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10507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10507

目录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Ⅱ  考核目标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举例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运输专业(专升本)考试计划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是为满足交通运输领域及相关专业对交通运输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体系,并基本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知识。

二、课程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在交通领域继续学习深造、从事物流政策研究等提供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1. 掌握物流战略的环境分析、制定和实施;
  2. 掌握运输与配送管理的相关知识;
  3. 掌握仓储和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
  4. 掌握装卸搬运、包装与流通加工管理的相关知识;
  5. 了解物流信息管理中的主要技术;
  6. 了解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的方法;
  7. 掌握物流服务的内涵,了解物流服务管理与控制的相关措施;
  8. 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知识。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独立学科,它是交通运输的专业领域课,该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准备,为进一步学习交通运输专业技能及知识打基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章节,难点内容是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各章具体的重点和难点在大纲后面均有明确说明。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本课程的考试范围以本考试大纲所限定的内容为准。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中有关知识点的概念性内容(如教材中给出的基本定义、步骤方法、特点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领悟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根据相关知识点的特性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应用:要求考生运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部分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的应用问题。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简要介绍物流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要求熟悉现代物流的概念、现代物流的特点、物流的构成要素、物流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

二、课程内容

1.1 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

1.2 物流的地位与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

识记:传统物流的概念;现代物流的特点;物流活动(功能)要素。

领会: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与联系。

(二)物流的地位与作用

识记:物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职能;物流与国民经济发展。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物流的概念、物流的功能要素。

本章的难点: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物流战略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生,使学生正确理解物流战略的概念及地位;了解物流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掌握物流战略管理的过程与物流战略规划的基本内容;理解物流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熟悉物流战略控制的步骤与方法。

二、课程内容

2.1 物流战略管理概述

2.2 物流战略环境分析

2.3 物流战略的制定

2.4 物流战略实施与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 物流战略管理概述

识记:物流战略的概念;制定物流战略的必要性;物流战略管理的定义。

领会:物流战略管理的过程。

(二)物流战略环境分析

领会:企业物流外部环境分析;企业物流内部环境分析。

(三)物流战略的制定

识记:物流战略目标;物流战略制定方式的选择。

应用:制定和选择物流战略方案。

(四)物流战略实施与控制

识记:物流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物流战略控制的步骤;物流战略控制的方法。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物流战略的概念;制定物流战略的必要性;物流战略环境分析。

本章的难点:物流战略环境分析。

 

第三章 运输与配送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运输及其方式选择、运输合理化管理、配送及配送中心、配送合理化管理。

本章要求掌握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合理运输的基本条件,以及合理化的主要手段;了解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了解配送和配送中心的分类、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掌握配送合理化的标准和措施。

  • 课程内容

3.1 运输及其方式选择

3.2 运输优化管理

3.3 配送及配送中心

3.4 配送合理化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 运输及其方式选择

识记:运输的概念与意义;影响因素组织运作的三个因素。

应用:运输方式选择的要点。

(二)运输优化管理

识记:合理运输“五要素”。

应用: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运输合理化措施。

(三)配送及配送中心

识记:配送的类型;配送中心的含义。

领会:配送与运输、送货的区别;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及其管理。

(四)配送合理化管理

应用:判断配送合理化的标准和方法;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配送合理化措施。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运输优化管理;配送合理化管理。

本章的难点:运输合理化措施;配送合理化管理;配送与运输、送货的区别。

 

第四章 仓储和物流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仓库类型和功能;仓储决策与仓储作业管理;仓库的选址与功能设计;外部仓库资源的利用;仓储的优化;物料管理方法。

本章要求了解仓库的分类与功能,理解仓库决策的基本内容,正确把握仓储作业管理流程;了解仓库选址的影响因素与选址程序,熟悉仓库布局决策的方法,以及功能设计的主要内容;掌握物料管理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

4.1 仓库类型和功能

4.2 仓储决策与仓储作业管理

4.3 仓库的选址与功能设计

4.4 外部仓库资源的利用

4.5 仓储的优化

4.6 物料管理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 仓库类型和功能

识记:仓库的分类。

领会:仓库的功能。

(二)仓储决策与仓储作业管理

领会:仓储作业管理。

应用:基本仓储决策。

(三)仓库的选址与功能设计

领会:影响仓库选址的因素;仓库布局模式;仓库选址决策的Hoover方法;仓库功能设计。

(四)外部仓库资源的利用

应用:仓储业务外部的优势;仓储业务外包决策的依据。

(五)仓储的优化

领会:仓储合理化的标志;储存合理化的途径。

(六)物料管理方法

应用:ABC分类法;订货方式的选择;订货数量的确定——经济批量模型。

领会:企业资源计划(ERP);准时管理方式(JIT)。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仓储决策与仓储作业管理;仓库的选址与功能设计;外部仓库资源的利用;仓储的优化。

本章的难点:物料管理方法。

 

第五章 装卸搬运、包装与流通加工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装卸搬运作业管理、包装类型与设计、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流通加工管理。

本章要求理解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的概念;了解常用的搬运工具、包装技术以及流通加工方法;掌握搬运作业的原则、包装设计的要点;理解搬运作业合理化、包装现代化和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内涵。

二、课程内容

5.1 装卸搬运作业管理

5.2 包装类型与设计

5.3 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

5.4 流通加工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 装卸搬运作业管理

识记:装卸搬运的概念与作用。

领会:装卸搬运作业的组织。

应用:装卸搬运作业的合理化。

(二)包装类型与设计

识记:包装的概念;包装的功能;包装的类型。

领会:包装设计的基本要求;包装容器设计。

应用:包装合理化和标准化。

(三)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

领会:包装材料和容器。

应用:产品集装化和集合包装。

(四)流通加工管理

识记:流通加工的概念。

领会:流通加工的类型。

应用: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装卸搬运作业管理;包装类型与设计;流通加工管理。

本章的难点:包装合理化和标准化;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第六章 物流信息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简要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主要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本章要求理解物流信息及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作用;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功能及设计原则;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

二、课程内容

6.1 物流信息概述

6.2 物流信息系统

6.3 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主要技术

6.4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 物流信息概述

识记:物流信息的概念与特点。

领会:物流信息的标准化。

(二)物流信息系统

识记: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领会: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层次。

(三)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主要技术

识记:物流条码的概念与特点、RFID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EDI技术的定义、特点和效益。

(四)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领会: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的功能要求与技术要求。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本章的难点:无

 

第七章 物流成本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简要介绍物流成本管理概述、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本章要求掌握物流成本的概念与构成;理解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掌握物流成本核算与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了解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二、课程内容

7.1 物流成本管理概述

7.2 物流成本核算

7.3 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

7.4 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 物流成本管理概述

识记:物流成本的概念;物流成本的构成;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

(二)物流成本核算

识记: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物流成本核算的构成要素。

领会:物流成本的核算类型;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步骤。

(三)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

识记:物流成本分析的含义;物流成本分析的指标体系。

领会: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工作程序;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四)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领会: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本章的难点: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

 

第八章 物流服务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物流服务的内容与指标、物流服务决策、物流服务的管理与控制、物流服务的改善。

本章要求了解物流服务的构成要素与物流服务的目的;掌握物流服务标准与物流服务决策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物流服务管理与控制标准;了解物流服务合理化与现代化的途径。

二、课程内容

8.1 物流服务的内容与指标

8.2 物流服务决策

8.3 物流服务的管理与控制

8.4 物流服务的改善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 物流服务的内容与指标

识记:物流服务的概念;物流服务的目的。

应用:物流服务的指标。

(二)物流服务决策

领会:选择物流服务目标市场;确定物流服务战略。

(三)物流服务的管理与控制

领会:确定物流服务标准;实施物流客户服务管理;监控物流服务系统;评价物流服务。

(四)物流服务的改善

识记:物流服务改善的基本原则。

领会:推进物流服务合理化。

应用:现代物流服务。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物流服务的内容与指标;物流服务决策;物流服务的管理与控制。

本章的难点:物流服务的管理与控制。

 

第九章 供应链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与价值、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与基本原则、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程序、供应链企业协作、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的优化与发展、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本章要求准确理解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以及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了解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原则;熟悉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方法;了解供应链企业协作的有关问题。

二、课程内容

10.1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与价值

10.2 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与基本原则

10.3 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程序

10.4 供应链企业协作

10.5 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的优化与发展

10.6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与价值

识记: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领会: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的区别。

应用:供应链管理的价值。

(二)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与基本原则

应用: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程序

领会:供应链管理的方法。

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程序。

(四)供应链企业协作

识记:供应链协作关系的定义。

领会: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关系的界定;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问题的特征。

应用:供应链协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的优化与发展

领会:大数据的内涵及特点;供应链管理与大数据的融合。

应用:大数据运用对供应链管理的价值提升。

(六)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识记:区块链技术的定义;区块链技术的特征。

领会:传统供应链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优化发展中的应用。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与价值;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与基本原则;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程序;供应链企业协作。

本章的难点:供应链企业协作。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给出了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还包括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 关于自学教材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夏春玉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6版)。

本教材第1章第3节、第9章内容考生可根据个人能力兴趣学习,不纳入考核范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成人学习的个性化特点,建议业余自学时间不低于80个学时。

建议学习本课程时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本课程教材之前,应先仔细阅读本大纲,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熟知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时,能紧紧围绕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自学每一章的教材之前,先阅读本大纲中对应章节的学习目的与要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以使在自学时做到心中有数。

3.把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首先,要弄懂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其次,要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联系实际解决有关实际问题。重点是要深刻领会教材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中国大学生mooc网等网站有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的视频课程,考生通过这些视频进行学习。

5.考试前梳理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搞清楚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之间的关系,便于记忆、加深理解,从而掌握分析。比如第九章供应链管理,首先应该明确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方法与程序,以及企业之间如何进行协作;最后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最新发展。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对担任本课程自学助学的任课教师和自学助学单位提出以下几条基本要求。

1.熟知本课程考试大纲的各项要求,熟悉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

2.辅导教学以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删减内容,以免偏离大纲。

3.辅导还要注意突出重点,要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

4.助学者在辅导时应帮助自学者梳理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之间的关系,在他们全面掌握全部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解读物流战略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仓储和物料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服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重点内容,注意本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5.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助学者应帮助自学者了解物流战略管理、运输、配送、仓储、装卸、信息管理、成本管理、服务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例解培养自学者对方法应用的兴趣,深入理解基础理论,提高他们的分析应用能力。

建议本课程考纲内容学时如下:

章次

学习内容

建议学时

第1章

导论

6

第2章

物流战略管理

8

第3章

运输与配送管理

8

第4章

仓储和物料管理

12

第5章

装卸搬运、包装与流通加工管理

8

第6章

物流信息管理

8

第7章

物流成本管理

10

第8章

物流服务管理

10

第9章

供应链管理

10

六、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三个认知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 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核,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60分及格。考试时只允许携带笔、橡皮和尺,答卷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不应命制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目,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命制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30%,领会占40%,应用占30%。

5.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4个等级: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都有不同难度的试题。

6.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本大纲附录。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后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物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

A 中国    B 日本     C 英国     D 美国

二、名词解释题

1.物流战略

三、简答题

1.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包括哪些步骤?

四、论述题

1.请论述准时管理方式与传统库存管理方法的差异

五、案例分析题

1、假定公司A给公司B供货,甲、乙为公司A的两个工厂,工厂生产同一种物品,丙、丁为公司B的两个工厂,各地的距离具体如图所示,现在由甲运输货物到丁,乙运输货物到丙,请问这种运输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