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1]
渔业环境与养殖水质分析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11年12月
指定用书:《水化学》,陈祖洪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1版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要求
《渔业环境与养殖水质分析》是研究各类水体天然化学组成、分析方法以及水体中各类物质的来源、存在形式、迁移转化过程和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淡水养殖专业专科阶段的专业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有关天然水与渔业用水的水化学基础理论与技巧,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产养殖科学研究、养殖水质调控与管理、水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水化学理论、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渔业环境与养殖水质分析的概念、内容和任务,掌握渔业环境与养殖水质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水体中与水生生物关系密切的化学物质循环,转化迁移过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渔业水质管理中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术,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媒体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建议选用文字教材及其PPT课件等,其中文字教材是课程的基本媒体,包括所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教材,PPT课件是对文字教材的强化与补充。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包括:
1.自主学习
自学者应认真阅读和钻研大纲与教材,根据大纲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渔业环境与养殖水质分析》教材的相关章节,全面系统了解教材概念、内容和任务,同时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养殖水质分析的常用方法。
2.面授助学
面授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辅导手段,社会助学者要服务学生的学习需要,紧密配合教材,依据大纲进行辅导讲解,要注意运用启发式,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自学考试命题的题型多样,社会助学者要指导自学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并有所侧重,抓住考试命题特点和方向,同时对实践教学要重点辅导,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四、课程考核要求的层次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懂得所学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有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 天然水体和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类天然水体的概况,掌握天然水的冰点下降、渗透压、密度最大时温度与盐度的关系,掌握天然水的总含盐量及表示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各类天然水体的概况
第三节水化学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第四节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三、重点与难点
(一)天然水体及水质
(二)水质主要理化指标的概念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天然水的总含盐量及表示方法
2.领会:天然水的依数性,密度最大时温度及冰点与盐度的关系
第二章 天然水体中的主要离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天然水体中的主要阳离子和主要阴离子,掌握天然水的硬度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理解硬度在水体中的变化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意义。掌握天然水的碱度概念及碱度对养殖生产的影响,理解天然水中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来源、分布变化特点及其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掌握天然水中硫的形态与循环,了解硫化物的毒性及其危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天然水体中的主要阳离子
第二节天然水体中的主要阴离子
三、重点与难点
(一)天然水的硬度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二)天然水的碱度概念
(三)硬度在水体中的变化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意义
(四)碱度对养殖生产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天然水体中的主要阳离子和主要阴离子及来源
2.领会:天然水的硬度概念和天然水的碱度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3.应用:硬度在水体中的变化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意义,碱度对养殖生产的影响
第三章 水体二氧化碳平衡系统及pH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水体pH概念,掌握天然水中二氧化碳平衡体系的构成及组分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天然水体pH值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掌握二氧化碳体系各形态的分布系数与pH的关系。理解天然水的缓冲作用及原理,天然水体pH值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及其在养殖水体中的管理方法,了解生石灰清塘的水质变化及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天然水体中二氧化碳平衡系统
第二节天然水体的pH
三、重点与难点
(一)天然水中二氧化碳平衡体系的构成及组分间的相互关系
(二)天然水体pH值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
(三)天然水的缓冲作用及原理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水体pH概念,天然水中二氧化碳平衡体系的构成及组分间的相互关系
2.领会:天然水体pH值范围及天然水的缓冲作用及原理,影响天然水变化的因素
3.应用:天然水体pH值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养殖水体pH的管理方法
第四章 溶解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水中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掌握影响溶解氧含量的各种因素、理解溶解氧和水产养殖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溶解氧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
第三节溶解氧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第四节溶解氧的管理
三、重点与难点
(一)溶解氧和水产养殖的关系
(二)影响溶解氧含量的各种因素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溶解氧的饱和含量
2.领会:影响溶解氧饱和含量的因素;导致水中溶解氧实际含量时空分布不均的关键因素
3.应用:水中溶解氧与养殖生产的关系,常用的增氧措施
第五章 植物营养元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营养元素及其种类,掌握天然水中氮的存在形态及相互转化作用。掌握天然水中氮的来源、消耗与分布变化规律。掌握天然水中磷的来源、形态、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了解磷在水体富营养化中的作用。了解硅、铁、铜等在天然水中的存在形态、来源及其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氮
第三节磷
第四节其他营养元素
三、重点与难点
(一)天然水中氮的来源、消耗与分布变化规律
(二)天然水中磷的来源、形态、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
(三)水体中氮的循环和磷的循环,天然水体中增氮和增磷作用、耗氮和耗磷作用的途径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微量营养元素;氮、磷、硅在水体中的主要存在形式,铁、铜等在天然水中的存在形态
2.领会:水体中氮的循环,天然水体中增氮和增磷作用、耗氮和耗磷作用的途径
3.应用:施氮肥、磷肥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 有机物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天然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组成及分类;理解颗粒有机物、溶解有机物等概念。理解有机物含量的几种表示方法。掌握天然水中有机物的来源,理解引起有机物形态变化的气提作用、絮凝作用及有机物的降解、矿化作用。理解有机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天然水体内有机物的变化和意义
第三节有机物对水体生产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
(一)天然水中有机物的来源,有机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二)引起有机物形态变化的气提作用、絮凝作用及有机物的降解、矿化作用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天然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组成及分类;颗粒有机物、溶解有机物等概念
2.领会:胶体的胶粒结构,絮凝作用发生的因素
3.应用:有机物在养鱼生产中的意义,水面微表层的形成对养殖生产的意义
第七章 水污染及水资源保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天然水中污染物的来源、分类,了解天然水循环和水的自净作用,掌握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及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加和作用的概念。理解汞、镉污染物的来源、存在形态和毒性。掌握合成有机物、石油和放射性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掌握耗氧有机物的来源及危害。理解渔业水质标准,了解水质评价的一般方法。掌握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及渔业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去除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水体污染及其危害
第三节有毒物质及毒性
第四节水资源保护
三、重点与难点
(一)水中主要污染物及主要危害,水体污染的防治和管理的一般措施
(二)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去除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天然水中污染物的来源、分类,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及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加和作用的概念
2.领会:汞、镉污染物的来源、存在形态和毒性;合成有机物、石油和放射性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耗氧有机物的来源及危害
3.应用: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及渔业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去除方法。
第八章 水质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水质化学常规项目分析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掌握水质化学调查、监测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作出相应的水质评价。掌握有关水化学用表的查算以及水化学数据处理的一般技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水化学调查项目、测点、测次的确定
第二节水样采集与保存
第三节分析结果整理、检查
三、重点与难点
(一)分析结果的整理、检查
(二)水样采集及保存方法
第九章 水化因子的测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定量分析的基本程序,理解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定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分析天平 (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 电子天平) 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掌握仪器分析的一些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
实验一盐度的测定
实验二pH的测定
实验三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四铵盐的测定
实验五亚硝酸盐的测定
三、重点与难点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
(三)定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
(四)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
四、考核要求
应用:会使用仪器进行分析操作,实验报告完整、数据记录和计算正确。
第三部分 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由平时作业成绩和学习过程考核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60%,学生要独立完成4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分析和计算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成绩由辅导教师按完成的质量进行确定。学习过程占40%,包括出勤、参加集体讨论及实验操作。学生集体讨论、实验次数不得少于4次。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参加过程学习的情况给出学习过程考核成绩。
终结性考核,即书面考试,占总成绩的60%。
二、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分数比例为:识记20%、领会40%、应用40%。主要题型有: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
三、题型举例
1.填空题:天然水体中有各种各样的电解质,它们在水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含盐量较低的水体,主要有 、 、 、 四种阳离子。
主要有四种阳离子:、、、。
2.判断题:夏天中午光线强,水温度高,氧气溶解度低,所以易发生鱼虾缺氧浮头死亡。
错误。
3.问答题:影响天然水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