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眼镜光学
课程代码:12474
2024年1月启用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眼镜光学是研究眼镜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不仅涉及光学,材料学,生物化学,同时作为一种医疗器具,与眼球生理学,眼科学,视光学,双眼视觉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眼镜光学作为眼视光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眼镜镜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研究与眼镜光学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眼镜光学设计,材料等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眼镜光学的目的是掌握眼镜光学中专业术语的意义和定义,掌握眼镜镜片的基本知识和眼镜的安装工艺技术。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球面镜片、球柱镜片、环曲面镜片、棱镜和棱镜移心,双光、三光镜片、渐变多焦点镜片、厚透镜理论、眼镜片的设计。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眼镜光学是研究眼镜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不仅涉及光学、材料学、生物化学,同时作为一种医疗器具,还与眼科学、双眼视觉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眼镜学作为眼视光学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眼镜光学的基本原理。理解眼镜是基本医疗器具,眼镜矫正的不仅仅是屈光不正,而是从人的整体角度提供更加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质量和视觉功能。了解眼镜的历史和发展历程以及一些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眼镜的发展及眼镜学的意义(一般):
识记:眼镜的发展历史。
眼镜学的地位与学习意义。
学好眼镜学应建立的几个观点。
(二)眼镜光学基本原理(重点):
识记:光的基本概念。
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
应用:光束的聚散度,符号规则。
第二章 眼球:生物器官和光学器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眼的生物特性;屈光不正的特点及其矫正。熟悉框架平面的距离效应;矫正透镜的放大性质。了解几种模型眼的构成及关键参数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与视觉有关的眼球生物和光学特性(次重点):
识记:眼的生物特性。
应用:眼的光学特性。
(二)眼的屈光问题(重点):
理解:球性屈光不正。
散光。
老视。
(三)屈光不正矫正预原则(重点)
理解:框架平面的距离效应。
矫正透镜的放大性质。
应用:球性屈光不正的矫正。
散光的矫正。
老视的矫正。
第三章 球面透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球面透镜的概念和分类;球面透镜的光学性质以及屈光力的计算方法。熟悉球面透镜的形式、联合、转换以及透镜屈光力和处方的规范写法。了解球面透镜的识别和透镜面屈光力的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透镜(次重点)
识记:透镜的概念、分类。
应用:透镜的成像。
(二)球面透镜(重点)
识记:球面透镜的概念、分类。
球面透镜屈光力和处方的规范写法。
理解:球面透镜的光学性质。
应用:球面透镜屈光力的计算。
球镜的联合。
球镜的识别与中和。
(三)薄透镜的屈光力(次重点)
识记:球面透镜的形式选择。
应用:球镜面屈光力的计算。
薄透镜屈光力的计算。
第四章 散光透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三种散光透镜的形式及其光学成像特点;散光光束的光路;柱面透镜叠加、正负柱镜形式以及等效球镜的计算;交叉柱镜的构造和光学特点;像散光束中各参数的计算。熟悉环曲面透镜的优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柱面透镜(次重点):
识记:柱面透镜的术语、光学性质、记录方法。
理解:柱面透镜的视觉像移。
应用:柱面透镜的叠加。
柱面透镜屈光力的计算。
(二)球柱面透镜(次重点):
识记:球柱面透镜的概念。
等效球镜度的概念。
理解:球柱面透镜的形式及表示方法。
应用:球柱面透镜表达形式的转换。
(三)环曲面透镜(重点)
识记:环曲面及环曲面透镜的概念及分类。
应用:环曲面透镜的转换。
环曲面透镜的识别方法。
(四)散光透镜的成像(重点)
理解:散光光束的成像原理。
应用:散光光束中各参数的计算。
(五)交叉柱镜(一般):
识记:交叉柱镜的结构。
理解:交叉柱镜的光学性质。
交叉柱镜的表示方式。
第五章 透镜曲率与厚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球面眼镜片和环曲面眼镜片边缘厚度的计算。熟悉曲率与屈光力的关系;矢高与屈光力的关系。了解厚度卡钳的原理和测量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曲率与矢高(一般):
理解:曲率及其计算公式。
应用:矢高及其计算公式。
(二)球面透镜的厚度计算(次重点):
应用:圆形球面透镜边缘厚度的计算。
非圆形球面透镜厚度的计算。
(三)散光透镜的厚度计算(次重点):
应用:柱面透镜的厚度计算。
球柱面透镜和环曲面透镜的厚度计算。
(四)透镜厚度的测量(次重点)
理解:厚度卡钳的原理和测量方法。
第六章 眼镜片的屈光力及其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有效屈光力、等效屈光力、厚透镜屈光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熟悉同轴薄透镜的相关参数及中和法的原理。了解焦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有效屈光力及等效屈光力(一般):
识记:有效屈光力的概念。
等效屈光力的概念。
理解:有效屈光力的计算。
同轴薄透镜系统的相关参数。
(二)厚透镜的屈光力(一般)
识记:等效空气距离。
理解:薄透镜与厚透镜的区别。
应用:厚透镜的屈光力的计算。
(三)眼镜片屈光力的测量(一般)
应用:中和法测量镜片屈光力的方法。
焦度计测量镜片屈光力的方法。
第七章 眼用棱镜和透镜的棱镜效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棱镜屈光力的概念;棱镜的处方书写;棱镜屈光力的合成与分解;透镜的棱镜效应和相关计算。熟悉棱镜的光学偏向作用;眼透镜棱镜所看到物体像的位置;透镜棱镜效果的临床应用。了解旋转棱镜的原理;视近时的棱镜有效屈光力;菲涅耳贴膜棱镜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眼用棱镜(次重点):
识记:眼用棱镜的结构与眼用棱镜的光学性质。
眼用棱镜屈光力。
眼用棱镜处方与棱镜底向标记。
理解:菲涅耳棱镜贴膜。
应用:棱镜的厚度差。
棱镜屈光力的合成与分解。
旋转棱镜与视近有效棱镜屈光力。
(二)透镜的棱镜效应(重点):
理解:棱镜效应与Prentice规则。
应用:球面透镜上任一点的棱镜效应。
柱面透镜上任一点的棱镜效应。
球柱面透镜上任一点的棱镜效应。
(三)透镜棱镜效应在临床中的应用(次重点)
理解:配戴者偏心注视造成的地面高度变化。
应用:佩戴者通过眼镜片注视引起的注视野变化。
配戴者双眼偏心注视引起的差异棱镜效应。
装配眼镜移心产生棱镜效应。
第八章 屈光矫正及其临床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高度远视与高度近视的矫正及其光学问题和解决方法;屈光参差引起的视觉问题和矫正原则。熟悉无晶状体镜片及主要光学问题和解决方法;接触镜中的相关参数变化。了解低视力助视器的眼镜学原理及其他特殊矫正;人工晶状体的眼镜学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高度屈光不正的矫正(一般):
理解:无晶状体眼的矫正、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高度远视眼的矫正、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高度近视眼的矫正、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屈光参差和物像不等的矫正(次重点)
理解:屈光参差引起的视觉问题。
物像不等的视觉问题。
眼镜放大率和相对眼镜放大率。
应用:屈光参差的矫正原则。
物像不等的矫正原则。
(三)特殊矫正(一般)
理解:近附加不为球镜的特殊多焦设计。
菲涅耳棱镜和菲涅耳透镜。
改变眼睛外观的方法。
(四)眼镜学原理在接触镜中的应用(一般)
理解:屈光力变化。
放大率变化。
(五)眼镜学原理在低视力助视器中的应用(一般)
识记:常见的低视力助视器。
改变放大率的方法。
低视力助视器放大率。
(六)眼镜学原理在人工晶状体中的应用(一般)
理解: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性能。
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和选择。
第九章 多焦点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双光镜的相关参数、类型;双光镜的棱镜效应及像跳的计算;双光镜的验配程序;渐变多焦点镜的基本特征、优缺点、规范的验配流程及临床配镜问题处理的思路。熟悉双光镜的近附加;渐变多焦点镜的设计、分类与评估。了解双光镜的视觉矫正范围和调节需求;渐变多焦点的发展历史及特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双光镜和三光镜(一般):
识记:双光镜的定义及分类。
双光镜子片的度量参数。
理解:双光镜视近点的垂直棱镜效应。
双光镜的近附加。
双光镜的视觉矫正范围和调节需求。
双光镜的配镜测量。
棱镜控制型双光镜。
三光镜
应用:双光镜的像跳。
(二)渐变多焦点镜(次重点)
识记:渐变多焦点镜的发展简史。
理解:渐变镜的基本设计。
与渐变镜配镜者的沟通
应用:渐变镜的验配。
渐变镜的配发和指导
渐变镜的问题处理
渐变镜的特殊应用
第十章 眼镜片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眼镜片产生的主要像差;基弧设计对眼镜片光学质量的影响;非球面设计及其优点。了解眼镜片设计的简史;眼镜片的环曲非球面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眼镜片的像差(一般)
理解:色差。
斜向像散。
场曲。
畸变。
(二)眼镜片的设计(一般)
理解:眼镜片设计的基本常识。
非球面镜和环曲非球面镜。
高屈光力镜片设计。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眼镜学》(第3版) 瞿佳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学课时90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章次 |
课程内容 |
助学学时 |
1 |
绪论 |
6 |
2 |
眼球:生物器官和光学器官 |
6 |
3 |
球面透镜 |
6 |
4 |
散光透镜 |
15 |
5 |
透镜曲率与厚度 |
9 |
6 |
眼镜片的屈光力及其测量 |
12 |
7 |
眼用棱镜和透镜的棱镜效果 |
12 |
8 |
屈光矫正及其临床应用 |
12 |
9 |
多焦点镜 |
6 |
10 |
镜片的设计 |
6 |
总计 |
90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包括单项与多项)、解释概念题、简答题、判断题、论述题和计算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需携带没有任何存储功能的普通计算器。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通过柱面透镜看十字光标,当柱面透镜旋转时其像( )。
(A)平动 (B)剪动 (C)不动 (D)放大
(二)多项选择题(略)
(三)填空题
-3.00×90的柱镜,当柱镜在垂直方向移动时,视觉像移现象为( ),当柱镜在水平方向移动时,视觉像移现象为( )。
(四)解释概念题(略)
(五)简单题(略)
(六)判断题
1、散光镜片轴向的屈光力都是零屈光度。( )
(七)计算题
折射率为1.523,平柱面透镜最大曲率半径为0.2615m,求此透镜轴方向的屈光力及垂轴方向的屈光力?
(八)论述题(略)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