 |
72 |
61 |
62 |
59 |
期末成绩 |
85 |
84 |
65 |
76 |
65 |
71 |
60 |
64 |
60 |
2024 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 分。
1.C 2.B 3.A 4.B 5.A
6.C 7.B 8.A 9.B 10.C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