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13709国际政治学概论考试大纲

高纲 4314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13709 国际政治学概论

南京师范大学编(2024年)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理论分析为重点,着重介绍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与重大理论问题(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利益、权力、外交政策与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冲突、战争与和平、国际安全、非传统安全、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文化因素与国际政治、全球化与相互依赖的发展、区域化与区域政治、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通过学习,使考生掌握国际政治研究的基本理论,从理论和方法上提高考生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设置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熟悉国际政治学的专业理论,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方法,加强专业训练,培养专业思维,提高专业素养,初步具备运用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国际关系历史与现实问题,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要把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范畴,熟悉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重要思想及当代国际政治学的不同流派及其观点,掌握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了解国际政治当前的发展动态,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以及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重大现实问题,从而加深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理解。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及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的内涵及外延,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国际政治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国际政治理论,对国际政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国际政治理论,对国际政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论证,或者进行比较,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导论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掌握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
识记:①国际政治学;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领会:①国际社会;②国际政治行为体。
简单应用:①国际体系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识记:①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②国际政治学的思想理论渊源。领会:①对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几个科学。简单应用:①国际政治学形成与发展的四个阶段。(三)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识记:①传统主义的研究方法;②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③后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领会:①系统论的方法。
简单应用:①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的方法;②历史分析法;③比较分析法。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包括: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国际政治学的思想理论渊源、国际政治学理论发展的历史阶段、传统主义的研究方法与科学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方法。

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的思想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相关概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际政治学思想理论;掌握西方国际政治学思想理论的主要流派;掌握中国的国际政治学思想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际政治学思想理论
识记: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观;②列宁的时代思想学说。
领会: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思想观点;②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思想观点。
简单应用:①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思想理论;②马克思主义战争与和平思想理论。
(二)西方国际政治学思想理论的主要流派
识记:①理想主义;②现实主义;③新自由主义。简单应用:①新现实主义;②建构主义。
(三)中国的国际政治学思想理论
识记: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国际政治思想。
领会:①中国近现代的国际政治思想。
简单应用:①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际政治学的理论贡献、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主要区别、新现实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修正、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建构主义的核心命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际政治学内容。

第二章 国际政治的体系与格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国际体系及其特征;掌握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掌握国际政治系统与互动单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国际体系及其特征
识记:①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领会:①国际体系的形成;②国际体系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形成的标志。简单应用:①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②国际体系发展变化的原因。
(二)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识记:①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构成;②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类型。领会:①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
综合应用:①国际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关系。
(三)国际政治系统与互动单元
识记:①单元对国际政治系统的影响。
领会:①国际政治系统对单元的制约。
简单应用:①国际政治系统与单元之间的互动。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包括: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国际体系产生的历史条件、国际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阶段、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形式、国际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之间的关系、国际政治格局与国际政治秩序之间的关系、国际政治系统与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 国际政治的行为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国际行为体的一般特征;领会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掌握国际行为体及其特征;掌握非国家行为体及其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国际行为体的一般特征
识记:①国际行为体;②非国家行为体。
领会:①国际行为体及其特征。
简单应用:①国家间政治与国家行为体;②跨国政治与跨国行为体。综合应用:①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二)国际行为体及其特征
识记:①政治国家与民族国家;②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体的基本要素;③国家实力。
领会:①国家的两重性;②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③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简单应用:①国家实力的构成;②国家实力的综合评估。综合应用:①国家实力的作用;②国家行为体的分类。
(三)非国家行为体及其特征
识记:①非国家行为体与跨国行为体;②国际组织及其分类。领会:①跨国行为体的形成与发展;②跨国行为体地位的确立;③跨国行为体的行为特征。
综合应用:①跨国行为体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作用。
(四)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识记:①国际政治中的个人行为者。
领会:①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②个人对国家对外行为的影响。简单应用:①个人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制约。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包括:国际行为体的基本特征、国际行为体类型的扩展、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体的基本特征、当代国际社会中国家主权概念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构成与评估、国际行为体与跨国行为体的区别、国际组织的行为特征、跨国公司的行为方式、国际政治中的个人因素。

第四章 国际政治的发展动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掌握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熟悉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
识记:①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②当前世界基本矛盾的新发展。
领会:①世界基本矛盾;②世界基本矛盾决定着国际政治的特点。
第 7 页 共 15 页
简单应用:①国际行为体的相互作用;②国际行为体的互动主要是利益和权力的互动。
综合应用:①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推动了国际政治的发展。
(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
识记:①国家利益的内涵;②国家利益的构成。
领会:①国家利益的抽象性与具体性;②国家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③国家利益的民族性和阶级性。
综合应用:①国家利益的作用。
(三)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
识记:①权力的界定;②权力的基本属性。
领会:①权力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②权力关系。简单应用:①权力关系的排列组合反映了国际系统的结构。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包括:国际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国际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家利益概念的历史演变、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国家利益的特性、权力概念的内涵及其比较、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权力的基本属性。

第五章 国际政治的互动形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国际行为与国际政治互动;掌握国际冲突及其解决;掌握国际合作及其保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国际行为与国际政治互动
识记:①国际行为;②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
领会:①国际行为的产生;②国际行为的发展。
简单应用:①国际行为的基本特点。
(二)国际冲突及其解决
识记:①国际冲突的内涵;②国际冲突的类型。
领会:①国际冲突的本质;②国家与国际冲突;③国际体系与国际冲突。简单应用:①国际冲突的解决。
(三)国际合作及其保障
识记:①国际合作的内涵;②国际合作的类型。
领会:①国际合作的实质;②国际合作的基础;③国际合作的障碍。简单应用:①国家对相对获益的关切;②国际合作的保障;③国际制度的构成和功能。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包括:国际行为及其产生与发展、国际行为的基本特点、国际冲突及其实质、国际冲突的根源、国际冲突的解决途径、国际合作的基础、相对获益与绝对获益、国际合作中的“搭便车”问题、国际制度的构成和功能。

第六章 国际政治的外部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掌握经济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掌握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识记:①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②自然环境对综合国力的影响。领会:①地缘政治关于自然环境影响的理论;②自然环境对国家对外行为的影响。
综合应用:①自然环境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二)经济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识记:①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②经济方式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常用的手段。
领会:①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决定了国际政治的基本力量构成;②经济利益是国家对外目标的核心;③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差异是导致国际政治对抗与冲突的根源。
简单应用:①国际经济关系是构成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三)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
识记:①科技革命的定义;②科技因素与国家实力。
领会:①历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②科技因素与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③科技因素导致战争的规模与结局发生重大变化。综合应用:①科技因素对国家实力的影响。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包括:地缘政治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自然环境对国家综合国力和对外行为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影响、世界经济是国际政治的基础与前提、经济实力对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格局的影响、经济因素影响国家的对外行为、科技因素对国家实力和对外行为的影响、科技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不断增强。

第七章 国际政治的内部制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制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识记:①国际政治中的军事因素;②军事因素与国际政治的关系。领会:①军事力量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②军事因素导致对外决策的调整;③军事战略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应用:①军事因素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识记:①国际法与国际政治;②国际法主体与国际政治行为体。领会:①国际法的非强制性;②国际法的大国主导性;③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简单应用:①国际法对国际政治的影响途径。
综合应用:①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三)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制约
识记:①国际政治中的文化因素;②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领会:①意识形态是国际政治斗争的手段;②宗教影响国际政治的具体路径。综合应用:①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包括:军事因素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军事因素改变国家间关系、相互依存条件下军事因素作用的变化、国际法与国际政治、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内容、国际法对国际政治的影响途径、文化因素日益参与国际政治、意识形态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宗教影响国际政治的具体途径。

第八章 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全球化与相互依赖的发展;掌握区域化与区域政治;掌握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全球化与相互依赖的发展
识记:①经济全球化;②相互依赖理论。
领会: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复合相互依赖的特征和过程;③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
简单应用:①相互依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二)区域化与区域政治
识记:①区域的内涵;②区域政治。
领会:①区域与区域主义;②区域化与区域一体化;③区域化的经济发展阶段。
简单应用:①区域政治的发展趋势。
(三)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识记:①全球问题;②全球问题的基本特征;③全球治理。领会:①全球政治的特点;②全球问题的影响。
简单应用:①全球治理的不同路径。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互依赖与复合相互依赖、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区域化和区域主义、区域化与区域一体化、区域化的发展阶段与进程、全球政治的兴起与特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全球治理的发展。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考生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版),陈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五、应考指导

1. 如何学习
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你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作出满意的回答,你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
第 12 页 共 15 页
很好的理解。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习进展。你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文章。
2. 如何考试
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
3. 如何处理紧张情绪
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分配合理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

六、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在考试之日起 6 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2.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3.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 30%,简单应用占 30%,综合应用占 20%。
4.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考生切勿混淆。
5.本课程考试试卷中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考生只准携带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橡皮等必需的文具用品。不可携带计算器。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内外学术界,人们通常把国际政治学等同于( )
A.外交学 B.国际关系学
C.国际关系史 D.政治学
参考答案:B

二、填空题
1.沃尔兹认为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即_________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单元。
参考答案:系统的结构

三、名词解释题
1.多极格局
第 14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多极格局,即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各种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各自独立、基本平等,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盟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四、简答题
1.列宁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后的基本特征出发,论述了哪四个与国际政治相关的基本问题?
参考答案:
①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为垄断,产生了在经济、政治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②伴随生产的集中和垄断,出现了银行的集中和垄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构成“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着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
③“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联系的国际网方面所起的作用”。资本输出的最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是极少数最富国家的资本主义寄生性的坚实基础”。
④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从经济上和领土上对世界的直接分割,并且由于这种分割而造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日趋尖锐化,并最终导致帝国主义战争的不可避免性。

五、论述题
1.列宁的战争与和平理论在整个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①战争的根源问题。战争同私有制基础并不矛盾,而是这些基础的直接的和必然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除了工业中的危机和政治中的战争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恢复经常遭到破坏的均势。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家不仅要用战争来争夺资源和市场,而且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非打仗不可,因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不用暴力手段来重新瓜分殖民地,就不能得到比较老的(又比较弱的)帝国主义列强现在享有的那些特权。因此,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
②战争的性质问题。列宁认为,一切战争都不过是用暴力手段来继续推行各交战国及其统治阶级在战前几年内,有时是几十年内所实行的政策;结束任何战争的和约,也只能是计算和记载这次战争进程和结果所达到的力量的实际变化。因此,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暴力)的继续。
③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问题。区分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性,“不取决于是谁进攻,‘敌人’在谁的国境内,而取决于是哪一个阶级进行战争,这场战争是哪一种政治的继续”。
④争取和平的斗争问题。列宁认为,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结束并且一定能结束一切战争,如果以为无产阶级革命只要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就立即并且一定会消灭一切战争,那就是和平主义的幻想了。因此,争取和平的斗争必须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进行争取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
⑤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根除产生战争的土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