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自考13428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试大纲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考试大纲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专科)
专业代码:590206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课程代码:(13428)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制定
2024 年 3 月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致力于从经验层面系统分析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组织结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及历史发展。本课程从理解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关键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及中国共产党本身入手,进而在横向维度上分别阐述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统一战线重要内容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中央人民政府、作为“刀把子”的政法系统、作为“笔杆子”的宣传系统以及作为“枪杆子”的军事系统,在纵向维度上分析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治理四个方面的问题,探讨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及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变迁和发展。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设置的目标是:通过对中国政治和中国政府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整理和充分吸收,使自学应考者能够借用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现在的中国政治和中国政府的实践过程和现实状况进行系统描述,同时进行一定的历史分析、制度分析、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一、课程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
1. 中国党政体制源起的历史逻辑
2. 中国党政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作机制
3. 中国党政体制的基本关系
(二)中国共产党
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
2.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及其变迁
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特性、组织原则与政治功能
4.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述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体制与运行
3.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变迁
(四)政治协商制度
1.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人民政协制度的产生和运行
3.人民政协制度的创新和未来
(五)中央人民政府
1.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与发展:从政务院到国务院
2.国务院系统的组织结构体系及特征
3.国务院系统的运行与决策过程
4.党政体制下的现代行政国家建设
(六)政法系统
1.政法系统的组织构成与历史发展
2.政法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与实际运作
3.党管政法与司法改革
(七) 宣传系统
1.宣传系统概述
2.党与新闻媒体
3.新闻媒体制度的历史沿革
4.当代的大众媒体管理
5.当代的互联网媒体管理
(八)军事系统
1.当代中国军事系统的历史起源与功能
2.军事领导制度与结构
3.军事体系的组织指挥、国防动员和兵役体制
(九)中央与地方关系
1.党政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2.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维度
3.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与常
(十)地方政府
1.地方政府的沿革与行政管理的多样化
2.地方政府的结构、功能与运行
3.地方政府创新
(十一)基层治理
1.中国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变革
2.当代基层治理的重建及特征
3.基层治理的创新与未来

二、自学要求

1.理解当代中国政治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逻辑;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角色;了解中国当代党政体制的逻辑起源;了解党政体制的“一元化领导”及七大运作机制;掌握党政体制的五种基本关系。
2.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理解意识形态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意义;掌握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特性与组织原则;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功能的含义;掌握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
3.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与职权;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体制与运行;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生的变迁。
4.了解统一战线的性质以及统一战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结构与政治协商的两种类型;了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理解人民政协制度的产生、发展、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理解党的领导在人民政协制度中的具体实现机制。
5.了解不同时期国务院体系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了解国务院组成部门及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等不同机构的设置与特点;了解总理负责制与分工制度;掌握党政体制下国务院运行“五位一体”的特征;掌握国务院系统的运行与决策过程;理解党政体制下建设理性化现代行政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6.掌握政法系统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了解政法系统中各机关的组织结构、基本职能与运作规则;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党管政法原则的组织体现;理解司法改革与政法系统发展变迁的关系。
7.掌握宣传工作的意义;掌握宣传系统的构成;理解新闻媒体的规范;理解新闻媒体的运作;了解新闻媒体的历史沿革;掌握当代的大众媒体管理;掌握党对大众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管理制度的异同。
8.了解当代中国军事力量的背景与起源;掌握军队在政治发展中的角色与功能;理解当代中国军事领导制度与结构;理解军事体系的组织指挥、国防动员和兵役体制。
9.掌握我国党政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掌握我国处理央地关系的基本原则:掌握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特有的矩阵式结构及其对央地关系演进的影响;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的崛起以及近期中央多元化的再集权化倾向。
10.了解地方政府的概念;掌握地方政府在我国党政体制中的地位、功能、作用及运作;了解地方政府体系建构的方式;了解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功能与作用;了解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理解地方政府如何创新。
11.掌握中国城乡基层治理体制的基本结构和特征;了解帝国时代和近现代以来基层治理的变迁;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农村基层治理的发展;理解当前城乡基层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实践及未来发展走向。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
1.识记:(1)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角色;(2)党政体制的五种基本关系。
2.领会:(1)中国政治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逻辑;(2)党政体制的“一元化领导”;(3)党政体制七大运作机制。
3.简单运用:中国党政体制改革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意义、问题和方向。
(二)中国共产党
1.识记:(1)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特性;(2)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3)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
2.领会:(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2)意识形态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意义;(3)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功能的含义。
3.简单运用:理解中央领导小组在党和国家政治决策、议事、协调等方面的重要与特殊的功能。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识记:(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与职权;(2)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领会:(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体制与运行;(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生的变迁。
3.简单运用:人大制度变迁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四)政治协商制度
1.识记:(1)政治协商制度的内涵和特点;(2)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结构;(3)政治协商的两种类型。
2.领会:(1)统一战线的性质以及统一战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2)人民政协制度的产生和运行;(3)人民政协制度的创新和未来;(4)党的领导在人民政协制度中的具体实现机制。
3.简单运用: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五)中央人民政府
1.识记:(1)党政体制下国务院运行“五位一体”的特征;(2)国务院系统的运行与决策过程。
2.领会:(1)不同时期国务院体系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2)国务院组成部门及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等不同机构的设置与特点;(3)总理负责制与分工制度;(4)党政体制下建设理性化现代行政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3.简单运用:新中国党政关系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形态的影响因素。
(六)政法系统
1.识记:(1)政法系统的基本概念;(2)政法系统的构成要素。
2.领会:(1)政法系统中各机关的组织结构;(2)政法系统中各机关的基本职能;(3)政法系统中各机关的运作规则;(4)改革开放以来,党管政法原则的组织体现。
3.简单运用:司法改革与政法系统发展变迁的关系。
(七) 宣传系统
1.识记:(1)宣传工作的意义;(2)宣传系统的构成;当代的大众媒体管理;(3)党对大众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管理制度的异同
2.领会:(1)新闻媒体的规范原因;(2)新闻媒体的运作;(3)新闻媒体的历史沿革
3.简单运用:宣传工作对于党政体制的重要性。
(八)军事系统
1.识记:(1)军队在政治发展中的角色与功能;(2)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关系;(3)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特点。
2.领会:(1)中国军事系统的历史起源与功能;(2)当代中国军事领导制度与结构;(3)军事体系的组织指挥、国防动员和兵役体制。
3.简单运用:当代中国军事制度的特征。
(九)中央与地方关系
1.识记:(1)我国党政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2)我国处理央地关系的基本原则;(3)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特有的矩阵式结构及其对央地关系演进的影响。
2.领会:(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2)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的崛起以及近期中央多元化的再集权化倾向。
3.简单运用: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变迁。
(十)地方政府
1.识记:(1)地方政府的沿革与行政管理的多样化;(2)地方政府的功能;
2.领会:(1)地方政府的结构;(2)地方政府的运行;(3)地方政府创新。
3.简单运用:理解地方政府创新行为与中国改革的总体实践的联系。
(十一)基层治理
1.识记:(1)中国城乡基层治理体制的基本结构;(2)中国城乡基层治理体制的特征。
2.领会:(1)帝国时代和近现代以来基层治理的变迁;(2)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农村基层治理的发展。
3.简单运用:当前城乡基层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实践及未来发展走向。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 I )、领会( II )、简单运用( III )和综合运用( IV )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这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四个能力层次的含义分别是:
识记( I ):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主要内容,如定义、特点、原则、规律、模型、原理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判断和选择。
领会( II ):要求考生能够全面领悟和理解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掌握和分析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运用( II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掌握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知识,分析政府治理的基本问题,得出正确的判断或结论,并能正确地把分析过程表达出来。或者能运用本课程的个别知识点,简要分析和解决我国政府治理中存在的一些简单问题。
综合运用( IV ):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我国政府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比较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或者能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的高低不是一个概念。试题的难易程度是指思维过程的复杂程度和分析处理的简繁、技巧。能力层次体现的是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概念和政府治理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政府治理规律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各个层次中,有不同难易度的试题,切勿混淆。

相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制定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及其作用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试大纲根据行政管理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度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自学要求

本大纲根据行政管理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自学者应当依据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和领会指定教材的内容,对应考者进行有效辅导,把握好助学方向,学习一定要依托大纲,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

三、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广大自学应考者要循序渐进、联系实际地进行学习,比较系统地理解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在自学中除了要识记和领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应用所学知识。

四、应考指导

大纲是自学和考试的依据,依托大纲来学习,有助于提纲挈领地掌握全部教材的结构、逻辑,准确掌握考试的要求,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掌握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熟读教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一定要全面、系统,切忌支离破碎。考生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掌握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不能只学重点,不能猜测考点,而应在系统学习、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与疑点。

五、助学建议

1.在助学活动中,助学者应当依据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和领会指定教材的内容,对应考者进行有效辅导,把握好助学方向。
2.社会助学单位应妥善处理一般与重点的关系。任何课程内容都有一般与重点之分,但是考试内容并不仅限于重点。社会助学单位应当在指导考生系统学习、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再突出重点,难点与疑点。
3.社会助学单位应当引导考生分析问题,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命题考试的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其细目都属于考核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各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的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2.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命题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
3.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约为:识记 20%,领会 30%,简 单应用 30%,综合应用20%
4.试题的难度可以分为:容易、 一般、难 3 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 4:4:2。需要注意的是,难度与能力层次并不存在对应关系。每个能力层次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不同的难度。
5.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